張守鳳
摘 要:本文介紹了一種全新的模具結構,該結構融合了普通成型模具與軋?zhí)コ尚湍>叩脑O計思想,充分發(fā)揮兩種結構成型的優(yōu)點,克服各自的不足。運用現代先進的設計制造手段,大膽創(chuàng)新,使單一成型方法難以解決的成型難題在新的模具結構面前迎刃而解。
關鍵詞:窄口 高立臂 新型模具結構
中圖分類號:TG3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9(b)-0109-02
在鐵路軌道客車鋁合金車體的生產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制件:制件底部口很窄,直臂很高,有的工件兩側均為要求垂直的“U”型制件,有的一側垂直,另一側成一角度。圖1所示為一典型工件,材料為鋁合金(LF5),料厚為5.0mm。
1 工藝分析
從零件圖可見,該零件底部較窄,側壁高度大,若采用一般壓型模具結構,受機床閉合高度和行程限制,很難實現。而且制件成型后,由于回彈產生“張口”現象,很難保證制件所要求的垂直度和角度。制件材質為鋁板,表面質量要求很高,模具成型時很容易在表面產生壓痕。若考慮閘壓成型工藝方案,由于制件底部與側壁相對比太大,上軋?zhí)ズ砩畈粔?,造成軋第二道彎時側臂與上軋?zhí)ジ缮?,無法成型。因此兩種方案都不能滿足要求。過去采用的工藝方案是分段方法,即將工件側臂分段,底部采用軋壓成型,保證成型角度,側臂分段焊接,之后打磨,保證制件表面精度。這雖保證了制件的使用性能,但卻增加了工序和成本,降低了生產效率,而且制件的強度也有所下降。經過反復論證和認真研究模具成型與軋壓成型兩種方式的特點后,開發(fā)出一種新型成型模具結構,將模具成型的優(yōu)點與軋壓成型的優(yōu)點充分結合在一起。這種方案是:采用模具二次成型,即每次成型一個側臂;模具采用中空結構,使工件在二次成型時從模具空開處穿過,從而避免了工件與模具的干涉,保證了工件成型精度。滿足了制件精度要求和表面質量,又降低了成本,減少了工序。但該成型方法對展開料尺寸和定位精度要求較高。經分析計算,用三維軟件確定了展開料尺寸,通過三維虛擬裝配和干涉檢查確定了模具關鍵部件的幾何參數,運用CAE有限元理論對核心受力部件進行了應力分析,確保了模具強度足夠。沖壓工藝如圖2所示。
2 模具結構及工作過程
成型制件的好壞與模具設計質量密切相關,合理的模具結構是加工合格制件的關鍵。因此應根據具體零件形狀、尺寸及材料合理設計成型模具結構。
(1)模具設計要點:設計模具時應根據工件尺寸確定模具高度和開口尺寸,同時,應根據沖壓力來確定凸模強度,保證剛度和強度足夠。模具定位設計成可調式,以便于調整和適應不同工件。
(2)工作時先將坯料定位,上模下行,凸模、凹模成型工件的一個側臂;通過調整壓力機行程控制工件的回彈。之后壓力機回程,將工件取下,二次定位,壓力機下行,工件成型另一個側臂,此時,第一次成型的側臂從凸模中間穿過,避免了工件與模具的干涉(圖3,圖4)。
3 結語
該模具構思新穎,結構獨特,充分吸取模具成型與軋壓成型的優(yōu)點,克服了兩種成型結構各自的不足。簡化了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孝培.沖壓設計資料[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3.
[2] 姜奎華.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86.
[3] 丁松聚.冷沖模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8.
[4] 《沖模設計手冊》編寫組.沖模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8.
[5] 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yè)總工司.沖壓模具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