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怡,高 賀,盧 軍,程善政
(海軍裝備研究院,北京,100161)
逆合成孔徑成像在魚雷真假目標識別中的應用及展望
何心怡,高 賀,盧 軍,程善政
(海軍裝備研究院,北京,100161)
針對逆合成孔徑成像在魚雷真假目標識別中的應用問題,分析了魚雷作戰(zhàn)時面對的水聲對抗環(huán)境以及逆合成孔徑成像機理及其應用于魚雷真假目標識別領域的相關因素,包括分辨率、距離走動、多普勒走動、魚雷航速和聲學圖像識別,并探討了逆合成孔徑成像在魚雷真假目標識別領域的后續(xù)研究重點,為該技術在魚雷上的工程應用提供參考。
魚雷; 逆合成孔徑成像; 聲自導系統(tǒng); 真假目標識別
作為水面艦艇、潛艇與航空反潛平臺重要武器的魚雷,是作戰(zhàn)平臺實施反艦、反潛作戰(zhàn)的利器。魚雷攻擊時,特別是在實施反潛攻擊時,面臨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非常復雜,此時戰(zhàn)場環(huán)境必將充斥著各種類型的大量水聲對抗裝備,包括干擾器、自航式聲誘餌、懸浮式聲誘餌等等,特別是具有尺度目標模擬能力的自航式聲誘餌,其獨特的“戰(zhàn)場混淆器”效用,對魚雷聲自導識別目標真?zhèn)螏韲谰魬?zhàn)。唯有進一步提高魚雷自導性能,特別是提高真假目標識別能力,才能在未來反潛戰(zhàn)中充分發(fā)揮出魚雷的綜合性能與應有的作戰(zhàn)效能,才能在未來復雜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中有效打擊目標。
基于聲學成像的真假目標識別技術,是魚雷真假目標識別技術的重要發(fā)展方向[1]。其中,基于逆合成孔徑成像的真假目標識別技術從機理而言,適用于魚雷在低速航行狀態(tài)下辨別目標的真?zhèn)蝃2-3],具有清晰的應用前景與較高的實戰(zhàn)價值。根據(jù)收集到的公開資料,唐勁松[4]在國內(nèi)率先開展了水中逆合成孔徑成像技術研究; 許稼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了中遠距離水中目標成像理論與應用[2],包括合成孔徑成像、逆合成孔徑成像、寬帶相關成像,并研究提出了基于卷積-逆投影法逆合成孔徑聲吶成像算法[5]、基于時頻分析的逆合成孔徑聲吶的距離-瞬時多普勒成像方法[6]; 何心怡[3]等對逆合成孔徑成像技術在魚雷聲自導中的應用方向、研究重點等進行了系統(tǒng)探討與初步規(guī)劃;劉丹丹[7]、徐國軍[8-10]、錢剛[11]、何心怡[12-13]還分別研究提出了多種水中目標逆合成孔徑成像算法與運動補償算法。
鑒于此,文中系統(tǒng)梳理了魚雷作戰(zhàn)時面對的水聲對抗環(huán)境、逆合成孔徑成像機理及其在魚雷真假目標識別領域的相關要素以及后續(xù)研究重點,擬借此推動逆合成孔徑成像技術在魚雷聲自導中的應用研究。
魚雷反潛攻擊時通常采用主動聲自導方式對目標進行探測(因此文中主要闡述逆合成孔徑成像在魚雷主動聲自導中的應用研究),面對的水聲對抗環(huán)境主要是潛艇施放的各類潛用水聲對抗裝備,主要包括氣幕彈、聲干擾器、懸浮式聲誘餌、自航式聲誘餌等,各類水聲對抗裝備的對抗機理如下[14]。
氣幕彈主要通過化學方法在水中產(chǎn)生大量不溶或難溶于水、大小不同的氣泡,這些氣泡漂浮在水中形成“氣泡幕”,以吸收與散射魚雷主動聲自導發(fā)射的主動聲脈沖信號,并給魚雷主動聲自導“制造”一個固定的假目標; 同時,位于被掩護潛艇與魚雷之間的氣泡幕,一定程度上也屏蔽了被掩護潛艇的輻射噪聲。
