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興洋,葉 丹,鄧云侃,田月今,黃 宇
(廣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廣東 廣州 510623)
廣東省禽肉出口現狀與對策建議
都興洋,葉 丹,鄧云侃,田月今,黃 宇
(廣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廣東 廣州 510623)
廣東省作為禽肉生產和出口大省,有黃羽雞占最大比重、水禽和乳鴿產量高的產業(yè)結構特點,出口量每年都有小幅增長,占全國出口量的20%~30%。廣東禽肉出口面臨著出口市場狹窄,冰鮮冷凍禽肉全部只能出口到港澳地區(qū);出口產品結構單一,深加工制品占比只有15%左右,遠低于全國50%左右的水平;水禽及其產品和乳鴿出口數量少,沒有占據應有的份額;出口受疫情疫病的困擾等一系列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廣東省業(yè)界和相關部門必須密切配合,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擴大產品類型,豐富產品結構,成立行業(yè)協(xié)會,建設無規(guī)定動物疫病區(qū)和生物安全隔離區(qū)等對策建議。
廣東禽肉;黃雞;水禽;出口貿易;生物安全隔離區(qū)
禽肉是我國較早進入國際市場的農產品,也一直是我國出口規(guī)模最大的畜產品。我國禽肉出口在2001年達到頂峰,出口量達到53萬t[1],占世界禽肉出口總量的近9%,2002年開始出口量連年下降,最低時年出口量僅有26萬t,2008年以來出口量逐步回升,從2008年的33.6萬t上升到2016年的46.04萬t,但在世界禽肉貿易量逐年強勁增長的背景下,我國禽肉出口絕對值增長緩慢,相對值更是大幅萎縮,根據FAO數據計算,2008—2014年度我國出口量已不足世界禽肉出口量的4%,與我國禽肉產量世界第二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2008—2016年間廣東省禽肉產量在140萬t左右上下波動(表1),出口量(不含深圳、珠海)基本以1%~3%的速度緩慢增長,2016年增速達到9%,從2008年的10.07萬t增長到2016年的11.93萬t,占全國出口量的比例從2008年的近30%一路下滑,最低時只有20%,2016回升到26%左右(表2)。
表1 2008—2016年全國及廣東禽肉產量及出口占比
2008—2016年間,我國家禽鮮、冷、凍肉及食用雜碎只能向東南亞、中亞、中東、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出口,而廣東省家禽鮮、冷、凍肉及食用雜碎產品加工企業(yè)無一家獲得國外出口認可,全部只出口到香港、澳門地區(qū),截止2017年5月廣東省僅有1家公司的熱加工禽肉獲得加拿大的出口注冊,1家公司的熱加工禽肉獲得韓國的出口注冊,2家公司的熟禽肉獲得日本出口注冊,而且其中1家企業(yè)是同時獲得加拿大、韓國和日本的注冊資格,1家公司的熱加工雞肉獲得新加坡的出口注冊。而僅廣東省就有24家企業(yè)向港澳地區(qū)出口冰鮮、冷凍禽肉。
表2 2008—2016年全國及廣東禽肉出口數量金額
廣東省出口的禽肉主要以冰鮮、冷凍的家禽為主,且全部為經脫毛、清膛等簡單加工的整禽出口,產品檔次不高,干、熏、鹽制制品和制作或保藏的禽肉(以下簡稱深加工)制品所占比例很低,產品附加值和利潤率極低。雖然深加工禽肉出口增長迅速,占比從2008年的8.79%增加到2016年的15.84%,但仍然遠遠低于全國深加工禽肉出口50%~60%的占比。以雞肉及其制品為例(商務部統(tǒng)計口徑),2008—2015年間廣東的出口數量一直位居20多個有出口省份的第2位,但以平均出口單價排名,廣東省則大幅落后,2008年排名第16位,單價僅為2 161.1美元/t,2015年排名第8位,單價僅為3 797.02 美元 /t。
據統(tǒng)計[2-4],2008—2015 年我國鴨、鵝出欄量分別占世界出欄量的70%和90%左右,廣東省出欄鴨、鵝占全國出欄量的8%和10%左右[5-7],但出口比例極低。據FAO數據經計算,2013年世界鴨肉及副產品的貿易量為36 7817 t,而我國僅出口了91 130 t,僅占世界貿易量的24.78%,2013年世界鵝肉及副產品的貿易量為66 829 t,而我國僅出口11 987 t,僅占世界貿易量的17.94%。同期廣東?。ú缓钲凇⒅楹#喨饧捌涓碑a品出口量為18 569.1 t,占我國出口量的20.38%,鵝肉及其副產品的出口量為11 025.9 t,占我國出口量的91.98%。相對于出欄量的占比,廣東省的水禽出口占比雖然更高,但廣東省水禽肉的出口以冰鮮、冷凍產品為主,深加工產品的出口占比非常低,且全部只出口到香港、澳門地區(qū),高附加值的鴨肝、鵝肝等更是零出口。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4年全國乳鴿產量達到4.3億只,而廣東省年產乳鴿就達2.7億只,占全國產量的63%[8],但除極少量以冰鮮、冷凍產品銷往港澳地區(qū)外,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是零出口。
