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水清
難忘盧鶴紱,學習盧鶴紱
文 吳水清
他被國外稱為"世界上第一位公開揭露原子彈秘密的人"和"中國核能之父"。
他于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為九三學社第六、七、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認識盧鶴紱是很久以前的事情,關于他的文字我寫了上百篇,如今他離開我們竟然20年了。往事如煙,物是人非,有關盧鶴紱的記憶像過電影般在我的腦海里閃現(xiàn)……
大概是1991年,我擔任《現(xiàn)代物理知識》主編的時候,向國內外物理學家發(fā)信討論:為什么諾獎與中國人無緣?響應者甚眾。有聞雞起舞者,有仰天長嘯者,有無限惆悵者,有埋頭攻關者,他們無不表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特別是盧鶴紱、楊福家、張鐘華一馬當先,來信給予回答。最后,我將討論結果向錢學森匯報,他對此次討論作了書面總結,將討論提升到新的高度,使我與成千上萬讀者受益匪淺。
說起盧鶴紱的看法,言簡意賅,切中要害,他說:
開天辟地,創(chuàng)出新領域,自然得之
模仿練習,細游舊山河,只能失之
后來,盧鶴紱應我的要求,寫成了條幅,在我離開《現(xiàn)代物理知識》的時候送給我,作為紀念。再后來,我領導北京相對論研究聯(lián)誼會,擔任美國《格物》和香港《科技前沿》雜志總編輯,以此作為座右銘。
為了擴大雜志的影響力,我先后聘請中科院院士盧鶴紱、朱洪元、錢臨照、唐孝威、冼鼎昌、謝家麟、黃昆等人主持七個欄目。最早我去復旦大學,向盧鶴紱面陳“物理學家回憶錄”欄目的主旨,邀請他主持此欄目,第一篇就是盧鶴紱的《往事回憶》。此篇文章最初發(fā)表在他家鄉(xiāng)山東省萊州市的年志上,盧鶴紱要求我與萊州市聯(lián)絡,結果他們同意由我們正式發(fā)表。這件小事,也折射了盧鶴紱的辦事認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響了我的后半生。后來在正式發(fā)表的時候,我加了如下的編者按:
常常收到青年朋友的來信,希望本刊披露微觀世界的同時,邀請國內著名物理學家談談他們是怎樣選擇物理學這一艱難的道路,并為之奮斗一生。為此,這里發(fā)表的《往事回憶》一文,是盧先生抱病為其家鄉(xiāng)叢書《萊州文史資料》撰寫的。征得先生同意,在本刊首次公開發(fā)表,并親筆書寫題名,廣大讀者將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由盧鶴紱主持的“物理學家回憶錄”欄目,先后發(fā)表了盧鶴紱、張文裕、趙忠堯、施士元等人的回憶錄,盧老對每篇回憶錄都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審稿評論。我當主編每信必讀、必復的作風就是由此而形成的。
最令我欣慰的事情,是我主編的《盧鶴紱年表》原稿,是由盧鶴紱親自審定的。他在手稿中多處的疑問、推敲、修改,現(xiàn)在讀起來都令我感動。特別是他當時行動不便,唯一的安徽保姆有事回家,每每接到我的信匆匆答復后,又一個人行步艱難地下樓,去江寧路郵電局發(fā)掛號信件,以免我著急牽掛。盧鶴紱住醫(yī)院收到我的信,便向他的弟子說,“我的北京忘年交來信了?!倍医拥奖R老評審書信,大有杜甫“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味道,情不自禁對妻子訴說盧老評論的內容,分享我的快樂。
幾十年匆匆過去了,但盧老橫過江寧路的情景,還刻骨銘心般留在我的記憶中,以至于今天,我出差上海,還特意去了江寧路。
1993年前后,中國科學院高能所20周年所慶,由我寫信給中科院院士,請他們題詞,以示祝賀。我先后收到宋健、周光召、嚴濟慈、朱光亞、趙忠堯、王淦昌、謝希德、錢臨照、盧鶴紱、謝家麟、方守賢、葉銘漢等人題詞,向有關領導匯報后,編輯在《現(xiàn)代物理知識》增刊上。
說到盧鶴紱題詞,意義深遠,至今不忘。他寫道:“勇于追求勤于探索?!边@8個字,刻骨銘心,不僅指導我從事電化學試驗,發(fā)表一系列科技論文,特別是在印制電路領域留下了代表作,還深深影響了我對于科學家與科學史的研究,使我在此方面有更多的話語權,一篇研究盧鶴紱的文章被收入復旦大學出版的紀念盧鶴紱百年文集中,獲得了該校有關部門的肯定。
大概是自1992年開始,我籌備《現(xiàn)代物理知識》創(chuàng)刊五周年紀念活動,迎來全國科學雜志第一次大評比。作為主編,要做雜志現(xiàn)狀與未來的評估報告,同時向中科院申請全額資助。在王淦昌、盧鶴紱、周培源、楊福家等院士極力舉薦下,我們先后榮獲了全國科技期刊評比獲獎期刊證書。1994年第1期發(fā)布了創(chuàng)刊五周年的歷史文獻,我發(fā)表了題為《輝煌的崛起—〈現(xiàn)代物理知識〉雜志創(chuàng)刊五周年獻詞》,同期以蕪茗為筆名發(fā)表《中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盧鶴紱教授》,對于盧老的一生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我還為盧老80華誕撰寫了慶賀文字《我所認識的盧鶴紱先生—為敬賀盧老八十華誕而作》,其中兩首打油詩,表達了我初見盧鶴紱的心情。