聲干擾器由潛艇發(fā)射后,懸浮在水中某一深度,通過電子方法生成寬帶大功率噪聲信號向外輻射,在魚雷主動聲自導工作頻段內(nèi)產(chǎn)生強噪聲對魚雷主動聲自導進行干擾,相當于增大了魚雷主動聲自導的背景干擾場,縮短魚雷主動聲自導的作用距離。
懸浮式聲誘餌由潛艇發(fā)射后,懸浮在水中某一深度或在水中某一深度范圍緩慢垂直運動,通過向外輻射發(fā)射艇輻射噪聲樣本或潛艇模擬輻射噪聲實現(xiàn)對發(fā)射艇輻射噪聲特性的模擬; 通過檢測、應答聲吶或聲自導魚雷發(fā)射的主動聲脈沖信號實現(xiàn)對發(fā)射艇聲反射特性的模擬。在應答時,懸浮式聲誘餌通常在模擬回波中疊加固定的多普勒頻移信息。
自航式聲誘餌由潛艇發(fā)射后,其模擬潛艇輻射噪聲特性和聲反射特性的技術途徑與懸浮式聲誘餌類似,主要區(qū)別在于: 1) 自航式聲誘餌通過自身的機動(包括航速、航深、航向等)實現(xiàn)對潛艇機動特性和多普勒頻移特性的模擬; 2) 可拖曳攜帶多個發(fā)射換能器的線列陣,實現(xiàn)在魚雷主動聲自導頻段對潛艇尺度目標特性的模擬; 3) 可實現(xiàn)對潛艇磁異常特性的模擬。
縱觀各類水聲對抗裝備的對抗機理,能發(fā)現(xiàn):1) 氣幕彈生成的“氣泡幕”所產(chǎn)生的反射回波不但沒有多普勒特性,而且也沒有強的反射亮點,魚雷主動聲自導可據(jù)此較容易將此類目標作為假目標剔除; 2) 聲干擾器的主要作用是增大魚雷主動聲自導的背景干擾場,可通過改進魚雷主動聲自導的信號處理算法,進一步提高魚雷主動聲自導的檢測能力,以更好地實現(xiàn)抑制聲干擾器的對抗效能; 3) 懸浮式聲誘餌最多僅具有垂直深度上的緩慢機動能力,不具備潛艇水平機動特性的模擬能力,其模擬回波所包含的多普勒特性與懸浮式聲誘餌的實際機動特性不相符,魚雷主動聲自導也可據(jù)此較容易將此類目標作為假目標剔除; 4) 自航式聲誘餌可較逼真地模擬潛艇機動特性、輻射噪聲特性、聲反射特性,有的還可模擬潛艇尺度目標特性、磁異常特性,其模擬的目標回波在時域、頻域、空域均與實際潛艇回波較為接近,具有較強的“戰(zhàn)場混淆”能力,魚雷聲自導很容易將自航式聲誘餌辨識為真實目標。
綜上分析,在未來反潛戰(zhàn)中,為有效應對各種潛用水聲對抗裝備,特別是面對具有尺度目標模擬能力自航式聲誘餌的挑戰(zhàn),要求魚雷主動聲自導應著力提高其真假目標識別能力,重點提升其辨識自航式聲誘餌的能力。
水中目標逆合成孔徑成像技術屬聲學成像技術,它一方面通過發(fā)射具有較高距離分辨率的寬帶信號進行目標探測,進而獲取高分辨的目標距離像; 另一方面利用目標的相對旋轉運動通過對多個目標回波的相參積累與多普勒分析獲得較高的方位分辨率,即獲取高分辨的目標方位像,進而實現(xiàn)對目標進行聲學成像[1-4]。逆合成孔徑成像的典型成像場景是“成像平臺靜止、目標運動”,由于成像平臺的自身運動是已知、可進行抵消的,因此,逆合成孔徑成像適用于“成像平臺運動、目標運動”的場景,適用于魚雷主動聲自導。
下面從成像分辨率、成像過程2個方面重點分析逆合成孔徑成像的機理。
從距離分辨率與方位分辨率2方面考察逆合成孔徑成像。
逆合成孔徑成像所獲得的距離分辨率
式中:c是水中聲速;B為魚雷主動聲自導發(fā)射的主動聲脈沖信號帶寬。
由式(1)可知,距離分辨率取決于主動聲脈沖信號帶寬。因此,針對魚雷反潛攻擊需求,根據(jù)真假目標識別所要辨析的目標尺度,選擇適宜的魚雷主動聲脈沖信號帶寬,即可滿足逆合成孔徑成像所需。
逆合成孔徑成像所獲得的方位分辨率
式中: Δθ指在逆合成孔徑成像的觀測時間內(nèi),被成像目標旋轉角度的總和;為魚雷主動聲脈沖信號中心頻率對應的波長。
由式(2)可知,對于魚雷主動聲自導,只需要很小的目標轉角就可通過逆合成孔徑成像獲得較高的方位分辨率。
綜合分析式(1)和式(2)可知,對于魚雷主動聲自導,根據(jù)其真假目標識別能力需求,通過設計適宜的主動聲脈沖信號帶寬與成像所用的觀測時間,并輔以科學合理的魚雷真假目標識別彈道,那么目標只要有很小的旋轉角度即可通過逆合成孔徑成像獲得較高的距離分辨率與方位分辨率。
