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陳堅毅,張 露,王世貴,唐 斌
(杭州師范大學 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浙江臨安大明山常見蝴蝶資源種類調查與分析
王莎莎,陳堅毅,張 露,王世貴,唐 斌*
(杭州師范大學 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大明山位于浙江杭州臨安市,擁有比較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該次調查分別于2014—2016年每年7月上旬,在臨安大明山地區(qū)的山嶺、溪水、果園、農田等地共采集193只蝴蝶,隸屬7科。其中以蛺蝶科(Nymphalidae)為主要科,共24種90只,鳳蝶科(Papilionidae)11種23只,眼蝶科(Satyridae)11種25只,粉蝶科(Pieridae)5種47只,其他科蝴蝶7種8只,其中包括1只國家二級保護蝴蝶箭環(huán)蝶。分析2014—2016年大明山鱗翅目昆蟲蝴蝶主要常見種和觀賞價值高的種,以及3年間各科蝴蝶種類和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為大明山的物種多樣性保護及蝴蝶資源的開發(fā)和保護提供了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大明山; 蝴蝶資源; 蛺蝶; 鳳蝶; 種類
大明山位于浙江省臨安市西南部,別名千畝田,山巔平坦,廣達千畝,故名。位于118°60′~119°00′E,30°04′N,屬于天目山的一部分,大明山面積約29 km2。地形高差達1 000余m,其最高峰大明頂海拔1 489.9 m,山高谷深,層巒疊嶂,群峰聳立,氣勢十分壯觀。大明山為浙西臨安唯一的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qū),是鑲嵌在杭州至黃山黃金旅游線上一顆璀璨明珠。大明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其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600 mm。地形對降水的影響顯著,一般山地多于平地,向風坡多于背風坡。大明山的相對濕度相對較大。大明山氣候的多樣性,為2 500余種植物和百余種動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繁衍和生息家園,植被和昆蟲種類豐富,是野外實習的首要選擇之地。
鱗翅目昆蟲通常以其翅面上布滿鱗片而得名。已知約165 000種,常稱蝶、蛾。蝶類的觸角為棍棒狀,靜息時翅豎立,白晝活動[1]。鱗翅目是昆蟲中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類群,蝴蝶屬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許多種類的體型中或大型,且不少種類的色彩、斑紋豐富,均屬觀賞性昆蟲,深得人們喜愛[2]。同時也是一類具有較高經濟、生態(tài)和社會價值的資源昆蟲,其生物學保護和利用在國外一直是生態(tài)學和保護生物學研究的熱點[3]。根據有關文獻記載,全世界現已記錄的蝴蝶種類大約有20 000多種,中國約占2 153種。浙江地處東南沿海,種類較多,主要有蛺蝶科、鳳蝶科、粉蝶科、眼蝶科。蝴蝶成蟲的身體外部形態(tài)可分為頭、胸、腹。頭部是蝴蝶的感覺和取食中心,包括1對復眼、1對觸角、1對下唇須和虹吸式口器。胸部是蝴蝶的運動中心,翅通常為三角形。腹部是蝴蝶吸收、消化和繁殖的中心,由9~10節(jié)組成[4]。隨著大明山旅游業(yè)的不斷火熱,人們對其不斷地開發(fā)和利用,打破了生態(tài)平衡,使生物的分布范圍和種類數量都發(fā)生了變化,生物多樣性是整個大生態(tài)系統(tǒng)生存的基礎,任何物種的消失,都將導致嚴重的后果。通過調查2014—2016年大明山蝴蝶的主要種類,分析了其形態(tài)特征、分布特點以及數量與種類變化,為保護大明山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1.1材料
捕蟲網、三角紙袋、展翅板、昆蟲針、針插標本盒等。
