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宇
在消費升級時代的背景下,京東金融不僅解決了農民的資金問題、銷售壓力,更是給傳統(tǒng)農業(yè)帶來了觀念上的巨大沖擊。
從成都天府大道向南,穿過二峨山的幾座隧道,不到一小時車程,便會到達四川人口第一大縣仁壽。這里是蜀中盆地的丘陵地帶,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時光倒轉30年,當二峨山還阻擋著仁壽與外界的交通的時代,仁壽人的順口溜是“霧當被蓋地當床,秋風掃地四壁黃”。從1984年起,仁壽開始組織成規(guī)模的“勞務輸出”,從這里每年外出打工的人口,最多的時候達到40多萬。
其時15歲的李志高就是后來被稱為“第一代川籍農民工”里的一員,正是這個苦出身的孩子,成就了一個“中國夢”式的人生故事,而他的經歷,又恰好可以詮釋后來他的故鄉(xiāng)如何有了發(fā)展和變化。
49歲的李志高皮膚黝黑、略微駝背,是仁壽縣的傳奇人物之一。
上世紀80年初期中國農業(yè)包產到戶變革的前夜,李志高的父親作為生產隊副隊長,因為不忍看著社員們挨餓,私自 “開倉濟糧”,被當眾批斗,一氣之下選擇了自殺。母親因為肺結核喪失了勞動力,不滿12歲的李志高和姐姐擔起了養(yǎng)家的重擔。李志高種地、薅豬草、下河撈魚,想盡各種辦法勉力補貼家用,農閑時,還和長輩學會了砌磚抹灰的泥瓦匠手藝,靠在建筑工地打小工賺錢。
稍有閑暇,早早輟學的李志高便會去父親的生前好友、鄉(xiāng)黨委書記李志全家看報紙,那時的他識字不多,把深圳念成“深川”。1984年,四川省建筑工程總公司(華西集團前身)到仁壽招收赴深圳、西藏務工的民工。在鄉(xiāng)黨委會上討論時,鑒于李志高一家的困難狀況,全體黨委委員一致同意把他推薦出去。
多數人選擇到補貼更多的西藏,而李志高則堅決要求到深圳:“深圳是特區(qū),我從報刊上看到深圳在大量搞建設,到那里去說不定能多見世面多掙錢。”就這樣,李志高等22人乘著悶罐火車,輾轉5天5夜到了深圳蛇口,這個年紀最小的學徒工,光著腳丫開始在工地上干活。
這個學習能力極強的苦孩子,很快便成為了工地的技術骨干,18歲時已是個可以帶著上百老鄉(xiāng)承包工程的包工頭,再后來,他像那個年代里誕生的成功者一樣,繼續(xù)完成著階層的跨越,成為了一個地產開發(fā)商。他本人也成了仁壽的一張成功者名片,時?;氐郊亦l(xiāng)投資。隨著二峨山被打通,外出成功者們的財富回流,仁壽開始變得富足、充滿活力。
2011年的一次返鄉(xiāng)聚會上,李志高喝到了仁壽本地生產的一款名為“福仁緣”的枇杷汁。雖然口感很差,但甜潤的味道卻勾起了他濃烈的鄉(xiāng)情。就在他少年時外出打工后幾年,仁壽當地為了脫貧致富,曾請來四川農科院的專家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土壤,研究種植什么作物比較合適,枇杷成了其中之一。1997年,仁壽變成了“中國枇杷之鄉(xiāng)”。如今,仁壽縣以及相鄰的雙流、龍泉驛三地枇杷種植面積超過50萬畝,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枇杷種植生產基地,年產量超過50萬噸。
李志高希望能把這款枇杷汁做成仁壽新的名片。在他看來,房地產行業(yè)的天花板是可見的,買下地的那一刻就能猜到利潤有多高。“但枇杷飲料可以長線發(fā)展,不僅能創(chuàng)品牌,還能延展出其他業(yè)務,甚至帶動當地就業(yè),這種實業(yè)和房地產有本質區(qū)別”。為此,李志高全資收購了“福仁緣”,然后逐漸把旗下的地產、酒店業(yè)務交給職業(yè)經理人管理,將精力全部轉移到枇杷汁上來。
“福仁緣”枇杷汁最初生產過程十分粗糙,李志高和另一位朋友先后投資數億元,對枇杷的種植、深加工技術進行調整,把香精、色素、防腐劑等添加劑全部剔除出去,努力改良枇杷汁的口感。大多數人對李志高回鄉(xiāng)不惜血本“賣枇杷汁”的決策無法理解。2011年李志高返鄉(xiāng)時,還在縣財政局工作的杜健心里暗犯嘀咕,“一個房地產大佬怎么從深圳跑回小縣城做飲料生意了?”
付出血本之后,“原漿”的枇杷汁銷量有所起色,卻依舊無法令李志高滿意。2014年6月的一次活動上,縣領導問李志高,“李總,你的枇杷汁賣得怎樣了?”李志高面色尷尬,只能回答“還可以。”
縣領導再問,“你的枇杷汁有沒有在網上賣?”李志高想都沒想就回應,“枇杷汁怎么可能在網上賣?”縣領導調侃道,“隔壁簡陽縣的羊肉湯都能在網上賣,枇杷汁為什么不能在網上賣?”
當時李志高對互聯網幾乎一無所知。他不會上網,沒有微信,甚至不會發(fā)短信,只會打電話。那天李志高回到公司,問銷售總監(jiān),飲料能不能上網賣?銷售總監(jiān)說“不行”。但助理幫李志高在電商平臺上找到了加多寶、王老吉、匯源等一大串飲料品牌—于是,銷售總監(jiān)馬上被炒掉了。
李志高不停問別人“互聯網是個什么東西?”為了得到具體的答案,他親自驅車去找“福仁緣”一個“90后”的縣級經銷商宋威聊天,向他請教互聯網、電商的問題,結束后送了他100箱枇杷汁。
今年26歲的宋威有著一副典型四川男人瘦小的骨架,他從小家境貧寒,高中輟學后便出來打工謀生。作為“互聯網一代”,他時常鉆研互聯網公司賺錢的邏輯,自學了大量有關互聯網公司商業(yè)模式的知識,并將這些嘗試用于自己的草根創(chuàng)業(yè)——2009年他曾在彭山縣(現為眉山市彭山區(qū))做外賣生意,模式和同一年誕生的“餓了么”如出一轍。
宋威的“上一次”創(chuàng)業(yè)就是做“福仁緣”的經銷商,除了在傳統(tǒng)的線下渠道賣枇杷汁給商超,他見“福仁緣”沒有線上渠道,便從2014年初自開網店在線上賣枇杷汁,每月能掙上萬元??吹剿瓮木W店賣枇杷汁都能如此掙錢,李志高有了自信:“有幾十件就有幾百件,有幾百件就有幾千、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件,這都沒有問題!”
而幾次接觸下來,年輕的宋威被有著相似出身的李志高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覺得“跟著他能干大事”,有了想去“福仁緣”工作的念頭。妻子對此非常不解,因為宋威當時飲料批發(fā)生意經營狀況很好,有時甚至能日入萬元,去“福仁緣”的話,收入將大幅下降。為此,宋威和妻子談了一晚上的“夢想”,最終得到了妻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