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鋒
摘 要:東莞風水林群落結構因子研究結果表明,東莞風水林各徑級分層明顯,幼樹和小樹為林下層、中樹為中間層、大樹和老樹為林冠層,合理的林分分層有效的吸收光照和雨水;冠幅在幼樹和小樹階段增長較慢,樹高在大樹和老樹階段慢慢停止增長,樹木生長初期傾向于樹干的縱向生長,后期階段傾向于枝條的橫向生長。大樹、老樹的橫向生長,說明其仍然有效地發(fā)揮著碳匯吸收、水土保持、保持林下郁閉度等生態(tài)效能。
關鍵詞:風水林 群落 結構 東莞
中圖分類號:S7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9(b)-0101-03
風水林在我國已存在有上千年的傳承,是一類廣泛分布于中國東南地區(qū)的特殊森林群落類型,極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充當了村莊的綠色屏障[1]。由于數(shù)百年來被村民們刻意保護,村邊風水林保留了很多原始植被的特征,但同時又由于深受人類活動的干擾而與自然群落有一定差異[2]。相對于一般森林,風水林除了“風水保護”的含義外,同樣具備包括景觀觀賞、森林游憩和休閑娛樂在內(nèi)的一般森林所具有的重要功能[3]。風水林具有水土保持、調(diào)節(jié)小氣候和改善局部環(huán)境等多種功能,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起到自然保護區(qū)的補充作用[4],另外,對維護生態(tài)安全,美化和改善居住環(huán)境承載生態(tài)文化也起著重要作用[5]。近年來,社會經(jīng)濟得到極大發(fā)展,城市工業(yè)化程度越來越高,城市中的森林面積日益萎縮,越來越破碎化。傳統(tǒng)文化觀念逐漸淡薄更進一步削弱了人們對風水林的重視程度[2]。因此,研究和了解風水林群落結構,促進人們對風水林的認識,有助于提升人們對風水林的保護意識。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是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經(jīng)濟實力較強的地級市之一,
地處南亞熱帶。研究樣地位于東莞市中部的東坑鎮(zhèn)(23°0'9"~23°0'23"N,113°54'52"~113°55'9"E)。年平均氣溫22.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3.4℃,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2℃。年平均降水量1800mm,4~9月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地貌以丘陵臺地、沖積平原為主,山地土壤以赤紅壤為主,少量紅、黃壤。地帶性森林植被類型為季風常綠闊葉林,優(yōu)勢種類為殼斗科、樟科、山茶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杜英科等的一些種類[6-9]。
1.2 樣地調(diào)查
在風水林中設置一個1200m2的樣地(40m×30m),劃分為12個10m×10m的基本樣方單元。調(diào)查的樣地信息指標有群落類型、群落高度、坡向、坡度、經(jīng)緯度、郁閉度等,群落指標有種名、胸徑(起測胸徑為1cm)、樹高、冠幅等。
1.3 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
把胸徑劃分為5個徑階,分別為DBH<3cm(幼樹)、3cm≤DBH<8cm(小樹)、8cm≤DBH<15cm(中樹)、15cm≤DBH<35cm(大樹)、DBH≥35cm(老樹)。
植物單株立木材積量公式為[10]:
式中:V為單株立木材積量(m3);D為胸徑(cm);H為樹高(m)。
研究所用統(tǒng)計軟件為Excel 2007、STATISTICA 8.0。
2 結果與分析
2.1 群落結構因子生長狀況分析
群落結構因子的徑階分布情況見表1,把群落植物胸徑分為5個徑階,劃分為幼樹、小樹、中樹、大樹、老樹,分析的群落結構指標有胸徑、樹高、冠幅、材積量。從表中可以看出,各徑級植物的胸徑中位值、平均值偏小,偏度呈正偏態(tài),說明各徑級中胸徑小的樹較多較集中;胸徑的變異系數(shù)可以看出幼樹、小樹的胸徑分布變異比中樹、大樹、老樹大;各徑級樹高的增長速度不一,幼樹、小樹、中樹、大樹彼此間變化較大,大樹、老樹的變化較小,不同階段分層較為明顯,幼樹、小樹為林下層,中樹為中層,大樹、老樹為林冠層;各徑級的冠幅分級比較明顯,不同徑階間冠幅大小差異較大,這說明到了大樹、老樹階段,其生長規(guī)律由樹干的增高轉(zhuǎn)變?yōu)橹l的擴展,冠幅增大;不同徑階間冠幅變異系數(shù)不斷變小,說明樹越小競爭越大,差異較大;各徑級的材積量變化較大,從幼樹、小樹到中樹是急劇增長的階段,從中樹、大樹到老樹是較快增長;材積量從小樹到大樹的變異性不斷變小,這也間接說明小樹和大樹的增長速度差異;總的說來,幼樹、小樹、中樹和大樹階段增長較快,特別是材積量增長速度最快,大樹到老樹階段增長較慢,樹高增長最慢,但其他指標任然增長,冠幅增長速度較為均勻。