1.2采集地點、時間
分別于2014—2016年每年7月上旬,采自臨安大明山的山嶺、溪水、果園、農田等地。
1.3采集方法
1.3.1 捕蟲網的使用
捕網的使用方法有2種,一種是當昆蟲入網后,使網袋底部往上甩,將網底連同昆蟲倒翻上來;另一種是當昆蟲入網后,轉動網柄,使網口向下翻,將昆蟲封閉在網底部。當捕捉灌木叢或雜草中棲息的昆蟲時,要用結實、耐磨的白布或亞麻布制作而成的網袋。用捕網掃捕昆蟲是采集的主要方法,可以在大片草地和灌叢中邊走邊掃,掃的時候要左右擺動網柄。
1.3.2 臨時保存方法
用捕蟲網捕到蝶或蛾時,應當首先用適當的力量輕掐前胸,使其窒息,最后將平整的蝶或蛾裝進準備好的三角袋中。蝶和蛾的觸角、翅膀、足等都是重要的分類依據,并且容易被破壞,在采集標本時應當注重保護其完整性。
1.4標本制作
蝶和蛾的翅膀均極易變干而有固定的形狀,為了能使標本完整、美觀、易鑒別,應在采集標本的當天及時展翅。標本制作時要小心仔細,盡量不用手觸碰蝶或蛾的翅膀等部位,應使用鑷子且鑷子頭不宜太尖,避免損傷其他部位。展翅板可選用簡易泡沫板用鑷子或剪刀挖出一個深度與長度合適的槽,也可以選用木頭制作的專用展翅板。操作步驟。1)插針:取已處死的標本,用鑷子輕輕壓開四翅,選適當大小的昆蟲針端正地從中胸背面正中垂直插入,穿透到腹面,蟲針尾部在背部處留出8 cm。2)展翅及整姿:首先整理6足,使其緊貼在身體的腹面,不要伸展或折斷,其次使觸角向前,腹部平直向后,然后將其插在展翅板上進行展翅。用白紙裁成小條貼于翅上,再用昆蟲針固定。展有蝴蝶或蛾(小型蛾類不用展翅)的展翅板應放在避塵、防蟲的地方陰干。3)上標簽:標本制好,必須在蟲針上附上標簽,最上一級的標簽應標明昆蟲的學名及鑒定人姓名,第二級標簽應標明采集時間、采集地點、海拔高度等。標簽紙的大小為15 mm×10 mm[5]。
1.5鑒定依據
蝴蝶休息時,4翅合攏豎立于背上,觸角尾端成棒狀,一般在白天活動;蛾休息時,各翅疊合,覆于背上,觸角成絲狀或羽毛狀,一般在夜晚活動。將采集到的蝴蝶用三角袋裝好,帶回實驗室及時制作成標本,再進行分類鑒定[4,6-8]。
2.1蝴蝶種類及數量
2014年,一共采集99只蝴蝶,共32種,分屬于4科。其中蛺蝶科Nymphalidae占39%,粉蝶科Pieridae占36%,鳳蝶科Papilionidae占16%,眼蝶科Satyridae占9%。2015年,一共采集69只蝴蝶,共25種,分屬于7科;其中蛺蝶科占62%,眼蝶科占15%,粉蝶科占13%,鳳蝶科占4%,弄蝶科Hesperiidae占3%,灰蝶科Lycaenidae占2%,環(huán)蝶科Amathusiidae占1%。2016年,一共采集25只蝴蝶,共18種,分屬于5科;其中蛺蝶科占36%,眼蝶科占24%,鳳蝶科占16%,粉蝶科、灰蝶科和弄蝶科均各占8%(圖1)。
圖1 2014—2016年各科蝴蝶數量占同年采集總數的比例
2.1.1 蛺蝶科種類數量及比例
從表1可以看出,2014年相比之后2年,采集到的蛺蝶數量和種類均為最多。2014—2016年采集到的蛺蝶科數量最多,分別占39%、62%、36%(圖1)。連續(xù)3年都有采集到老豹蛺蝶,推測該種為常見種。說明大明山的蛺蝶資源比較豐富,該風景旅游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適于蛺蝶生活。蛺蝶科為鱗翅目(Lepidoptera)第一大科,在中國,目前一共記錄84屬288種[9-10]。相信隨著資源調查的逐漸深入,必定還會有新的蛺蝶種類出現。
表1 2014—2016年蛺蝶科各種類數量所占比例
2.1.2 粉蝶科、鳳蝶科、眼蝶科種類與數量
從圖2可以看出,2014年采集到的粉蝶科種類和數目均最多,而2015年次之。據相關資料顯示,粉蝶科已知有1 200多種,分3個亞科,分布廣泛,我國有130種左右。粉蝶科體型通常為中型或小型,最大的種類翅展達90 mm,色彩較素淡,一般為白、黃和橙色,并常有黑色或紅色斑紋。此次調查由于人力、時間和精力有限,使得采集到的粉蝶種類比較少。2015和2016年,黑紋粉蝶和云粉蝶不常見,沒有采集到。另外,東方菜粉蝶和菜粉蝶在地里和田間都十分常見,只是沒有大量采集。
圖2 2014—2016年粉蝶科各種類數量比較
