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鋒 梁雪玲 麥永權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江門529000)
日記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
向 鋒 梁雪玲 麥永權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江門529000)
目的 觀察日記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4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樣本,每組37例,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將日記療法應用到護理中。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社會功能評分(SDS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評分及護理依從性。結果 護理3月后,觀察組患者SDSS評分(6.84±0.26)分、ADL評分(15.62±2.47)分,患者護理依從性優(yōu)良率為97.30%,與對照組相比,優(yōu)勢顯著。結論應將日記療法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在給藥的同時,要求患者每天記日記,以充分增強患者社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提高治療有效率。
日記療法;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效果;觀察
慢性精神分裂癥屬于精神類疾病的一種,患者常表現為意志、行為、情感等的不協調[1]。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隨病程的延長,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消失,表情淡漠,社會活動減少,致死率較高[2]。給藥是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效果欠佳,且需長期服藥[3]。研究表明,將日記療法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中,可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對于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意義。本文選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4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樣本,對日記療法的療效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4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樣本,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7例。觀察組男17例,女2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9例。觀察組年齡17~54 歲,平均(39.65±4.85)歲;對照組年齡 18~60歲,平均(40.01±4.19)歲。觀察組患者病程 2~11年,平均(8.21±1.45)年;對照組患者病程 3~10 年,平均(8.02±1.2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將日記療法應用到護理中:①給予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②將患者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由不同的護理人員作為組長,對患者加以管理;③每組患者均需要堅持每天記日記,不限制日記的內容,可以是任何形式,包括本身的飲食起居,生活中發(fā)生的事,以及本身對于事物的看法以及對時間的安排等;④護理人員囑咐家屬督促患者記日記,避免發(fā)生遺漏。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社會功能(SDS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情況,包括護理前、護理1月、護理3月共3個階段。觀察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包括優(yōu)、良、中、差4項指標。
1.4 評分方法:采用SDSS與ADL量表評分,評分越高,代表社會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S評分ADL評分情況:護理前,觀察組患者SDSS評分、ADL評分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1月后,觀察組患者SDSS評分、ADL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3月后,觀察組患者SDSS評分(6.84±0.26)分、ADL 評分(15.62±2.47)分;對照組患者 SDSS評分(10.14±0.25)分、ADL評分(20.58±4.95)分,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S評分ADL評分情況 (x±s)
2.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觀察組護理依從性優(yōu)良率為97.30%,對照組護理依從性優(yōu)良率為67.57%。觀察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更強(χ2=6.7784,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 [n(%)]
作為精神類疾病的一種,慢性精神分裂癥發(fā)病常與患者所經歷的不良生活事件、經濟狀況、患者病前性格等有關。研究顯示,不良生活事件的發(fā)生所帶來的打擊,是誘發(fā)慢性精神分裂癥的主要原因[6]。另外,經濟狀況差或本身性格相對內向者,患病幾率更大。慢性精神分裂癥臨床表現為思維聯想障礙、思維內容障礙、幻覺、情感障礙等,且伴隨社會功能的衰退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的降低[3]。思維聯想障礙表現為患者談話內容缺乏邏輯性,語句之間不存在明顯邏輯關系。思維內容障礙主要表現為妄想,被害傾向是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臨床癥狀之一。日記療法是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方法之一,與給藥方法聯合應用,可明顯改善患者社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日記療法強調通過每天記錄日記的方法,喚起患者對生活的熱情。日記療法對患者所記錄的日記的內容無要求,患者可采用任何方法記錄日記,由于對記錄內容無限制,因此患者可更加真實的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本研究發(fā)現,將日記療法應用到護理工作中,護理3月后,患者社會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更好。從護理依從性的角度看,常規(guī)護理方法下,37例患者護理依從性優(yōu)良率為67.57%,實施日記療法之后,37例患者護理依從性優(yōu)良率為97.30%,兩組對比可以發(fā)現,實施日記療法后患者護理依從性更強。
綜上所述,應將日記療法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在給藥的同時,要求患者每天記日記,以充分增強患者社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提高治療有效率。
[1] 姚志珍,徐奇,吳留發(fā),等.社區(qū)日間照料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6(34):830-835.
[2] 簡天蓉,羅成鳳,穆世銘.運動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5(13):563-565.
[3] 成加林.作業(yè)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院內康復的影響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5,16(36):3639-3640.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Diary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
Xiang Feng Liang Xueling Mai Yongquan
(The First Psychiatry Department,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Jiangmen529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iary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Methods To select 74 cases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s objective,and divide them into observ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veragely.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based on routine nursing,observed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therapy.2 groups’SDSS score,ADL scores and nursing compliance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Results After 3 month,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DSS score(6.84+0.26),ADL score(15.62+2.47),patients with good compliance rate of nursing care,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advantage is obvious.Conclusion The diary therapy for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the nursing process,the administration at the same time,patients were asked to keep a diary every day,to fully enhanc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Diary therapy;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Nursing effect;Observation
R749.3
A 學科分類代碼: 32057
1001-8131(2017)05-0489-02
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