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尋
蕭紅的《呼蘭河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同時也具備很高的教育價值。本文將從四個方面論述它的教育價值。
一、空間化敘事和散文化筆法
《呼蘭河傳》作為一部長篇敘事小說,讀起來卻更像散文:沒有時間軸,沒有貫穿全文的中心人物,沒有尖銳的矛盾沖突,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作者成功地將小說散文化傾向運用于長篇小說中,以空間化的結構方式取代了傳統(tǒng)的因果關系的情節(jié)結構,以圓形的空間化敘事顛覆了傳統(tǒng)的以時間為線索的線性敘事。這種獨特的寫法是對傳統(tǒng)教科書倡導的“小說要素”論的創(chuàng)新。這種空間化的敘事和散文化的寫法可以成為寫作教學的范例。
從小說結構上看,是空間化的結構。全書共七章,小說的第一部分是對呼蘭小城風情的描繪,作者開始對故鄉(xiāng)開始俯瞰式的空間描述:從十字街到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再寫到小胡同。緊接著描寫了呼蘭河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以及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第二部分則是作者對童年時光的回憶:回憶和祖父在后花園的快樂時光以及對“我家是荒涼的”印象的描述。第三部分作者則著眼于刻畫小城中的人物:受到婆婆的虐待而慘死的小團圓媳婦、麻木不仁的有二伯、凄涼而堅強的馮歪嘴子。小說的三個部分并沒有貫穿始終的線索和情節(jié)。各個部分相互獨立又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作者站在一個制高點俯視觀察整個呼蘭城,再將鏡頭伸長特寫小城中的人和事,小說看似散漫卻但是圍繞“呼蘭城”這一特定的空間并向著深遠的廣度和深度展開的。也就是說,小說的第一部分營造了氛圍,摹畫了小城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中,作者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并目睹了“我”家的荒涼,并接觸到了后文所寫的人物。
從敘事方式上看,小說采用的是空間化敘事?!逗籼m河傳》對小說的重大突破還體現(xiàn)在以空間化的敘事替代線性敘事??v觀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整篇小說不是依照時序而是依靠場景的轉(zhuǎn)換來實現(xiàn)敘述的。小說的七個章節(jié)并沒有時間的前后,只是依靠場景的切換對呼蘭城做細致的描繪。比如小說的第二章主要寫呼蘭河的精神盛舉,結尾寫到“似乎也跟祭鬼似的,花樣復雜,一時說不清楚”便戛然而止,鏡頭立馬轉(zhuǎn)換到”我”的童年上。小說的第六章主要寫有二伯的故事,故事似乎還沒有講完話鋒就一轉(zhuǎn),由第六章的最后一句:“我不知道他說的是什么,我聽了一會,沒有聽懂?!鞭D(zhuǎn)到第七章的第一句:“磨房里邊住著馮歪嘴子?!睍r間上的不連續(xù)性構成了一個個記憶的碎片,也就是這寫碎片構成了小說的獨特敘事方式。
從表達方式上看,注重抒情,具有散文般的強烈抒情色彩。小說不只是抒發(fā)唯一的情感,作者表達的是贊揚、諷刺、批判、同情、懷念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感。首先是對家鄉(xiāng)的摯愛,作者筆下的呼蘭城充滿了迷人的地域特色:把“大地都凍裂了”的嚴冬,鋪天蓋地的冰雪,“得得”的馬蹄聲,甩動長鞭的脆響,高挑的紅燈籠,美得醉人的火燒云還有熱鬧的廟會場景,字里行間里無不滲透著作者對故土的眷戀。作者在第二部分花大筆墨回憶童年生活,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是蕭紅一生中最珍貴的回憶,正如小說尾聲所寫:“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痹诮?jīng)歷了人生苦難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后,作者回憶快樂無邪的童年,回想慈祥善良的祖父,回憶起祖父教“我”讀唐詩,為“我”燒鴨子吃,“我”偷偷地在祖父的草帽上綴滿了玫瑰,祖父渾然不知地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我”在炕上“笑得打滾”,一生坎坷的蕭紅回憶起快樂的童年往事,懷念的同時也深藏著無盡的孤獨感和失落感。當作者寫到呼蘭河人民信奉鬼神,筆觸平淡卻隱藏著對愚昧的諷刺和批判?!斑@些盛舉,都是為鬼而做的,并非為了所做的”道出了作者對迷信愚昧的呼蘭百姓的諷刺與批判,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給呼蘭河人民帶來了無數(shù)災難,淹死擠壓、阻礙交通。