當前困擾廣東省乃至全國禽肉出口的最大問題是禽類的疫情疫病問題。由于我國時有國際社會較為關注的兩種禽類疫病——禽流感和新城疫病例報告,而我國又無獲得國際認可的禽病無疫區(qū),導致一有散發(fā)病例報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qū)就以個別病例為由禁止輸入我國全境的禽肉產品,而且禁令立即生效,而解禁過程卻復雜漫長。
國內如山東、遼寧等養(yǎng)禽大省以及國外禽肉出口大國如美國、巴西等國飼養(yǎng)的肉雞品種絕大部分甚至全部為速生型的白羽肉雞,而廣東省飼養(yǎng)的肉雞品種絕大部分為生長速度慢的黃羽肉雞。僅2011年就出欄黃羽肉雞7億只以上,連續(xù)多年居全國首位[9]。黃羽肉雞相較于白羽肉雞,雖然生長周期長,飼料轉化率低,但抗病性強,肌內脂肪和肌苷酸等風味物質含量顯著高于白羽肉雞,口味遠遠好于白羽肉雞,不僅越來越受到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我國消費者的歡迎,而且非常適合與我國口味相近的東南亞、日本、韓國市場,以及海外龐大的華人市場,出口前景非常廣闊。
廣東省是傳統(tǒng)的水禽養(yǎng)殖、加工、消費大省,每年出欄鴨、鵝占到全國出欄量的8%和10%左右,水禽品種資源豐富,擁有獅頭鵝、清遠烏鬃鵝和中山麻鴨等優(yōu)良品種,水禽產品加工歷史悠久,加工產品種類多樣,風味各具特色,深受國內消費者和世界華人青睞,有的還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乳鴿養(yǎng)殖是廣東省最具特色的養(yǎng)殖項目,年產量占全國的60%左右[8]。乳鴿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在華南地區(qū)極受推崇,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肉類,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國內市場需求量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長。
利用現有的世貿組織、自貿區(qū)等多邊、雙邊合作機制、領導人互訪、國際會議等一切機會,積極展開準入談判,開拓新興市場。
據我們近幾年對OIE、WHO、WTO的持續(xù)跟蹤調查,2008—2016年間持續(xù)進口我國冰鮮冷凍禽類產品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從未因進口了我國的禽肉產品而暴發(fā)了相關疫情,從未因質量問題被銷毀和退貨。實踐證明,經過了我國嚴格的出口檢驗檢疫和進口國苛刻的進口檢驗檢疫的我國出口禽肉產品是絕對安全的,質量是一流的。我們可以以此據理力爭,以翔實的統(tǒng)計數據和權威的國內外檢測報告為基礎,以開放我國的某類農產品市場作為交換條件,積極展開談判,全力開拓國際市場。對已準入國家和地區(qū)利用各種方式加大推介和宣傳力度,力爭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對設置了進口配額的國家和地區(qū)盡力爭取更大的配額或取消配額限制。
鑒于我國禽病流行的現狀和飼養(yǎng)管理的現實,干、熏、鹽制制品和熟制品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擴大禽肉出口的主要品種。首先,進一步加大深加工禽肉的生產出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而且干、熏、鹽、熟制過程中可以殺死病原體,降解部分藥物殘留,使我國的禽肉產品符合更高標準的要求,借此可以突破發(fā)達國家市場的技術貿易壁壘。
其次,加大特色農產品的宣傳推介力度。對廣東省獨具特色的黃雞、水禽、乳鴿等產品,通過組織和參加國際性的農業(yè)展覽會、產品推介會、研討會等,以及舉辦諸如產品周、美食節(jié)、文化節(jié)等方式大力宣傳和介紹產品知識及特點,達到推介產品、引導消費進而實現貿易的目的。
