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保祥
聲音能夠表達愛,如果想打動人,你的音樂,一定要有愛。
加拿大渥太華市,年僅14歲的少年麥克在地鐵站孤獨地拉著小提琴。他自幼喜歡音樂,一只手卻意外受傷,根本無法進入正規(guī)的音樂學校深造。他喜歡地鐵站,因此每天去那兒排遣心中的郁悶。
麥克的曲風十分復雜,時而柔和,時而狂歡,他自己常常沉浸在如泣如訴的音樂聲中不能自拔。有時候,想到自己可憐的身世與懷才不遇,禁不住熱淚盈眶。
一個乞丐接近了麥克,他原來遠離麥克的地盤,可能被樂聲吸引,更大的可能性是惺惺相惜。
更多的時間里,乞丐成了他唯一的聽眾。由于音樂的吸引,乞丐竟然開了張,他興奮地買了兩個饅頭,將一個塞進麥克的手心里。
誰都沒有想到,麥克不但沒有驅趕乞丐,居然還與他成了好朋友。
每天與乞丐的約定,成了他的必修課,兩人并不說話,只是默契地配合著。父親得知此事后,勸告麥克換個地方,但麥克卻告訴父親:乞丐沖著我的音樂而來,如果沒有音樂,我一樣一文不值。
半個月后,在地鐵站地下通道里,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十幾個乞丐圍著一個少年,少年演奏,乞丐聆聽。路人停下腳步,將錢放在他們面前。
“他是在幫助我們,本來我們討不到錢,是他的音樂吸引了無數(shù)人?!逼蜇兊囊痪湓?,驚動了路人。之后媒體報道:“一個音樂少年,一年多來,無私幫助乞丐們乞討。他的小提琴悠揚無比,宛如天籟。”
一位老者站在地鐵口,他靜靜地聽著少年的音樂,聽到動心處,禁不住鼓掌叫絕。一周后,麥克走進了渥太華音樂學院,他的導師叫唐德,正是那位看到報道后聞風而來的老者。
唐德告訴麥克:聲音能夠表達愛,如果想打動人,你的音樂,一定要有愛。
每周去一次地鐵站尋找靈感,仍然是麥克的必修課程,他堅持了三年多。38歲那年,美國著名導演喬·舒馬赫偶遇麥克,被他的音樂靈氣所感染,嘗試著將自己的電影《8毫米》交給他配樂,麥克一舉成名,詭異奇絕、超越非凡是他的音樂風格。
2012年,李安的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全球上映,既有西方音樂,又有印度等東方元素,麥克創(chuàng)作的感情敏銳、動人的原聲音樂與影片純凈壯觀的畫面,以及美妙而又耐人尋味的寓意相得益彰,彰顯了電影獨特的魅力。由此,他一舉獲得第70屆金球獎與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兩項最佳配樂獎。
一個人的激情與理想越多,便越有可能獲得幸福。麥克·唐納,這位加拿大籍的著名音樂大師,有一句名言:最成功的聲音,一定要表達愛。
鄧小明摘自《莫愁·智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