在魚雷主動聲自導應用場景中,逆合成孔徑成像是利用目標的相對運動進行成像。以魚雷為基準點,目標的相對運動可分解為圓周運動與旋轉運動。如圖1所示,目標從A點到B點的相對運動,可等效為目標先從A點移動到C點,然后再旋轉角運動到B點,此時,對逆合成孔徑成像有貢獻的是從C點到B點的旋轉運動[2-3]。
圖1 目標相對運動分解示意圖Fig.1 Schematic of relative motion decomposition of atarget
因此,逆合成孔徑成像過程主要包括:
1) 補償?shù)裟繕讼鄬τ隰~雷的平移運動,即將目標補償為繞某個旋轉軸旋轉的目標,此時目標等效為旋轉體目標;
2) 根據(jù)目標轉動的角度與目標尺度,采用合適的成像算法對等效后的旋轉體目標回波進行聲學圖像重構,進而得到目標的聲學像。
首先介紹運動補償,設某次目標回波
式中:a(t)為目標回波的復包絡;f0為中心頻率。
將目標回波延遲時間
將延遲后的目標回波去除載頻即可得到時延處理后的目標回波復包絡
由式(5)可知,逆合成孔徑成像的運動補償可分為2步:
1) 粗補償,針對目標回波的復包絡a(t-)τ,在時延軸上進行平移對準,也就是說對齊目標回波的包絡,即由式(4)對應的處理過程來實現(xiàn);
2) 精補償,針對目標回波的初始相位2πf0進行校準,即由式(5)對應的處理過程來實現(xiàn)。經(jīng)過粗補償與精補償后,即可將目標等效為繞某個旋轉軸旋轉的旋轉體目標。
再次,進行成像處理,即利用運動補償后的目標回波重構目標的聲學像。目前常用的逆合成孔徑成像方法有: 卷積反投影成像算法[5,7]、距離-多普勒成像算法[8-9]、極坐標格式成像算法[10]、距離-瞬時多普勒成像算法[6,11]、頻域反向投影成像算法[12]以及等效圓周合成孔徑算法[12]等。各種成像算法均有其特點。
魚雷最高航速大多在 40 kn以上,速制包括單速制、雙速制、多速制與無級速制。被魚雷攻擊的潛艇目標,水下巡航速度通常在 4~8 kn,最大隱蔽航速(指潛艇在水下逃逸時其螺旋槳不空化時的最大航速)通常為十幾節(jié)。魚雷對目標進行真假識別時,雷目距離通常處于1 km左右,此時,魚雷大多處于尾追攻擊態(tài)勢。因此,將逆合成孔徑成像應用于魚雷真假目標識別領域,需要重點考慮以下要素: 分辨率、距離走動與多普勒走動、魚雷航速和聲學圖像識別等。
對于魚雷真假目標識別,近期急需重點辨識的目標是潛用自航式聲誘餌與潛艇。潛用自航式聲誘餌直徑從約100 mm、長1 m多至直徑約500 mm、長數(shù)米不等,而潛艇長度在數(shù)十米以上、寬度與高度也在數(shù)米以上,因此可知:
1) 逆合成孔徑成像選用的主動聲脈沖信號帶寬應足以分辨出潛用自航式聲誘餌。由式(1)可知,若主動聲脈沖信號帶寬為5 kHz,則距離分辨率即可達到15 cm,滿足對潛用自航式聲誘餌的辨識需要;
2) 逆合成孔徑成像的方位分辨率取決于目標的旋轉角度。理論上,只要目標有很小的旋轉角度就可實現(xiàn)較高的方位分辨率,如中心頻率為30 kHz的發(fā)射信號,當目標旋轉角度為0.05 rad時,即可實現(xiàn) 0.5 m的方位分辨率。但由于目標運動是非合作的,因此,采用逆合成孔徑成像進行真假目標識別時,應專門設計魚雷真假目標識別彈道,根據(jù)魚雷主動聲自導測得的目標距離、方位和航速,魚雷按真假目標識別彈道運動,等效實現(xiàn)較大的目標旋轉角度,滿足目標聲學成像對較高的方位分辨率的需求。
如果在逆合成孔徑成像的觀測時間內(nèi),目標產(chǎn)生的距離走動和多普勒走動應不大于對應的分辨率[9],否則將產(chǎn)生成像模糊。