通過行業(yè)協(xié)會,可以發(fā)揮多重作用:(1)由行業(yè)協(xié)會來全面推銷本協(xié)會的產品,積極鞏固和開拓市場。(2)代表廣大會員企業(yè)積極和政府進行溝通,反映行業(yè)的意見和呼聲。組織企業(yè)積極應對國外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同時依法針對國外企業(yè)提出產業(yè)損害調查,以維護公平貿易,保護廣大企業(yè)的合法權益[10-11]。(3)全面收集、整理并及時向會員企業(yè)發(fā)布國內外禽肉產量、價格、品種的變化情況,以及各國的關稅政策、SPS措施、消費習慣的信息,同時做出綜合分析,供政府和企業(yè)及時進行調整和應對。(4)進行行業(yè)自律,統(tǒng)一提高會員企業(yè)的產品品質、管理水平,協(xié)調產品價格特別是出口價格。
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在行業(yè)協(xié)會的注冊、經費、管理、技術上大力進行幫助和支持,爭取建立一批像美國大豆協(xié)會、美國家禽協(xié)會、美國肉類出口協(xié)會一樣的高水平行業(yè)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WTO)完全承認并接受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關于無規(guī)定動物疫病區(qū)的概念和認定標準,禁止對無疫區(qū)采取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通過OIE評估和認可的無疫區(qū)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占盡優(yōu)勢,獲得了極大的出口效益。而我國作為WTO的成員國,也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從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的無疫區(qū)進口了大量的農副產品。廣東省作為禽類養(yǎng)殖大省,不僅有建立無疫區(qū),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出口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有建立無疫區(qū)的經濟實力、技術力量、成功經驗。2010年廣東省廣州從化建成的無規(guī)定馬屬動物疫病區(qū),是我國第1個由國家農業(yè)部宣布建立的無規(guī)定動物疫病區(qū),第1個通過了OIE考察和歐盟評估的無疫區(qū)。
而且對我們更為有利地是,OIE在2005年討論通過了“生物安全隔離區(qū)劃”的條款[12],并正式載入了《陸生動物衛(wèi)生法典》,相對于“無規(guī)定動物疫病區(qū)”“生物安全隔離區(qū)劃”的范圍要小得多,是以企業(yè)范圍為核心和基礎的,即通過采取生物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建設無疫生物安全隔離區(qū)。我們應充分利用我們作為WTO、OIE正式成員應有的權利,積極建設符合國際標準和進口國要求的禽病無疫區(qū)和生物安全隔離區(qū),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等各種手段,打破外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擴大我國禽肉的出口,積極進行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周振亞. 中國禽肉對日出口戰(zhàn)略研究[J]. 世界農業(yè),2007(3):30-33.
[2]劉雪芬,楊志海,王雅鵬. 我國水禽產業(yè)競爭力的特點和影響因素與提升路徑[J]. 農業(yè)現代化研究,2013,34(3):30-33.
[3]周風珍. 廣東水禽業(yè)發(fā)展現狀及思考[J]. 廣東飼料,2016,25(3):11-14.
[4]張輝玲,崔建勛,白雪娜,等. 2015年廣東水禽產業(yè)發(fā)展形勢與對策建議[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6,43(6):1-6.
[5]白雪娜,鄭業(yè)魯,張輝玲,等. 2012年廣東水禽產業(yè)發(fā)展形勢與對策建議[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3,40(14):6-9.