雖然不過是填寫泥土就可以解決的事情,為什么不解決呢?作者的解釋是泥坑可以給人們帶來“福利”,一來常常淹雞淹鴨,可使居民得以消遣,二來泥壇可以成為人們吃瘟豬肉又不敢承認的借口,這種帶有調(diào)侃和反諷意味的敘述,一針見血地剖析了人們自私、狹隘、自欺欺人的陋習。作者在塑造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等人物時,都注重刻畫他們的因循守舊和逆來順受,表現(xiàn)普通老百姓平凡和窮苦,他們都是“我”的鄰居,他們的生與死、歡樂與悲痛都被作者記錄下來。特別是團圓媳婦,作者給予了無限的悲愴和同情:老胡家團圓媳婦是個十二歲的姑娘,她樸實、勤勞,卻因為“吃得多”“走得快”而被婆婆認為“不像個團圓媳婦”,因此遭到了婆婆的虐待,吊起來毒打,用鐵烙烙腳心,還讓跳大神的、庸醫(yī)和“云游真人”變著法的加害于她,終于小團圓媳婦在絕望中死去。凸顯了作者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痛斥的主題。
蕭紅曾說過:“有一種小說學,小說有一定的寫法,一定要具有某幾種東西,一定寫得象巴爾扎克或契訶甫的作品那樣。我不相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說?!蔽覀兛梢詮淖詈笠痪湓挘瑥氖捈t的《呼蘭河傳》中得到啟示:寫作教學要避免模式化的傳統(tǒng)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廣泛閱讀不同的課外讀物,了解不同作品中不同的寫作技巧,通過對寫作技巧的運用逐漸提高寫作水平。
二、拙樸自然、情景交融的語言表達
新課程語文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即語文課程應加強學生對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同時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必然避不開語言的學習,因此語文教育工作者應向?qū)W生提供文質(zhì)兼美的學習材料,通過對材料的研讀和學習,逐漸加強語言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逗籼m河傳》中拙樸天成、細膩清澈的語言風格,詩化抒情的語言表達正符文質(zhì)兼美的要求,契合語文新課程精神。《呼蘭河傳》以細膩的筆觸,獨特的觀察寫家鄉(xiāng)的火燒云:
晚飯一過,火燒云就上來了。照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子,往墻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endprint
這段妙趣橫生的家鄉(xiāng)景物描寫,以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獨特的想象生動地描繪了呼蘭城的美景,兒童的視角和天真的口吻帶給人一種美感??梢宰寣W生們朗讀并背誦這段話,體會字里行間滲透的情趣和情懷,并嘗試仿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作者回憶無憂無慮的后花園的語言也是充滿童趣,她賦予后花園的生命以靈性,用清新質(zhì)樸的兒童語言描繪那個自由自在的歡樂天堂: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作者用童年無邪的語言描繪出后花園的詩情畫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刻畫出了后花園里花鳥蟲獸的生機與活力,排比句式又增強了整個句子的氣勢和節(jié)奏感。另外,倭瓜等方言的運用使句子充滿情趣和地方特色。選擇這樣的精美句子,讓學生們體會修辭手法帶來的表達效果,并學會遷移運用到日常的口語交際和寫作中去。此外,《呼蘭河傳》中有多處像詩一般的段落,像詩一般回旋反復和婉轉(zhuǎn)含蓄,詩意的語言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美,這些都是很好的語言積累的材料。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如何,為什么這么悲涼。
作者使用詩化的語言營造了一種悲涼的氛圍,長短句交錯讀起來音韻鏗鏘。挑選作品中的詩化語言,能使學生們在詩意般的語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關注生命本體的生命意識