為防止出現(xiàn)成像模糊,在逆合成孔徑成像觀測時間內(nèi)(取決于相參積累時所利用的目標回波的個數(shù)與探測重復周期),距離走動與多普勒走動的約束條件如下[9]
式中:X和Y分別為目標的最大縱向直徑與最大橫向直徑。
由式(6)和式(7)可知,為防止逆合成孔徑成像時的距離及多普勒走動,應設計合理的魚雷聲自導的主動聲脈沖信號的中心頻率、帶寬以及成像觀測時間等。
實施逆合成孔徑成像時,要將魚雷等效為靜止的成像平臺,因此,針對魚雷主動聲自導對逆合成孔徑成像的實際應用,應根據(jù)運動相對性原理將魚雷的運動分量等效迭加到目標的運動中,即魚雷運動最終將合成于目標航速之中。如果魚雷航速過快,可能因多個目標回波之間的去相關而導致無法有效實施聲學成像。因此,為避免出現(xiàn)距離走動與多普勒走動,采用逆合成孔徑成像對目標進行真假識別時,應限制魚雷的航速并對魚雷彈道進行合理設計。
通過逆合成孔徑成像獲得目標的聲學圖像后,應根據(jù)圖像識別技術辨識目標的真?zhèn)?即通過圖像識別算法識別聲學圖像,進而分辨出目標是潛艇還是水聲對抗裝備。關于聲學圖像識別,一方面應通過魚雷實航試驗大量獲取不同魚雷航速、不同目標舷角時,潛艇、水聲對抗裝備的聲學圖像樣本,為尋求正確高效的圖像識別算法準備充足的輸入樣本; 另一方面在借鑒其他圖像識別領域行之有效的圖像識別算法的同時,應高度關注海洋中非等聲速水文條件下聲線彎曲現(xiàn)象對聲學成像、以及聲學圖像識別的影響。
關于非等聲速水文條件對聲學圖像識別的影響,可能的解決方法有: 1) 研究尋求對水文條件較為穩(wěn)健的圖像識別算法,提高圖像識別的正確率; 2) 根據(jù)魚雷攻擊時的水文條件尋求發(fā)展相應的聲學圖像補償算法。
與雷達成像相比較,逆合成孔徑成像在魚雷聲自導中實現(xiàn)的主要困難在于水聲傳播的低速性和水聲信道起伏對成像的影響。因此,開展逆合成孔徑成像在魚雷聲自導中的應用研究,應將克服上述因素的影響作為后續(xù)研究重點,主要包括:
1) 克服水聲傳播的低速性對逆合成孔徑成像的影響。眾所周知,雷達波傳播速度是300 000 km/s,而聲波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是1 500 m/s。在這種情況下,對水中目標進行逆合成孔徑成像不能忽略潛艇等目標的運動速度,防止出現(xiàn)距離走動與多普勒走動的異常情況。因此,應通過魚雷聲自導系統(tǒng)設計、魚雷真假目標識別彈道設計與成像算法3個途徑加以解決,包括魚雷主動聲脈沖信號帶寬設計、成像觀察時間設計、成像算法以及魚雷實施真假目標識別時的航速與彈道等等;
2) 水聲信道起伏、聲線彎曲對于逆合成孔徑成像質量有明顯影響,為此,一方面應加強在復雜水聲環(huán)境中有關逆合成孔徑成像運動補償技術研究,另一方面可借鑒雷達成像領域的相關成果研究如何更好地克服信道起伏影響[15-16];
3) 開展逆合成孔徑成像技術在魚雷上應用的實航驗證研究。目前,國內(nèi)相關研究人員在水中目標逆合成孔徑成像的理論與仿真研究已達到一定深度,后續(xù)迫切需要開展相關實航試驗,依托實航試驗數(shù)據(jù)尋求工程化價值高的逆合成孔徑成像算法和運動補償算法;
4) 面對復雜的水下戰(zhàn)場環(huán)境,沒有哪一種魚雷真假目標識別技術是萬能的。因此,在開展基于逆合成孔徑成像的真假目標識別技術研究的同時,應同步開展多種真假目標識別技術的綜合應用研究,以期更好地提高魚雷真假目標識別能力。
針對復雜水下戰(zhàn)場環(huán)境對魚雷真假目標識別能力需求,文中系統(tǒng)分析了魚雷作戰(zhàn)時面對的水聲對抗環(huán)境、逆合成孔徑成像機理及其應用于魚雷真假目標識別領域的相關要素與后續(xù)研究重點。鑒于后續(xù)要開展大量的魚雷實航試驗驗證,因此,應根據(jù)實航試驗情況回饋,進一步深入審視逆合成孔徑成像在魚雷中的應用研究,進而為推動魚雷水聲對抗能力的快速提高提供有力支撐。
