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30載,紅塵不歸客。54歲的朱磊已經(jīng)有了啤酒肚,但仍踔厲風發(fā),他是30年前黃河首次漂流的勇士之一。作為黃河漂流30周年紀念活動的預(yù)熱,5月26日,朱磊和前皮劃艇激流回旋國家隊教練杜清杰一起,帶領(lǐng)昊堡黃河漂流運動協(xié)會的26名隊員,從川口出發(fā),迎擊黃河浪舌,穿急彎險灘,歷經(jīng)5個多小時,全程40公里到達昊堡縣城。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秉S河經(jīng)過河套地區(qū),由鄂爾多斯高原挾勢南下,左帶呂梁,右襟陜北,深切于黃土高原之中,谷深在100米以上,谷底高程由1000米逐漸降至400米以下,河床最窄處如壺口瀑布,僅30米至50米。改革開放激發(fā)了中國年輕一代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造和探索勇氣。1985年6月,西南交通大學電教室攝影員堯茂書西進長江源頭姜古迪如冰川,獨駕孤舟“龍的傳人”號,首開長江漂流,在長江上游漂流了1200余公里后,于當年7月24日在金沙江通伽峽段遇難。
堯茂書之死,在中國喚起了江河探險的熱潮。1987年4月30日至9月25日,一群年輕人自發(fā)組織河南黃河漂流探險隊,與北京青年黃河漂流隊、安徽馬鞍山黃河漂流探險考察隊協(xié)作共進,成功首漂全程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黃河,被譽為“人類漂流史上前無古人的一次壯舉”。
當年6月19日,河南黃漂探險隊的雷建生、郎保洛、朱紅軍、張寧生4名隊員在拉加峽不幸遇難,幾乎同時,北京、馬鞍山黃漂探險隊也有3人翻船遇難。這就是當年黃河首漂“七勇士”。
那一年,24歲的朱磊懷揣3000元錢,獨自乘車來到了黃河源頭參與到了這場探險中,全程見證并參與了這一歷史壯舉。隨后,他寫下了27萬字的《黃河漂流散記》。7月20日至24日,“漂流中國一昊堡黃河大峽谷國際漂流公開賽”將在晉陜大峽谷的黃河灘舉行,來自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意大和、捷克、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和中國的12支隊將在這里角逐。說不專業(yè),代表昊堡縣參賽的30人,幾乎都是黃河沿岸土生土長的農(nóng)民。說專業(yè),這些農(nóng)民個個水性極好體能過人,是驕傲的黃河兒女。“只要漂流能傳承下去,黃河精神能傳承下去,俺就高興?!?8歲的秦海兵聲音洪亮地說。皮膚黝黑的秦海兵是黃河邊的貧困戶,家里有四口人、三畝地,天旱地薄,地里一年收入只有近兩千元,靠在縣里打零工,一個月收入2000多元維持家里的生活。他現(xiàn)在在隊里負責后勤和救援工作。
盛夏的一場大雨,澆不滅今年4月開始組隊、參與這場活動的30多位農(nóng)民的“瘋狂”積極性。在他們面前,是全長828公里、即將于8月通車的全新沿黃公路,這條“幸福路”穿過了晉陜大峽谷的“無人區(qū)”,完全改變了他們閉塞的生活。
“參加比賽,沒有收入,沒有報酬,完全是因為對黃河的感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43歲的王小平激動到放棄了工作,報名參賽成為唯一的女隊員,全身心投入了訓練?!昂萌兆右獊砹?,叫俺咋能不高興不激動呢?”連續(xù)的高強度訓練,讓王小平的臉曬得已經(jīng)看不出往日的秀美,但一雙著迷黃河的眼睛炯炯有神。漂流隊領(lǐng)隊孔衛(wèi)東也是農(nóng)民出身,如今他開了家房地產(chǎn)公司,并承包了漂流隊的全部開支。“俺姥爺年輕時是個艄公,在黃河上給公家往山西運送鋼材,后來船翻了,姥爺穿著棉襖凍死在河面上。每次聽父親給俺講這些故事,俺總覺得和黃河很親,黃河越(湍)急,越能試出俺們的勇氣,這就是黃河人的品性。”今年47歲的孔衛(wèi)東說,“敢跟浪頭拼,敢跟激流較勁,這就是黃河精神,也是黃河帶給我們的生活和享受。”
在漂流中與自然搏斗,在刺激和驚險中尋找自身存在的價值,將陜北人淳樸善良、性格豪爽、不服輸?shù)你秳耪宫F(xiàn)得淋漓盡致。如今擔任昊堡漂流隊教練的杜清杰說:“我很驕傲,他們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自己!這支民間漂流隊的隊員們每天在清晨六點多就起床,進行連續(xù)12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沒有人叫苦叫累。黃土高原上盛夏的太陽火辣得很,隊員一個個被曬得皮膚黝黑。但是每次我在講解訓練技巧時,大家的眼神都讓我很感動。盡管他們都生長在交通閉塞的小地方,沒見過多少世面,但是樂觀、勇敢、向上。他們的運動天賦和提升速度超出我的想象,我對他們拿名次抱有很大信心?!痹陉儽标槐づe辦的國際漂流公開賽暨黃河漂流30周年紀念活動,包含“勇闖二磧”競技賽、黃河漂流拉力賽、沼黃公路自行車拉力賽及航空飛行表演等,將有老纖夫駕著老式木船黃河行船,勇闖“天下黃河第二磧”,同時還安排了紀念黃河漂流七勇士雕塑群像揭幕儀式。
“沿黃河地帶是陜西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沿黃交通條件的改善,將加速推進生態(tài)經(jīng)濟帶建設(shè),帶動陜北地區(qū)全域旅游發(fā)展,進而推進脫貧致富步伐?!标槐たh委常委、常務(wù)副縣長孫利斌說,“延安精神、黃河精神一直在激勵我們向前。在黃河首漂30年之際,我們舉辦漂流比賽,就是要通過比賽培養(yǎng)和激發(f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進而成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shè)、激發(fā)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從而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能量?!?/p>
邢大軍據(jù)《新華每日電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