從圖3可以看出,2014年采集到的鳳蝶科種類和數量均最多,但在之后2年,只分別采集到3種鳳蝶。其中碧鳳蝶和樟青鳳蝶比較常見,而絲帶鳳蝶、麝香鳳蝶、柑橘鳳蝶等都難以采集到。鳳蝶科是昆蟲綱鱗翅目的中到大型美麗蝶種,常以黑、黃、白色為基調,飾有紅、藍、綠、黃等色彩的斑紋,一些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藍、綠、黃等色的金屬光澤,許多種類的后翅有修長的尾突。由于其較高的觀賞價值,吸引人們對于鳳蝶的大量采集,以獲得利益,最終導致鳳蝶科種類和數量逐年減少,越來越難采集。
圖3 2014—2016年鳳蝶科各種類數量的比較
從圖4可以看出,2014—2016年分別采集到多種眼蝶,其中2015年采集到的種類最多,白斑眼蝶和幽矍眼蝶最常見,連續(xù)3年都有采集到,說明該種為常見種或者優(yōu)勢種??墒?016年采集到的種類相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是第1次采集到古眼蝶和黃斑蔭眼蝶。眼蝶科蝴蝶多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常以灰褐、黑褐色為基調,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翅上常有較醒目的外橫列眼狀斑或圓斑,因此眼蝶容易同其他蝶類相區(qū)分。大明山眼蝶科資源比較豐富,3年來采集到的數量明顯多于其他科,僅次于蛺蝶科。
圖4 2014—2016年眼蝶科各種類數量的比較
2.1.3 其他蝶類
2015和2016年還采集了少數弄蝶和灰蝶。2015年采集箭環(huán)蝶1只,黑點藍灰蝶1只,黑弄蝶和姜弄蝶各1只。2016年采集銅灰蝶和擬小灰蝶各1只,須弄蝶2只。
2.2大明山蝴蝶常見種、觀賞價值高的種及珍稀種
根據以上3年的數據可知,大明山自然風景區(qū)以蛺蝶科數量和種類居多,其他科相對較少。1)常見蝴蝶種類,如:蛺蝶科有云豹蛺蝶、大紅蛺蝶、老豹蛺蝶、西藏翠蛺蝶等;眼蝶科有白斑眼蝶、幽矍眼蝶等;鳳蝶科有碧鳳蝶、樟青鳳蝶等;粉蝶科有東方菜粉蝶、菜粉蝶和寬邊黃粉蝶。2)蛺蝶科、鳳蝶科、眼蝶科等大多數種類都具有高的觀賞價值,如二尾蛺蝶、碧鳳蝶、前霧矍眼蝶,它們?yōu)樯角逅愕拇竺魃皆鎏硪坏懒聋惖娘L景線。3)珍稀種箭環(huán)蝶,褐黃色,體大型,前翅正面黃褐色,前后翅周邊有一圈箭簇狀黑斑,也像矛頭,又似小魚圖案,故名;翅的腹面中域有一縱列紅褐色圓形斑(眼斑),中心米色,圓斑圍為深褐色邊緣,圓斑內側有2條暗褐色線紋,鉤勒出近似人形的側影圖;是國家二級保護蝴蝶,沒有隨意采集。
于2014—2016年對大明山進行蝶類資源調查,共采集到蝴蝶193只,隸屬于7科58種,表明該區(qū)域蝴蝶種類豐富,屬種多樣性指數較高,大明山的總體環(huán)境適宜蝶類生存。應霞玲等[11]于1999—2000年對寧波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和不同生境進行調查,共采集到蝴蝶標本5000余號,經整理鑒定,共記錄蝴蝶種類11科、106屬、164種,其中鳳蝶科19種,粉蝶科10種,蛺蝶科40種。可知浙江省蝴蝶資源非常豐富,但由于時間、人力、條件等有限,標本采集集中在臨安大明山地區(qū)的山嶺、溪水、果園、農田等地。本次調查蝶類物種隸屬58種193只,其中2014年采集了32種99只,2015年采集了25種69只,2016年采集了18種25只。2015—2016年,出于對蝴蝶資源的保護,我們主要采集新的蝴蝶種類,之前采集到的也進行少數采集,比如菜粉蝶在采集點十分普遍,并沒有大量采集。2011—2013年,自然資源管理、野生動物和生物多樣性教育項目調查印度東北部那加蘭邦,一共發(fā)現212種蝴蝶,其中蛺蝶科最為豐富,具有102種(占48%),其次是灰蝶科(36種,占17%)和弄蝶科(30種,占14%)[12]。由此可見,蝴蝶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大明山蝴蝶資源豐富,分布范圍較廣,但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年蝶類個體數量與種類都有明顯減少。比如箭環(huán)蝶2016年在采樣點未見蹤跡。隨著大明山地區(qū)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對大明山各種自然資源開發(fā)的不斷深入,多種昆蟲資源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對蝶類群落產生了較大影響。
