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洪洋
方圓并濟 淡中求味
——戰(zhàn)國吉語璽“敬事”臨摹談
□ 劉洪洋
戰(zhàn)國吉語璽印是一種類型,其印文常有“敬”字,涵蓋敬神、敬鬼、敬人、敬事,數(shù)量之大可構成“敬”字系列。其間,虔誠崇敬之心,內涵極其豐富,從中可見先民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取向。上至國之重臣,下至黎民百姓,若皆能“敬事”“敬業(yè)”,何愁天下不治。
從美學角度分析:此類印有方、圓、馬蹄形等多種形制。因形制多樣,其印文亦變化多端,加之古璽文字不規(guī)則的外貌,其寫意性比繆篆更為有趣。這類印篆法基本上以圓弧為主,不論何種邊欄形制,其文字的合理性、協(xié)調性無與倫比。
“敬事”一印上方下圓,呈馬蹄形。印文雖兩字卻以三行布局,“敬”字左右結構,雖“反文”旁畫少,但占地不讓;全印下部隨弧線的收合與布局欹斜,其勢向印心聚攏,相互依存、相互照應,真可謂隨行就勢、因地生形,別有逸趣?!熬础弊窒虏颗c“事”字下部向中宮緊收,這一正一反呼應有致,左唱右和,致使左、右、中三個單元的形態(tài)渾然相融。進而,我們再將印面分為上三、下三六個部分來分析,上部的三個形狀各具其姿,有正有側?!熬础弊肿髠壬喜康男本€與弧線的穿插扭合在一起,浪漫之極,以其為中,輔以左右兩個不同形狀的圖案圍合,饒有意趣。下部三個小旁,以“敬”字左側下部為中,使左右兩個小旁照合相呼,可為佳制。印文與四邊框均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并與印面中不同形態(tài)的小空白呼應過渡,氣脈相合,神韻飛動。統(tǒng)觀印面,疏朗之氣躍于紙面。這種通過印面本身的線條分割產生的虛實變化,比大開大合的虛實手法要難上幾倍,這就是古人在淡中求味的高級手法,也闡釋了“看似容易卻奇嶇”的藝術理念,在平和中營造出耀眼的空間,確非印壇老手不能為也。到此,我們面對吉語古璽的主人和先民的智慧,不僅充滿了“敬意”“敬仰”“崇敬”的心緒,也不免有汗顏之感。
臨好此印,關鍵要把握上述的美學原理。用沖刀刻制時,不可一味求爽,應保持用刀前行的阻力,使之澀進并加以擺動,使線條在圓厚中不失金石意蘊。在線條的交匯處要有余留,使之搭接牢固,突顯出焊接的柔韌度;其次,注重局部的用刀與線條方圓的關系,使之柔而不弱,方而不弩。另外,對印文中線條的張力、彈力、韌性的把握,也是刻好這方印的重點。刻畢后,宜用輔刀法略加修飾,以增線條奇趣之感。
《敬事》戰(zhàn)國古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