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震
漫談畫竹
□ 張 震
中國人愛畫竹,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竹畫最早見于壁畫和屏風畫,主要在貴族的墓室里起裝飾性作用。那時的竹畫并不是獨立的,多用于配景,根據(jù)畫面的需要作為配角出現(xiàn)。
唐德宗時期,有一個官居太子賓客的人叫于邵,繪制了一幅《松竹圖》,并在畫旁撰文《進松竹圖表并頌》為唐德宗祝壽。于邵進士出身,是當時“表頌”官面文章的大家,有“朝廷大典冊,必出其手”之稱,這也是有記錄、比較靠譜的以松竹為主要題材的紙質(zhì)呈現(xiàn)。在此之前,也有關于三國時期關羽開始畫竹之說、吳道子畫竹之說、王維畫竹之說,以及唐代“李氏墨竹”之說,但這些說法更接近于小說,沒有多大依據(jù)。
竹子畫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種,主要成形于北宋時期。畫竹較早且有成就的人物當屬蘇東坡,他的畫以坡石和竹子見長。其筆下的竹子生機盎然,清雅高逸,造型常常讓人出乎意料,打破了前人畫竹的中規(guī)中矩,更注重情趣和意味。蘇東坡的繪畫也是早期文人畫的雛形,這種用筆瀟灑、關注詩意、偏重寫意、意到畫成的表達方式,至今都是文人畫崇尚的路數(shù)。與蘇東坡同時代的還有一位叫文同的畫竹大家,他是蘇東坡的從表兄,深受蘇東坡、司馬光等人敬重。他的竹畫開創(chuàng)了一股全新的畫風,至少有兩項首創(chuàng):一是用铦利之筆寫竹葉,用筆圓勁,實按虛起,一抹而過;二是用濃淡墨分出竹葉層次,濃墨為主,淡墨為襯。這種畫法也一直沿用至今。由于竹畫在北宋長期受歡迎,于是在宋徽宗的授意和親自參與下,蔡京、米芾等人執(zhí)行主編了一套《宣和畫譜》,內(nèi)分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等10個門類,由此,竹子開始單列出來成了一門獨立的科目?!缎彤嬜V》付梓時,正好是宋徽宗的宣和年號,故得其名,當時共有231位畫家參與繪制,收集了6396件作品。在古代,以國家計劃發(fā)行大型畫譜是件盛事,那時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金針度人。
元代處于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蒙人統(tǒng)治,漢人淪為第四等人,讀書人幾乎與廟堂無緣,讀書畫畫多屬自適,這也造就了元代詩歌和繪畫出現(xiàn)大量“竹煙深處泊孤舟”的場景,開始向逃遁、隱逸以及利用繪畫的象征性來表達主題。元代出現(xiàn)了一大批畫竹高手,早期有趙孟夫婦,之后有柯九思、鮮于樞、吳鎮(zhèn)、倪瓚。他們開始改革畫竹的方法,將自己的思想觀念和人生命運植入竹畫,并通過竹子傳達人格和氣節(jié)??戮潘颊f:“我寫竹干用篆法,寫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魯公(顏真卿)撇筆法?!边@些方法的運用,也使竹畫更加生動、形象、鮮活,使竹子有了生命力和動感。中國人畫畫有寫畫之說,比如,畫梅叫寫梅,畫竹叫寫竹,就是因為前賢們將書法用筆融進了繪畫,實現(xiàn)了書畫同體??戮潘嫉倪@些筆法,至今在畫竹人群中都是一種普遍的畫法。吳鎮(zhèn)之竹清剛雄快,倪瓚之竹古淡天真。吳鎮(zhèn)為人孤高曠簡,在貧賤中過著寧靜的生活,他把竹子當作自己,在一首《題墨竹》的詩中這樣寫道:“倚云傍石太縱橫,霜節(jié)渾無用世情。若有時人問誰筆,橡林一個老書生?!蹦攮懶擎?zhèn)21歲,性格清怪孤僻,不與人同,他的墨竹偃仰有姿,逸氣橫生。他常說:“我畫竹不求人敬尊,系自識?!迸_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冊《倪瓚畫譜》,冊中就有新枝、枯枝、雨竹、竹葉,他在題語中“放松而灑脫”地寫道:“寫竹切不可求精,精則便有工氣,余嘗寫竹枝,而觀者問余何樹?余為一笑?!蹦攮懸彩窃嬛竦捻敿獯蠹?,明代顧正誼對他的為人和畫竹曾有詩贊:“元鎮(zhèn)高潔士,世外托幽襟。畫竹寫逸氣,泠然冠古今。”
元、明的畫竹高手通過長期的變革和創(chuàng)造,已經(jīng)把畫竹變成了畫思想、畫情感、畫人格,完成了由單純的描繪向藝術再現(xiàn)的轉(zhuǎn)變。他們或矩度洵備,或氣韻灑然;或凝重有力,或清麗疏淡,把竹畫推向了藝術高峰,也牢牢奠定了竹畫在中國畫中的藝術地位。
明代王紱乃高介絕俗之士,他的墨竹煙枝風姿,靈趣飛動,素有“明代畫竹第一人”之稱。但王紱承襲的仍是吳鎮(zhèn)的衣缽,只是把竹子畫得更有風姿、更加柔美,但從本質(zhì)上并沒有超越吳鎮(zhèn)。王紱之后,他的學生夏昶接過衣缽。夏昶素有“夏卿一個竹,西涼十錠金”之說。其竹畫,既深得古法、規(guī)矩森然,又瀟灑清潤、采澤照眼。明代后期之后,畫竹進入了長期陰跌,墨竹的高格開始傾倒、軼跡,劣俗之筆越演越烈,亂筆之風橫行蔓延。至清代衰年,中間雖有徐渭、朱耷、石濤、鄭燮在不同時期撐起過一根根陽線,但在竹畫的歷史長河中都沒有達到前人樹立的高標,只是保持著竹畫的文人特色,為竹畫面貌提供著豐富性。比如,徐渭喜歡用瘦筆、破筆、燥筆、斷筆畫雪竹;鄭燮喜歡瘦竹與錯落有致的題識互相映襯。
幾百年來,竹子一直是中國畫十分熱衷的題材,且不分專業(yè)、業(yè)余,不分男女老幼,執(zhí)著樂道,樂此不疲,在忙于公務之余,在讀書家務之閑,寫幾竿清秀清麗的竹子表達心中的志趣。中國人愛竹,是因為竹有品質(zhì)——虛心、堅韌、潔貞、向上、有氣節(jié);畫竹是因為竹的形象可以代表自己的情操和品格。中國畫者幾乎沒有不畫竹,也幾乎沒有不會畫竹的。眼下,畫竹已經(jīng)超越了繪畫本身,眼中之竹變成了心中之竹,變成了愉悅心靈、體現(xiàn)風骨的雅事,變成了人格和情操的寄托。
《竹石圖》元·顧安 紙本墨筆 170cmx6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