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莉
摘 要:早在古希臘時期,植物已作為室內陳設藝術的元素之一融入人類的居住環(huán)境中。隨著現代城市化的急劇擴張和人口密度的高速增長,室內植物景觀的微狀化發(fā)展趨勢日益突出,其中尤以苔蘚微景觀這種充滿創(chuàng)意的布景方式最受大眾的青睞。苔蘚微景觀結合美學的構圖原則,以極其豐富的構思和自然雅致的外觀,滿足了人們對室內陳設藝術的新穎、自然、時尚等的精神追求。本文在對苔蘚微景觀簡要概述的基礎上,對其設計程序和制作流程進行詳細分析,以期為嘗試苔蘚微景觀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室內陳設 苔蘚 微景觀 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9(b)-0096-02
近幾十年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居住的生活環(huán)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自然環(huán)境的嚴重污染、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大等各種問題。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人們渴望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心理訴求更加強烈,于是大量綠色植物開始陳設在人們居住的并不十分寬敞的室內生活空間中,人們希望這一抹抹綠色能夠使自己放松神經和緩解疲勞。
室內植物的栽培方式一般分為兩種:室內盆栽和室內景園[1]。由于人們生活空間面積的局限,室內盆栽是最常見的植物陳設方式。而隨著植物栽培容器的創(chuàng)新、盆栽內涵和形式日益豐富、植物種植的科學性等因素的發(fā)展,室內苔蘚微景觀形式應運而生。
1 苔蘚微景觀的概述
微景觀一般是指在幾厘米到幾米的尺度范圍內,形成具有觀賞價值的人工景觀。微景觀最早起源于日本。據史料記載,在文明開放的唐朝時期中國博大精深的園林藝術和盆景藝術開始流入日本,后來經過長期的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演繹,形成極具日本精致優(yōu)雅特色的園林、插畫、盆景等藝術形式[2]。
苔蘚微景觀在微景觀的基礎上再縮小范圍,用苔蘚、蕨類、網紋草等耐陰植物配合砂石、擺件等以現代的裝飾造型在不同形狀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創(chuàng)造的微縮植物景觀。它猶如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其雛形最早出現在2012年大陸一些愛花者的論壇上,之后便風靡至今。它以日本寫意的“枯山水”的禪宗庭院為藍本,采用枯山水的空間布景模式,用苔蘚等植物模擬自然界的樹木和草地,再將其它構景元素通過巧妙的搭配組合,創(chuàng)造出清新自然的山林場景或者溫馨甜蜜的庭院場景。
2 苔蘚微景觀的作用
苔蘚微景觀作為順應社會潮流而產生的景觀陳設物,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意主題和氛圍營造,具有非常重要的觀賞價值。由于它外形小巧精致和微縮豐富的景觀形式,常常作為裝飾品擺放在家居空間如客廳、餐廳、書房,很大程度上美化了起到了室內環(huán)境的作用;或者懸掛在室內一角,以三位一體的整體展示方式豐富室內立體空間。另外,苔蘚微景觀中有著“環(huán)境污染的指示者”之稱的苔蘚植物,可以通過觀察其生長狀況對室內環(huán)境進行生態(tài)監(jiān)測,以便于人們及時對室內環(huán)境進行改善[3]。
3 苔蘚微景觀的設計程序
3.1 明確設計主題
任何優(yōu)秀美觀的藝術作品在制作之前都時要確立一個表達明確的設計主題的,制作苔蘚微景觀亦是如此。想要呈現出一個具有豐富內涵、欣賞價值較高的微景觀,就必須事先確定一個設計主題,如古樸田園、神秘叢林等,一旦這個主題明確以后,接下來的植物搭配、色彩設計、容器選擇和擺件玩偶等便圍繞此主題展開。
