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偉
作者
:董利偉,《山東通信技術(shù)》主任編輯,250001。學杜在詩外——從陸游追躡杜甫遺蹤說起
董利偉
陸游在川陜?yōu)楣倨陂g游歷多處杜甫遺跡,于杜甫及其詩歌多有考索。他涉及覓杜的詩文,集杜甫生平行跡、文獻考據(jù)、詩學批評、人生感慨于一爐,是反映其杜詩學思想最為原始和直接的材料,也是我們認識了解陸游的窗口。對此加以梳理分析,可獲得更多感性、直觀而又不失深刻的詩學思想和觀念。陸游的覓杜之舉,拓展了杜詩學研究范圍,促使我們對杜甫研究有新的認識。
杜甫 陸游 杜甫遺蹤 親臨其境
研究杜甫的專門之學——杜詩學發(fā)展到今天,已然成顯學。出現(xiàn)這一繁盛可喜局面,與歷代崇杜、研杜者們的努力分不開。這其中,陸游的貢獻不容小覷。放翁以詩人名世,因而近些年來,人們探討他與杜甫的關系,多從創(chuàng)作淵源維度,亦即偏重或立足于陸游詩歌創(chuàng)作仿杜學杜方面來展開。圍繞該論題,研究者對相關材料爬梳剔抉,巨細不遺,條分縷析,所獲頗豐。如繆鉞《陸游與杜甫》、左漢林《陸游學杜甫詩考辨》、楊理論《陸游與杜甫——一個詩學闡釋的視角》、吳中勝《“放翁前身少陵老”嗎——論陸游學杜》、曹栓姐《詩外工夫與杜甫門墻——以川中詩為例談陸游學杜》等,便是這方面較有代表性的文章。
陸游雖沒有杜詩評注類專著問世,也無自成系統(tǒng)的杜甫研究專論,但并不妨礙他成為杜甫研究專家。他對杜甫頂禮膜拜,而對杜甫、杜詩及同時代人接受杜甫的情況,思考、評論的言說頗多,如珍珠般散落于其詩歌、筆記、序跋等中。通過解讀這些文獻不難發(fā)現(xiàn),陸游杜詩學堂廡闊大,內(nèi)容既多且廣,思想深刻,考證精細,見解獨特。我們還注意到,智性與感性融合,考據(jù)與詩性互滲,是陸游治學思維中的重要特征,這也給其杜詩學帶來堅實沉厚又靈性飛動的風貌。本文擬從陸游尋覓杜甫遺蹤舉動入手,對其杜詩學思想加以考量。選擇以此為切入,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陸游用力甚勤、苦心孤詣的覓杜之舉,最為直接地體現(xiàn)了他對詩圣的尊崇;二是陸游一生涉及尋杜的詩文,集杜甫生平行跡、文獻考據(jù)、詩學批評、人生感慨于一爐,是反映其杜詩學思想最為原始和直接的材料,也是我們認識了解陸游的窗口,藉此可以對其杜詩學思想有較為準確、清晰的認識和把握;三是正如陸游自己所云,“絕知此事要躬行”,他的尋杜歷程,是與詩學思考和實踐緊密相聯(lián)的。在此過程中,他自覺踐行其詩學理念,深入體會理解杜甫,表達自身的閱讀體驗,引人入勝,令人遐思。下面主要從兩方面展開:首先以陸游川陜之行為重點,對涉及覓杜遺蹤的詩文做簡要梳理,以顯其篳路藍縷之功;其次結(jié)合陸游的詩學思想,闡述覓杜之舉對杜詩學研究的貢獻與啟迪。不當處還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赴蜀途中及夔州的尋杜歷程
(二)成都、蜀州等地的尋杜經(jīng)過
(三)閬中、綿州、忠州、南鄭、劍閣等地的讀杜點滴
(四)離蜀歸鄉(xiāng)后的賦詩追懷
從上文簡要勾勒中,我們看到了一位集學問與靈性、理性與感性、博大與精深于一身的杜詩學者形象。他的追杜舉動,拓展了杜詩學研究領域,促使我們對杜甫研究有了新的認識。
(一)憂民愛國的思想品格
(二)杜詩文本中的生命意蘊
(三)杜詩意義的不斷生成
(四)提供具體可依的有價值的參考
陸游以對學術(shù)的熱忱和使命感,加上豐贍廣博的學識,輾轉(zhuǎn)川陜的經(jīng)歷,在杜甫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洵為老杜功臣。他搜尋考證的杜甫文獻成果,為后來杜詩注評家所重視和引用。其中引用最多的是仇兆鰲《杜詩詳注》,引陸游相關材料約三十處,另外在附編中還摘編了《東屯高齋記》和《題少陵畫像》《讀杜詩》等十一首詩。
陸游認為詩材不在書齋,而在“山程水驛”中,對前人詩歌妙處的感悟、拾取,又何嘗不是如此?所以,他的杜甫研究、詮釋,不是被動接受,不是一味地從故紙堆中尋找答案,而是置身于具體生存語境中,立足于現(xiàn)實土壤中,滿含熱情與同情,實現(xiàn)與杜甫之間的廣泛接觸與深度交流。當他夜立白帝城樓閣,遙想當年老杜貧病衰邁之窘狀,不由得吟出“此意凄涼誰共語”時;當他在錦屏山少陵祠堂,凝望杜甫,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此老至今元不死”“忠義凜凜令人思”的由衷感嘆時;當他來到成都杜甫草堂,虔誠地拜謁詩圣遺像,吟誦著“公詩豈紙上,遺句處處滿”,細細地搜尋老杜留下的每一處足跡時;……與其說這是陸游在客觀閱讀杜甫,不如說是他主動走入杜甫的人生世界中。此時,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杜甫與接受主體的陸游,穿越時空,同時出場,在一次次遭遇中,靈魂相互碰撞,精神發(fā)生遇合;在一次次攀談中,兩大主體之間惺惺相惜,相互闡發(fā),你理解了我,我詮釋了你,成功印證了彼此的存在,真正實現(xiàn)了深度交流與溝通。如此看來,陸游對杜甫遺蹤的追尋,就不止是一項簡單的杜甫文獻搜索考證的基礎性工作,更是一種對詩圣的領會,一種詮釋,一種帶著自身體溫的閱讀,一種用雙腳和心靈去開辟拓展杜甫研究領域的路徑。
他仰視杜甫,又與其休戚與共;他崇尚理性,又寶愛詩意;他注重體驗,又不棄知識。陸游,作為杜詩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注定會被越來越多后繼者所尊崇,所效仿。
注釋
:①《四川日報》,1962年10月10日。
②《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③《杜甫研究學刊》,2007年第4期。
④《杜甫研究學刊》,1999年第3期。
⑤《巢湖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⑧(宋)楊萬里著,辛更儒箋校:《楊萬里集箋?!罚腥A書局2007版,第1021頁。
責任編輯
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