[6]張輝玲,鄭業(yè)魯,白雪娜,等. 2013年廣東水禽產業(yè)發(fā)展形勢與對策建議[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4,41(6):1-6.
[7]劉翀,鄭業(yè)魯,張輝玲,等. 2014年廣東水禽產業(yè)發(fā)展形勢與對策建議[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5,42(12):22-26.
[8]陳益填. 我國肉鴿業(yè)養(yǎng)殖現狀、投資分析、籠具改進及未來趨勢[J]. 中國家禽,2012,34(4):8-11.
[9]肖智遠. 在穩(wěn)規(guī)模調結構中爭取效益—— 廣東黃雞業(yè)現狀與前景分析//第三屆中國黃羽肉雞行業(yè)發(fā)展大會會刊[C]. 宣城:中國黃羽肉雞協(xié)會,2012:47-50.
[10]于孔燕. 農業(yè)大國農產品貿易促進機制對我國的啟示[J]. 農業(yè)經濟問題,2007(9):77-80.
[11]潘勁. 農產品行業(yè)協(xié)會:現狀、問題與發(fā)展思路[J]. 中國農村經濟,2007(4):5-10.
[12]張衍海,劉俊輝,范欽磊,等. 動物疫病區(qū)域化管理的新模式—— 生物安全隔離區(qū)劃[J]. 中國動物檢疫,2008,25(9):5-10.
[13]劉雪芬,王雅鵬. 中國水禽產業(yè)發(fā)展的現狀和問題及對策[J]. 農業(yè)現代化研究,2012,33(2):140-144.
[14]沈廣,宮桂芬,呂淑艷,等. 我國水禽業(yè)生產狀況及發(fā)展趨勢[J]. 水禽世界,2011,(5):7-12.
[15]鞏敏芝,賈金榮. 中日禽肉貿易出口下降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1):53-58.
[16]張瑞榮,呂向東. 我國肉雞產業(yè)國際貿易現狀及其思考[J]. 中國家禽,2010(23):7-11.
[17]林祥金. 擴大禽肉出口的對策研究[J]. 中國家禽,2005(9):5-10.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posals for Guangdong poultry export
DU Xing-yang,YE Dan,DENG Yun-kan,TIAN Yue-jin,HUANG Yu
(Guangzhou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Guangzhou 510623,China)
Guangdong has a large poultry meat producing and export,the largest share is yellow feather broiler,the output of waterfowl and squab is high. Exports are increasing slightly every year,which account for 20-30 percent of the national amount. Guangdong’s export is faced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market is narrow,chilled and frozen meats are just exported to Hongkong and Macao;single product structure,the proportion of deep-processing products is just 15 percent,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nation is 50 percent;squab,waterfowl and their products are exported in small quantities;epidemic disease bother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poultry industry in Guangdong,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develop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enriching the product structure,setting up industry associations,building avian disease free zone and compartment.
poultry industry in Guangdong;yellow feather broiler;waterfowl;export trade;compartment
F752.62
A
1004-874X(2017)07-0168-05
都興洋,葉丹,鄧云侃,等. 廣東省禽肉出口現狀與對策建議[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7,44(7):168-172.
2017-05-14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科研課題(2013GDK28)
都興洋(1980-),男,碩士,E-mail:xingyang1994@aliyun.com
(責任編輯 楊賢智)
我國一直是禽肉生產和消費大國,已持續(xù)多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禽肉生產國,而且禽肉及其制品已成為我國唯一一個可以大批量出口,還具有一定市場份額的肉類品種。要真正做大做強我國的禽肉產業(yè),決不能囿于國內市場,必須努力與國際市場接軌,讓所有企業(yè)都參與到國際高水平的市場競爭中去,綜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競爭中求得發(fā)展與壯大。這樣不僅可以真正抵御國外產品的沖擊,維護我國一定的農副產品自給率,而且可以更好地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扶貧攻堅,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廣東省的禽肉產量和出口數量多年來一直居于全國前列,深入研究廣東省禽肉出口現狀,分析影響因素并采取相應對策,對廣東省乃至全國的禽肉出口以及促進我國農業(yè)的轉型升級,探索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