3.2 色彩設計
有研究表明,人們對于陌生事物的最初印象,75%是來自對整體的色彩感受,然后才是感知其細部形態(tài),因此整體的色彩協(xié)調搭配決定著苔蘚微景觀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同色彩的設計常常使用對比色、近似色或同類色3種方法進行搭配[4]。對比色是在色相環(huán)上間隔120°~150°的任意兩色,由于它們色相差異較大沖突明顯,因此常用作突出主體事物,彰顯與眾不同的個性。如苔蘚微景觀中常用的綠色植物和紅色的網紋草、紅色的蘑菇亭等即形成鮮明的綠色和紅色的對比,給人深刻的印象。而類似色是在色相環(huán)上彼此間隔2~3色的顏色,比如黃色和橙色。在苔蘚微景觀中類似色的植物和擺件搭配在一起,這些構件顯得既有共性又有變化,色彩不會溫和協(xié)調又能產生層次感,從而給人一種舒緩和諧的感覺。
3.3 植物的搭配
植物是苔蘚微景觀的構景主體。苔蘚植物有生存力強易成活,藝術可塑性強等特點,常用的種類有真蘚、樹蘚、白發(fā)蘚、鳳尾蘚等;蕨類植物的生境與苔蘚植物相似,常用的種類有翠云草、鳳尾蕨、狼尾蕨、鳳丫蕨等;另外有時還加入一些小型植物如網紋草、袖珍羅漢松、袖珍椰子等[3]。
在植物搭配時首先要遵循的原則是“主次分明”。要根據確立的設計主題,選擇一株或幾株“主”造景植物作為主題的表達重點,這種植物一般居于微景觀中的核心位置并具有良好的體型觀賞價值;然后選擇幾種“次”造景植物來陪襯“主”造景植物,進而展開和烘托主題氣氛的表達。植物搭配只有做到主次分明,才能更好地闡釋和突出主題。其次,植物的搭配還要遵循“層次分明”的原則。此原則主要是為了豐富整個微景觀的立體空間。自然界的植物景觀從立面層次來說本就非常豐富,喬木冠木草本從高到低相互搭配錯落有致。因此苔蘚微景觀的植物搭配時要注意模擬自然界將高矮錯落的植物進行合理組合,從各個角度產生高度不一的植物群落形態(tài),使得最終的微景觀作品充滿自然美感。
4 苔蘚微景觀的制作流程
苔蘚微景觀的制作流程并不復雜,并不一定必須拘泥于固定的步驟,在此僅以個人制作經驗簡單分享介紹。(1)在容器底部均勻平鋪水砂石,厚度以0.8cm左右為宜,主要起隔水的作用。(2)將浸水濕潤過的約0.5cm厚的水苔平鋪在水砂石上,起到吸水保水和防止種植土滲入隔水層的作用。鋪好后可再適當噴水。(3)用勺子把事先噴濕潤的種植土加入容器中,并調整成前低后高的坡度,然后碾壓緊實。設置坡度是為了前面薄土部分種植苔蘚類植物,后面種植背景類植物,以便形成層次感。(4)用鑷子等工具夾住背景植物的根部緩緩插入種植土中,另一只手扶著植物的上端,調整好植物位置后將根部埋入土中并壓實周邊的土。然后用鑷子夾住苔蘚輕輕平鋪在種植土表面然后摁壓緊實,用噴壺往苔蘚表面噴水以便葉莖吸收營養(yǎng)和水分。有時植物根系太長難以提供足夠空間,可將根部修剪部分后進行栽植。(5)調整好整體植物的造型后,用薄薄的一層裝飾砂填充景觀中的一些空隙,再根據微景觀的設計主題,依次放置一些鵝卵石、細沙、玩偶等裝飾擺件,豐富微景觀的立體場景。(6)將苔蘚微景觀容器表面清理干凈,然后噴水,直到隔水層有一半積水即可[4]。
5 結語
苔蘚微景觀是將自然的景觀直接引入室內創(chuàng)造而成的微縮式園林景,構思豐富多變,造型可愛迷你,成本低廉制作簡單,而且能培養(yǎng)人們的動手創(chuàng)作能力,正逐漸成為室內陳設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 張玉玉,楊沫,呂淑聰,等.室內綠色裝飾中的苔蘚微景觀[J].西部皮革,2016(22):60.
[2] 王萌,陳盼曉.淺析室內陳設中微景觀生態(tài)空間設計——以苔蘚微景觀生態(tài)瓶為例[J].藝術科技,2015(11):216.
[3] 蔣夢云,許艷,孫欽花.苔蘚微景觀生態(tài)空間探討[J].現代園藝,2016(13):118.
[4] 張衛(wèi)軍.苔蘚微景觀設計制作及養(yǎng)護管理[J].農業(yè)與技術,2017(5):13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