[1] 何心怡,高賀,陳菁,等. 魚雷真假目標識別技術現(xiàn)狀與展望[J]. 魚雷技術,2016,24(1): 23-27.He Xin-yi,Gao He,Chen Jing,et al.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n Torpedo′s True/false Target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ies[J]. Torpedo Technology,2016,24(1): 23-27.
[2] 許稼. 中遠距離水中目標成像的理論及應用研究[D].武漢: 海軍工程大學,2001.
[3] 何心怡,張鵬,許稼,等. 逆合成孔徑成像技術在聲自導魚雷中的應用研究[J]. 艦船科學技術,2008,30(1): 96-100.He Xin-yi,Zhang Peng,Xu Jia,et al.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Technology on Acoustic Homing Torpedo[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30(1): 96-100.
[4] 唐勁松. 水聲信號處理中的幾個問題[D]. 武漢: 海軍工程學院,1998.
[5] 許稼,蔣興舟,埜朱,等. 一種基于卷積-逆投影法逆合成孔徑聲納成像算法[J]. 聲學學報,2001,26(5): 400-404.
Xu-Jia,Jiang Xing-zhou,Zhu Ye,et al. Research of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Based on Convolution Backprojection Algorithm[J]. Acta Acustica,2001,26(5): 400-404.
[6] 許稼,蔣興舟,唐勁松. 一種基于時頻分析的逆合成孔徑聲納的距離-瞬時多普勒成像方法[J]. 聲學學報,2001,26(6): 551-556.Xu-Jia,Jiang Xing-zhou,Tang Jin-song. A New Rangeinstantaneous Doppler Imaging Method in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Based on Time-frequency Analysis[J]. Acta Acustica,2001,26(6): 551-556.
[7] 劉丹丹,唐勁松. 近場大轉角逆合成孔徑聲納成像算法研究[J]. 聲學技術,2007,26(5): 148-150.Liu Dan-dan,Tang Jin-song. Study on Imaging Algorithm for Near-field and Wide-angl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J]. Technical Acoustics,2007,26(5): 148-150.
[8] 徐國軍,程廣利,張明敏. 基于距離多普勒算法的水下目標成像研究[J]. 聲學技術,2007,26(5): 35-36.Xu Guo-jun,Cheng Guang-li,Zhang Ming-min. Research of Imaging for Underwater Targets Based on the Range-Doppler Algorithm[J]. Technical Acoustics,2007,26(5):35-36.