嚴濟慈、周培源、王淦昌、朱光亞、謝希德、汪徳昭、盧鶴紱、趙忠賢、王綬琯、謝家麟、丁夏畦、王梓坤、楊福家、閔乃本和席澤宗院士發(fā)來賀詞,以彰顯我主編的雜志在當時的社會影響。盧老的題詞是:“傳播知識,提高人民素質;推進生產(chǎn),促成國泰民安。”這成為我一生獻身科技與編輯事業(yè)的座右銘,時至今日還不忘盧老當初題詞的情景,從來不敢放棄自己的追求,從來不敢放慢前進的步伐,我從心里感謝我的忘年交盧鶴紱先生。
1994年6月,我應盧鶴紱之邀去了上海,參加復旦大學召開的慶賀盧老80華誕報告會,認識了盧老的長孫女、哈佛大學在校博士生盧嘉,從此我與盧家三代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有趣的是盧鶴紱年長我28歲,而我年長盧嘉28歲?;氐奖本?,將盧老80華誕報告錄音整理后,請他本人過目,發(fā)表在中科院《科技新聞》上。我自己從此一門心思做科學史研究,在高能所申請了研究科學史課題,當時盧老還給我題詞鼓勵。全文如下:
拳拳愛國心 漫漫求索路—書贈吳水清同志盧鶴紱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
在盧鶴紱題詞精神鼓舞下,我參與了上海盧鶴紱研究所成立的籌備工作,并以副所長、研究員身份出席了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召開的“自然科學和工程基本問題2000年國際研討會”,還應邀出席美國休斯敦第一浸信會教會學院舉行的盧鶴紱科學實驗室建立和銅像安放的揭幕儀式。這是美國主流社會為中國科學家建立的第一座塑像,出席揭幕儀式使我感到無比的自豪。與此同時,我還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物理系主任愛倫?馬林、阿羅德?科恩和奧爾特?約翰教授,美國斯瓦爾斯莫爾大學物理系主任博斯、比蘭?紐克、約翰?剝柯和利奧?茲威爾教授,美國休斯敦大學物理系主任愛德?漢格弗,美國工業(yè)物理學家李?西敏,美國休斯敦律師弗米德?明頓等,進行了采訪互動,他們一致認為盧鶴紱是了不起的著名物理學家,是敢把物理學天空戳個洞的創(chuàng)新挑戰(zhàn)者。有關內容我在北京相對論研究聯(lián)誼會創(chuàng)立一周年作過報告,文章全文發(fā)表在美國《僑報》雜志上。
作者與盧鶴紱雕像
由于我的努力,找到了盧鶴紱故里,讓盧老后人與家鄉(xiāng)建立持久的聯(lián)絡,朱光亞、王淦昌、方守賢紛紛題詞,我也應邀出席山東萊州名人苑盧老銅像揭幕儀式。
盧鶴紱遠去了,但他的影響走出了國門。我所領導的北京相對論研究聯(lián)誼會,就是秉承他的遺愿而成立的,現(xiàn)有會員千余名,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們決心繼續(xù)長征,奮發(fā)圖強,合力傾心,抱團給力,為振興中華、振興科學,實現(xiàn)中國強國夢,作出實實在在的奉獻。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盧鶴紱小傳:
盧鶴紱(1914-1997)山東萊州人。1936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理學院,同年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習。1937年,發(fā)現(xiàn)熱離子發(fā)射的同位素效應,發(fā)明了時間積分法,并在世界上首次精確測定了鋰7、鋰6的豐度比,被國際采用近半個世紀。1939年獲明尼蘇達大學理學碩士學位,提出扇狀磁場對入射的帶電粒子有聚焦作用的普適原理,發(fā)明新型60度聚焦高強度質譜儀,用以大規(guī)模分離微克量級的硼10、硼11,并制備同位素靶,由此解決了制造原子彈需用鈾235的難題。1941年獲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后回國,歷任中山大學、廣西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教授,還兼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長、上海物理學會理事長。1942年預言大規(guī)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隨后提出一種估算原子彈及原子堆臨界大小的簡易方法,因此被國外稱為"世界上第一位公開揭露原子彈秘密的人"和"中國核能之父"。 1950年提出最早期原子核殼模型。1951年提出的流體動力學弛豫壓縮基本方程,被美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馬卡姆等人命名為"盧鶴紱不可逆性方程"。1954年發(fā)表用費米氣統(tǒng)計模型估算鈾235核裂變發(fā)出的中子數(shù),擴充了愛因斯坦的化學弛豫學說。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授予“20世紀成就獎”,被美國傳記研究院授予“國際承認獎”,先后載入英國劍橋傳記中心的《國際傳記辭典》和美國傳記研究院的《世界五千人物》《五百權威領導人》。1995年檢驗了馬赫理論的正確性,被美國《伽利略電動力學》主編認為是向愛因斯坦挑戰(zhàn)的新方法。1997年在上海逝世。1998年美國休斯頓為盧鶴紱立銅像,并創(chuàng)辦盧鶴紱科學實驗室。
吳水清在上海為盧鶴紱院士80華誕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