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東
作家馮敬蘭人到中年,經(jīng)常做事丟三落四,不是上班忘記帶手機,就是買東西忘了帶錢包,一次她在超市買東西差一角錢,是那收銀員小妹給她墊的,為此她在女兒面前不知表揚了收銀員多少次。
一天,馮作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是一女子打來的,問:“信收到?jīng)]?”她奇怪地說:“沒啊?”那人這才說:“前幾天我在超市買東西,錢不夠,當(dāng)時讓我不知怎么辦?是你女兒給了我50元錢。我是頭一回遇見這種人,不知其意,推卻不接。可是,等待交款的隊伍很長,我一個人的延誤讓收銀員不耐煩了,你女兒說:‘您別介意,就當(dāng)我是借給您的好了。我結(jié)完賬出來,問了電話地址,說一定把錢還給你。您女兒真是個好孩子,這樣的人可不多見?!瘪T作家說了些客氣話,說沒有什么,碰到誰都會這樣做,心里卻想,不知女兒干過多少這等傻事?等馮作家到物業(yè)一問,是有一封信,打開一看,還真有50元錢。馮作家讀了那人的來信,被那樸實的文字感動了,她說了很多感謝的話。馮作家沒想到,女兒一個善意的舉動對人的心靈的影響有這么深刻。
女兒一回來,馮作家就埋怨起來:“你對于一個陌生女人就如此相信,如此大方,不是一角兩角,一元兩元,你給她這么多錢,就不怕人家不還?”
沒想到女兒卻笑了起來,說:“我就沒打算她還,不就50塊錢嗎?我全當(dāng)做善事。你在超市也會遇到這種情況,幫助那個阿姨就是幫助您。”
馮作家突然感覺到心里很溫暖,因為假如自己老了,真的需要別人幫助時,也有女兒這樣的“傻瓜”,多好??!不過她想,會的,只要我們從現(xiàn)在都這樣做,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
(編輯/楊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