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愛芳,董芳芳,鄭 鑫,魚曉清,王建民
1.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西安710061),2.陜西省富平縣醫(yī)院(富平711700)
△通訊作者
肝癌術后患者卡爾森式疼痛管理理念運用及其對生存質量的影響*
馮愛芳1,董芳芳1,鄭 鑫1,魚曉清1,王建民2△
1.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西安710061),2.陜西省富平縣醫(yī)院(富平711700)
目的:探討肝癌術后患者卡爾森式疼痛管理理念運用方法及其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行手術治療的肝癌患者108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4)與觀察組(n=54),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疼痛控制,觀察組患者采用卡爾森式疼痛管理理念,對兩組術后疼痛程度,以及康復過程差異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的模擬視覺評價法(VAS)評分、狀態(tài)焦慮量表(SAI)評分和特質焦慮量表(TAI)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術后康復情況和疼痛控制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肝癌患者術后采取卡爾森式疼痛管理理念,可使患者的疼痛感,以及焦慮程度得以明顯減輕,促進患者病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有學者通過研究方發(fā)現(xiàn),卡爾森式疼痛管理模式,可將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有效提高,并且可將醫(yī)護人員所具備的疼痛管理理念進行加強,確?;颊弑M早開展恢復訓練,同時使并發(fā)癥得以減少[1]。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行手術治療患者108例,探討肝癌術后患者的卡爾森式疼痛管理理念運用方法及其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行手術治療患者108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4)與觀察組(n=54)。對照組男25例,女29例,年齡26~79歲,平均(58.3±5.9)歲;觀察組男27例,女27例,年齡25~80歲,平均(59.1±6.2)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疼痛、焦慮評分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納入標準:年齡大于18歲;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肝癌者;存在癌性疼痛者;功能狀態(tài)評分(PS)低于5分者;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無法使用語言進行有效交流者。
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傳統(tǒng)疼痛控制。具體為結合患者的主訴,對患者開展疼痛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采用鎮(zhèn)痛藥物對患者進行止痛。觀察組患者實行卡爾森式疼痛管理,具體的管理內容包括:①疼痛評估。疼痛評估工具為VAS量表,在患者入院后10 h內,為其開展首次疼痛評估。之后每天10點和21點,為患者開展疼痛評估2 d。兩天后,根據VAS評分結果對其進行卡爾森式疼痛管理。如患者的VAS評分低于5分,則每隔8 h為其開展一次疼痛評估,如患者的VAS評分高于5分,則每隔4 h為患者開展-次疼痛評估,并做好疼痛記錄工作,包括評估日期、疼痛部位、用藥情況、疼痛分值、處理措施等。②卡爾森式疼痛管理。參照VAS評分結果,對患者開展相應的卡爾森式鎮(zhèn)痛處理,鎮(zhèn)痛處理的方式包括藥物鎮(zhèn)痛和非藥物鎮(zhèn)痛。當患者的VAS評分低于6分時,其疼痛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導致,因此在進行卡爾森式鎮(zhèn)痛處理時,指導患者將情緒放松,并指導患者對呼吸節(jié)奏進行調節(jié),同時通過開展音樂療法,對患者進行撫觸,將患者的注意力進行轉移,達到減輕患者疼痛的效果。當患者的VAS評分為6~9分時,可為患者采取適當保護性及舒適體位,并為患者開展冷熱敷,穴位按摩等進行鎮(zhèn)痛處理,當采用上述方式所取得的鎮(zhèn)痛效果不明顯,或是患者的VAS評分達到9分及以上時,應采用藥物鎮(zhèn)痛,通常情況下,藥物鎮(zhèn)痛應參照WHO制定的三階梯給藥方案進行實施,注意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劑量,以及應用時間。若患者采用嗎啡進行鎮(zhèn)痛,護理人員應參與到醫(yī)生查房工作中,同醫(yī)生,以及患者,共同對疼痛控制目標進行確定,從而使患者的VAS評分降低到3分以下,同時在48 h內,保證患者的疼痛頻率,以及解救頻率不超過5次。將各項措施完成后,在開展評估工作,并對結果進行準確記錄。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焦慮評分、疼痛控制滿意度,以及術后康復情況。