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亮 邱少梅
筆走龍蛇 墨行氤氳
金 亮 邱少梅
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得畫中之道者,劉鴻信可謂一人也!
中國畫是具有鮮明民族特點的。她用獨一無二的表現(xiàn)形式,詮釋著華夏炎黃子孫獨特的思維模式和審美特點。
筆和墨是中國畫的兩大要素。盡管有“筆墨等于零”和“否定了筆墨中國畫等于零”之紛爭。在此,雖不能斷言孰是孰非。但我還是要說:“不是用毛筆和水墨在宣紙上畫出來的畫,也很難說是純正的傳統(tǒng)國畫?!?/p>
20世紀黃賓虹的出現(xiàn),是中國畫壇的一大亮點。他的誕生,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而緊隨其后的青島梁天柱這位畫壇大家,也在中國文人畫史上增添了一抹亮色。劉鴻信作為“扛我梁家山水畫枯筆大鼎者,非鴻信莫屬”(梁天柱語)的梁氏嫡傳大弟子,是一位不愿被“塵囂韁鎖束縛”之人。幾十年來,他專心藝事,稱得上是“敢云大隱藏云海,且耐寂寞讀我書”的隱逸之士。他的畫作,有重筆濃墨者,常常會給你一種“夜入深山,模糊復燦爛”的震撼。而每有輕揮淡寫者,或岸柳輕風、或小舟漁子、或巖石溪流、或小橋人家……又往往意境怡然,妙趣橫生。若非筆線出神入化,墨跡爐火純青,又豈能成此妙作?如果說黃賓虹首開用重筆畫出枯藤倔鐵般的粗獷來大膽搭建山水畫的構圖,那么,梁天柱則把這種搭建的粗獷梳理得更加秩序化。而劉鴻信則在這種搭建上開戶牖,起爐灶。他貴在崇黃而不拘泥,學梁而不落窠臼。他研黃學梁,而又能不走回頭路。最終憑著自己的悟性和刻苦鉆研精神,終于在自己的山水畫道路,邁出了化蛹成蝶的一步。
《境出天然》 劉鴻信/作
《春到人間山色新》 劉鴻信/作
筆者,勾、勒、皴、擦、點;墨者,烘、染、破、積、潑。唐代張彥遠說:“骨氣、形似,本于立意?!表n拙說:“筆以立其形質(zhì),墨以分陰陽,山水悉從筆墨而成?!惫P與墨的關系,強調(diào)筆為主導,墨隨筆出。劉鴻信用筆更是力發(fā)千鈞,筆到神到。這種心意相隨的默契,揮灑自如的恣肆,舉重若輕的隨意,信手而來的成竹,是他幾十年來之心血集成,并非朝夕之功。
劉鴻信老師作畫,常常是隨心所欲,但又筆不輕出,墨不亂烘。他輾轉(zhuǎn)騰挪盡情揮灑間,就咫尺丹卷乾坤成。他筆走龍蛇,刀砍斧鑿鬼神驚;他墨行氤氳,不枯不焦陰陽生。而不經(jīng)意間的狂揮漫潑,方造就了一幅幅妙手丹青。劉鴻信的筆墨,是外枯而中膏,濃淡相間中洇滲著絲絲若隱若現(xiàn)的美妙,厚重中蘊涵著對歲月滄桑的感悟。他的線條,硬而不僵,凝聚著鋼筋鐵骨般的意志。這種散漫厚重又折射著隱隱約約般的意象關聯(lián)和美妙的輕靈,其背后恰恰是妙手天成的最好證明。自然的藝術才是美妙的藝術?!拔恼卤咎斐桑钍峙嫉弥??!薄皺M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p>
既然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那么畫家獨特的視覺語言就是他筆墨的表現(xiàn)形式。中國畫講求形神兼?zhèn)?,也即似與不似。那么,主觀審美似乎占了上風?!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薄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種蒙太奇式的意象羅列表現(xiàn),更加增添了情境的悲涼氣氛。這種意境的營造很好地表達了主觀審美的需要,而這種營造又離不開大力夸張與渲染。師我心者,才是一個畫家藝術成就的最高境界。劉鴻信在繪畫方面,已步入此境。主觀審美的需求讓藝術家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擯棄客觀的制約,在自由的空間里任意翱翔。一個詩人可以在感傷的時候看到眼前的杯子是流淚的,為了表達這種悲傷的感受,他還可以觸景生情地寫出一首悲情四溢的詩作來。繪畫也是如此。寫意畫的意字,道出了其中的要旨精髓。既然寫意畫是心畫,是心聲,那么畫家就可以完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秩序和關聯(lián),讓意象組合串聯(lián),放棄純客觀的再造,任意在遐想中創(chuàng)造。一個畫家要想實現(xiàn)意隨心造,畫由筆出,沒有入木三分的筆墨功夫,要想畫出一幅生動靈妙的畫作,似是不太可能的。山水畫的構成,對筆墨的要求,可見一斑。劉鴻信深諳此道,他幾十年不間斷的修煉,方成就了他嫻熟老辣的筆墨功夫。線條的飽滿度和表現(xiàn)力,是衡量一個畫家基本功的標志。劉鴻信筆線的功力,已臻化境。他的畫作,乍看、近看似是雜亂無章,粗粗細細,長長短短,擁擠錯落而交織,那苔點滋生,紊亂而翼動,其潛滋暗長著無窮的奧妙和對大自然造化之理的闡述,是哲學與人生的感悟與詮釋。當你在一定的距離去拿眼不經(jīng)意地瞟瞄,那種靈動卻又無處不在,那種筆筆生輝,那種點點成趣,卻似渾然天成,任由境隨情生。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會有不同的情境產(chǎn)生和感悟之妙。只有在此時,你才能感受到這筆墨寫就的樂章,是那么的令人陶醉和振奮。那富有魅力的線條和墨跡,既是物象行態(tài)的界定和紋理脈絡的顯現(xiàn),又飽含生機,富有張力。它不只是畫,它是某種精神宇宙的體現(xiàn)。
《青山無處不消魂》 劉鴻信/作
劉老師的筆,是雷霆萬鈞,山河燦爛;他的墨,是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正如韓拙《山水純?nèi)匪裕?/p>
“瓊瑰琬琰,天下皆知其為玉也;非卞氏三獻,孰別其荊山之資而為美?驊騮騏驥非伯樂一顧,孰別冀北之駿而為良?……是猶山水畫之流于世也,隱造化之實情,論古今之賾奧,發(fā)揮天地之形容,蘊積圣賢之藝業(yè),豈非賤隸、俗人得易窺其端倪?蓋有不測之神思,難名之妙意,寓于其間矣!”
劉鴻信簡介:
劉鴻信,著名國畫大家梁天柱先生嫡傳弟子,擅長山水畫,兼習書法、花鳥畫。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探討梁家山水畫藝術,同時追根溯源,根植傳統(tǒng),師法自然,對古今山水畫大家的作品認真學習、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其作品氣勢烣宏雄健,蒼茫而又不失靈秀?,F(xiàn)為梁天柱藝術研究會會長、梁派山水畫主要繼承人之一、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青島報業(yè)傳媒集團新聞書畫院藝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