蝴蝶一生發(fā)育要經過完全變態(tài),經過4個階段: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幼蟲孵化出后,主要就是進食,要吃掉大量植物葉子,幼蟲的形狀多樣,多為肉蟲,少數為毛蟲。蝴蝶危害農業(yè)主要在幼蟲階段,菜粉蝶是害蟲。白粉蝶和暗脈菜粉蝶均為害十字花科蔬菜,樹粉蝶為害果樹。而蝴蝶成蟲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它能夠傳授花粉,在教學、工藝美術、文學創(chuàng)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開發(fā)利用前景。其中蛺蝶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如枯葉蛺蝶為世界著名的擬態(tài)昆蟲,翅反面呈枯葉色,靜息時從前翅頂角到后翅臀角處有1條深褐色的橫線,加上幾條斜線,酷似葉脈,當兩翅并攏停息在樹木枝條上時,很難與將要凋謝的闊葉樹枯葉相區(qū)別,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是眾多博物館、標本室、蝴蝶園、不少私人收藏者的收藏對象以及昆蟲工藝產品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在學校生物教學和科普宣傳中也廣泛使用[13]。根據研究資料表明,蝴蝶是對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指示物種之一,蝴蝶類群在物種分布格局、物候、繁殖、形態(tài)特征變化、種群動態(tài)以及物種多樣性變化等方面能及時對氣候變化做出響應[14]。2010—2012年,梅杰等[15]對貴州梵凈山及周邊區(qū)域蝶類資源進行調查,發(fā)現隨著該地區(qū)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對梵凈山各種自然資源開發(fā)的不斷深入,多種昆蟲資源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面臨被破壞的危險,尤其是蝶類群落,個體數量和種類都有逐年降低趨勢。因此,在大明山自然保護區(qū)開展旅游業(yè)的過程中,要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要重視其生態(tài)價值,減少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加強大明山及周邊區(qū)域的保護,通過對該保護區(qū)蝶類指示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可以為大明山自然保護區(qū)及周邊區(qū)域的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提供理論參考。
自然生境的破碎化和喪失正在導致中國蝶類多樣性加速減少,甚至消失[16-17]。本次研究只是針對2014—2016年臨安市大明山蝴蝶資源的初步調查,還需要進一步對于大明山自然保護區(qū)蝴蝶物種多樣性與群落結構進行調查研究。2014—2016年大明山蝴蝶種類與數量都有明顯減少,推測大明山風景區(qū)的開發(fā)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是主要原因。蝴蝶對生境質量及微環(huán)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對棲息環(huán)境變化做出反應的速度比其寄主植物快3~30倍,是較好的環(huán)境指示物種,可用于監(jiān)測和評價環(huán)境條件變化,如生境喪失、全球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等[18-22]。因此,有必要就人類活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2方面對蝴蝶資源的影響方式與結果,開展更深入的研究。
[1] 劉凌云, 鄭光美. 普通動物學: 第四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6-267.