生命意識教育,指通過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保護生命的意識。主要是指敬畏生命、熱愛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惫ぞ咝院腿宋男缘奶攸c要求語文教育不僅要擔負起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任務,還要喚起學生對世界、對大自然的關注。語文教學必須將喚起學生生命意識的教育貫穿于始終。因此,語文教學的選文必須具有積極的生命教育指向。而《呼蘭河傳》中流露出蕭紅對自然生命的詮釋,對女性悲劇的憐憫以及生命意識的覺醒,使得這部小說成為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好文本。
首先是對自然生命的詮釋。后花園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毛球似的不動了”,“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子,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甚至還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新的生命:“磚頭曬太陽,就有泥土來陪著,有破壇子,就有頗大缸,有豬槽子就有鐵犁頭,像是他們配了對,結了婚,而且各自都有新的生命送到世界上來”。蕭紅筆下的大自然是生機勃勃,是無憂無慮的。作者以兒童化的視角回憶與生命本真最接近的大自然,流露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向往。選取小說的第三章作為學習材料,引導學生們跟隨作者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進而喚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其次是對女性悲劇命運的憐憫。蕭紅刻畫了兩位鮮活的生命過早走向死亡命運悲劇命運。在那個封建愚昧的小城,僅僅十二歲的姑娘就要嫁給胡家做童養(yǎng)媳,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也僅僅是她悲劇命運的開始。因為”不像團圓媳婦”受到婆婆的百般刁難和虐待,成為婆婆不順心時隨意發(fā)泄的對象,被吊起來毒打,用鋼針刺指甲。此外還有跳大神的等人不斷的加害與摧殘,于是“還沒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就死了”,對于小團圓媳婦之死,人們竟然“一字未提”,小團圓媳婦的命運悲劇達到高潮。另外一個受到輿論迫害的女性是王大姐,王大姐做姑娘時,人人夸她善良能干,是“將來是興家立業(yè)的好手”,可一旦發(fā)現(xiàn)她和馮歪嘴子同居便遭到了鄰人的挖苦指責,冷嘲熱諷。被東家攆走后,他們在一個草棚里艱難度日,誰知他們遭到鄰人的嫉妒,最終王大姐因貧窮和抑郁在閑言碎語中難產(chǎn)而死。兩位女性的生命被隨意摧殘,成為封建禮教和封建習俗的犧牲品。小團圓媳婦和王大姐生命的早逝能夠喚起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珍惜,這正是生命意識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和組成部分。
最后是作品中蘊含的生命意識覺醒?!逗籼m河傳》中人物大多在生活的重壓和精神的麻木下渾渾噩噩的活著,馮歪嘴子的出現(xiàn)在作品沉郁灰暗的底色上抹上一絲亮色。馮歪嘴子也是一個窮人,但他卻不愚昧,他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頭腦與能干的王大姐成了家。王二姐死后,他并沒消沉下去,他看到了活的希望。馮歪嘴子不像命運低頭,堅強頑強地面對生命的苦難,他的精神凸顯了對生命的珍視。蕭紅將馮歪嘴子的故事置于文末,隱藏著蕭紅對生命意識的喚醒。引導學生分析馮歪嘴子的形象不僅具有文學藝術價值更具有生命教育價值,讓學生在對照中感受馮歪嘴子的蓬勃生命力,更深層次的認識生命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朱曉宇.《蕭紅小說精選》.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2.
[2]李奕霏.《入選語文教材的蕭紅作品選文及教材編寫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15.
[3]黃曉娟.《蕭紅的生命意識與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識》.《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9).
[4]韓雅.《論蕭紅小說中的生命意識》.《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1).
[5]程遙.《蕭紅〈呼蘭河傳〉的空間敘事》.《文學教育(上)》.2015年(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