2.2 不同徑階結構因子差異
5個徑階間結構因子差異性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4個結構因子在不同徑階間差異性均極顯著,但4個結構因子在徑階間的兩兩比較結果不同。胸徑在不同徑階間的兩兩比較結構顯示不同徑階胸徑均有顯著性差異;樹高的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大樹和老樹的樹高差異不顯著,但其他徑階的樹高差異性顯著,這充分說明從幼樹到大樹階段樹高有顯著性增長,從大樹到老樹的樹高增長不明顯;冠幅的兩兩比較結果與胸徑相似,均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從幼樹到老樹階段其冠幅均有明顯的變化;材積量的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幼樹與小樹差異不顯著,其他徑階間材積量差異顯著;總的來說,徑階的變化對4個結構因子影響明顯,胸徑、冠幅在不同徑階間均變化明顯,樹高從幼樹到大樹增長明顯,材積量從小樹到老樹增長明顯。
3 結語
風水林從幼樹到老樹的林分密度分別為858株/hm2、1142株/hm2、358株/hm2、292株/hm2、50株/hm2,小樹的密度最大,說明林分仍在繼續(xù)演替。幼樹、小樹為林下層,中樹為中層,大樹、老樹為林冠層,林分層次分布合理,能有效的吸收陽光和雨水,保護林下水土。冠幅在幼樹、小樹階段變化較小,樹高在大樹、老樹階段漸漸停止增長。
不同徑階間群落結構因子變化明顯,說明了從幼樹到老樹整個生長歷程中,胸徑、冠幅隨著時間變化有顯著性的變化,在幼樹、小樹的最初階段,樹木把資源向樹干生長傾斜,樹高生長較快,到大樹后生長明顯變慢,漸漸停滯,樹木把更多資源分配給枝條,植物從樹干的縱向生長轉(zhuǎn)變?yōu)橹l的橫向生長,但即使到了大樹、老樹階段,材積量仍具有增長顯著,間接反映植物仍不斷作為提供“碳匯”作用。因此,風水林保護中要特別注重大樹、老樹的保護工作,大樹、老樹在群落中構建主要的林冠層,為提高群落的郁閉度、保持林下水土、促進森林碳匯增長等發(fā)揮著主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孔波,曹洪麟,馬磊,等.廣州市格木風水林的群落特征分析[J].熱帶地理,2013(3):307-313.
[2] 林國俊,馬磊,吳林芳,等.廣州市風水林群落空間異質(zhì)性及其對區(qū)域物種多樣性的貢獻[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3(2):168-174.
[3] 張西林.村落風水林休閑游憩開發(fā)[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3 (3):213-216.
[4] 李仕裕,葉育石,王發(fā)國,等.廣州市風水林植物組成及分布區(qū)類型分析[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13(1):102-109.
[5] 許飛,邱爾發(fā),王成,等.福建省鄉(xiāng)村風水林樹種結構特征[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1):99-106.
[6] 朱劍云,莫羅堅,葉永昌,等.東莞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研究[J].廣東林業(yè)科技,2011(2):22-29.
[7] 呂浩榮,劉頌頌,朱劍云,等.人為干擾對風水林群落林下木本植物組成和多樣性的影響[J].生物多樣性,2009 (5):458-467.
[8] 呂浩榮,劉頌頌,葉永昌,等.人為干擾對風水林群落樹種組成及多樣性的影響[J].生態(tài)學雜志,2009,28(4): 613-619.
[9] 王登峰,曹洪麟.東莞市主要植被類型與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J].廣東林業(yè)科技,1999(2):23-28.
[10]廣東省林業(yè)局和廣東省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院.廣東省森林資
源調(diào)查常用數(shù)表[S].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