[2] 歐劍峰, 黃鴻, 吳華, 等. 白云山蝴蝶資源調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33):18858-18860.
[3] EHRLICH P R. Tropical butterflies: A key model group that can be “Completed”[J]. Lepidoptera News,2001,2:10-12.
[4] 童雪松. 浙江蝶類志[M].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
[5] 歐永躍. 蝴蝶標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J]. 滁州學院學報,2000(2):80-81.
[6] 張巍巍, 李元勝. 中國昆蟲生態(tài)大圖鑒[M]. 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7] 武春生, 孟憲林, 王蘅. 中國蝶類識別手冊[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7.
[8] 陳明勇,李正玲,王愛梅, 等. 西雙版納蝶類多樣性[M]. 昆明: 云南美術出版社,2012.
[9] 周堯. 中國蝶類志(上下冊) [M].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10] 熊洪林, 易建華, 陳嶙, 等. 貴州茂蘭蛺蝶資源及區(qū)系分析[J].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30(6):35-42.
[11] 應霞玲, 陳若霞, 古斌權. 寧波地區(qū)蝴蝶群落結構及多樣性初步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yè)科學版),2003,21(1):54-57.
[12] 劉光裕.印度東北部那加蘭邦蝴蝶多樣性[EB/OL]. 科學網博客. [2016-02-17] (2017-04-0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956826.html.
[13] 周成理, 史軍義, 易傳輝, 等. 枯葉蛺蝶Kallimainachus的生物學研究[J]. 四川動物,2005,24(4):445-450.
[14] 趙彩云, 李俊生, 羅建武, 等. 蝴蝶對全球氣候變化響應的研究綜述[J]. 生態(tài)學報,2010,30(4):1050-1057.
[15] 梅杰, 冉輝, 楊天友, 等. 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蝴蝶多樣性[J]. 生態(tài)學雜志,2015,34(2):504-509.
[16] 尤明生. 論我國昆蟲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J]. 生物多樣性,1997,5(2):135-141.
[17] 楊大榮. 西雙版納片斷熱帶雨林蝶類群落結構與多樣性研究[J]. 昆蟲學報,1998,41(1):48-55.
[18] 胡冰冰, 李后魂, 梁之聘, 等. 八仙山自然保護區(qū)蝴蝶群落多樣性及區(qū)系組成[J]. 生態(tài)學報,2010,30(12):3226-3238.
[19] MAES D, DYCK H V. Butterfly diversity loss in Flanders (north Belgium): Europe's worst case scenario? [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1,99(3):263-276.
[20] KITAHARA M, SEI K. A comparison of the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butterfly communities in semi-natural and human-modified grassland habitats at the foot of Mt. Fuji, central Japan [J].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2001,10(3):331-351.
[21] POLUS E, VANDEWOESTIJNE S, CHOUTT J, et al. Tracking the effects of one century of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on calcareous grassland butterfly communities[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7,16:3423-3436.
[22] HEIKKINENR K, LUOTO M, LEIKOLA N, et al. Assess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European butterflies to climate change using multiple criteria [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10,19:695-723.
收入日期:2017-07-07
杭州師范大學優(yōu)秀中青年教師支持計劃(JTAS2011-01-031)
王莎莎(1997—),女,重慶人,在讀本科生,專業(yè)為害蟲生物防治,E-mail:wangshasha1997@163.com。
唐 斌,E-mail:tbzm611@163.com。
文獻著錄格式:王莎莎,陳堅毅,張露,等. 浙江臨安大明山常見蝴蝶資源種類調查與分析[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7,58(10):1789-179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037
Q968.1
A
0528-9017(2017)10-1789-05
(責任編輯侯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