[9] 徐國軍,程廣利,張明敏. 逆合成孔徑聲納的點目標成像[J]. 艦船電子對抗,2008,31(3): 64-67.Xu Guo-jun,Cheng Guang-li,Zhang Ming-min. Point Target Imaging of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J]. Shipboard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2008,31(3): 64- 67.
[10] 徐國軍,張明敏,程廣利,等. 極坐標格式算法在水下目標成像中的研究[J]. 聲學技術,2008,27(4): 516-518.Xu Guo-jun,Zhang Ming-min,Cheng Guang-li,et al.Research of Underwater Target Imaging by PFA[J]. Technical Acoustics,2008,27(4): 516-518.
[11] 錢剛,梁紅,李志舜,劉燕青,等. 一種改進的逆合成孔徑聲納距離-瞬時多普勒成像方法[J]. 魚雷技術,2003,11(2): 14-16.Qian Gang,Liang Hong,Li Zhi-shun,et al. An Improved Range-instant Doppler Imaging Algorithm in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J]. Torpedo Technology,2003,11(2): 14-16.
[12] 何心怡,鄧建輝,蔣飚. 轉向目標逆合成孔徑成像技術[J]. 艦船科學技術,2012,34(10): 69-72.He Xin-yi,Deng Jian-hui,Jiang Biao.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of Rotating Objects[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34(10): 69-72.
[13] 何心怡,鄧建輝,蔣飚. 基于亮點跡線跟蹤的逆合成孔徑成像運動補償技術[J]. 艦船科學技術,2014,36(10):92-95.He Xin-yi,Deng Jian-hui,Jiang Biao. Motion Compensation for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by a Spot Tracking Method[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36(10):92-95.
[14] 李宗吉,高永琪,王樹宗,等. 現(xiàn)代魚雷-水下導彈[M].北京: 兵器工業(yè)出版社,2016.
[15] 保錚,邢孟道. 雷達成像技術[M]. 北京: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16] 李道京,劉波,尹建鳳,等. 高分辨雷達運動目標成像探測技術[M]. 北京: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4.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Technology for Torpedo′s True/False Target Identification
HE Xin-yi,GAO He,LU Jun,CHENG Shan-zheng
(Naval Academy of Armament,Beijing 100161,China)
Aiming at the application of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technology to torpedo′s true/false target identification,the undersea acoustic countermeasure environment for torpedo operation,the imaging mechanism of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and some correlation factors with torpedo′s true/false target identification are analyzed,including resolution,range walk,Doppler walk,speed of torpedo,and acoustic image recognition. The further research topics on application of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technology to torpedo′s true/false target identification are discussed.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a torpedo.
torpedo;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acoustic homing system; true/false target identification
TJ630.3; TN973.3
A
2096-3920(2017)03-0226-05
【編者按】對中遠距離水中目標的真假識別是魚雷、攻擊型無人水下航行器等裝備的研究熱點,而基于逆合成孔徑聲學成像的真假目標識別技術是一種在中遠程距離上,適用于魚雷主動聲自導,具有較好發(fā)展?jié)摿Φ恼婕倌繕俗R別技術。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展了逆合成孔徑成像在水聲中的應用研究,但由于該研究領域軍事意義顯著,許多研究成果仍處于保密狀態(tài)。自 20世紀 90年代后期,國內(nèi)學者也開展了該領域的相關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水中目標逆合成孔徑成像算法方面。本文作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支撐下,系統(tǒng)研究了逆合成孔徑成像技術在魚雷主動聲自導中的應用原理、系統(tǒng)設計、成像算法和運動補償算法等,為該技術在魚雷上的工程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受本刊邀請,作者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其主要研究成果,文中內(nèi)容對魚雷真假目標識別研究領域具有較強的牽引作用與借鑒價值。
何心怡,高賀,盧軍,等. 逆合成孔徑成像在魚雷真假目標識別中的應用及展望[J]. 水下無人系統(tǒng)學報,2017,25(3): 226-230.
10.11993/j.issn.2096-3920.2017.03.002
2017-03-13;
2017-05-0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60902071).
何心怡(1976-),男,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中兵器論證與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 楊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