疼痛評價采用VAS評分法進行評價,共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疼痛最為劇烈,在進行管理后的3 、9、18、36 h為患者開展疼痛評價,并取平均值[2]。焦慮狀態(tài)評估采用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STAI)進行,包括SAI和TAI兩個量表,每個量表共25項條目。前30題為SAI,可對患者在應激情況下的焦慮水平進行評價,后20題為TAI,用于對患者的情緒進行評定。每個條目均為4級評分,由患者自主選擇,分值23~84分,得分越高,則患者的焦慮程度越高[3]。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疼痛控制滿意度進行調查,共100分,≥90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其余為一般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 兩組疼痛焦慮評分比較 見表1。觀察組VAS、SAI和TAI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疼痛焦慮評分比較(分)
2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見表2。觀察組術后康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3 兩組疼痛控制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滿意16例,一般滿意20例,不滿意18例,總滿意度為66.67%;觀察組滿意32例,一般滿意19例,不滿意3例,總滿意度為94.44%。觀察組疼痛控制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616,P<0.05)。
卡爾森式疼痛管理屬于一種可對疼痛經歷進行評估,同時可根據評估結果將干預措施進行提供的一種綜合行為[4]??柹教弁垂芾黹_展的基礎為最佳研究證據,并與臨床經驗相結合,對患者的自身條件以及特點,具體病史等進行參考,對所有可用資源進行利用,最終為患者提供疼痛管理相關護理服務,使患者的疼痛感得以有效緩解,最終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有效提高[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相應措施進行干預后,觀察組VAS、SAI和TAI評分均更為優(yōu)異,提示采用卡爾森疼痛管理,可使肝癌患者術后疼痛,以及焦慮水平得以降低,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之所以觀察組能夠取得良好的疼痛、焦慮控制效果,是因為卡爾森疼痛管理所提供的干預措施是以全面綜合的疼痛評估經歷為基礎,因此在開展干預時,更具有針對性,因此可取得更為優(yōu)良的疼痛和焦慮控制效果[6]。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采用卡爾森疼痛管理的觀察組,患者術后的腸道通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天數(shù)均更短,而睡眠時長更長,提示卡爾森疼痛管理不僅使患者的疼痛,以及焦慮水平得以明顯降低,還能夠促進患者的機體恢復,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這也和前人的研究結果相符[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卡爾森疼痛管理的觀察組,其疼痛控制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也證實了卡爾森疼痛管理所具有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肝癌患者術后采取卡爾森式疼痛管理,可使患者的疼痛感,以及焦慮程度得以明顯減輕,促進患者病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于 洋,于世英.癌痛規(guī)范化診療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2,18(4):225-230.
[2] 何媛媛,葉興宏,馬 英,等.地佐辛與曲馬多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術后鎮(zhèn)痛效果的比較[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3,15(8):1248-1249.
[3] 劉文飛,程亞軍,朱振新,等.經腹腔鏡早期胃癌根治術對術后康復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17(4):528-529,534.
[4] 姜愛玉,湯阿毛,陳俐娜,等.卡爾森式疼痛管理對胃癌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的影響[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6,14(1):110-112.
[5] 曾志平,何風娥,周 崢,等.肝癌術中斷端門靜脈途徑置管術后化療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09,7(11):1-2.
[6] 王錫英,蘭美蓮.異甘草酸鎂治療肝癌術后行肝動脈化療栓塞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海峽藥學,2010,22(6):142-143.
[7] 吳云燕,姜愛玉,陳俐娜,等.卡爾森式疼痛管理對肝癌患者術后生命質量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18(10):1935-1936.
*陜西省社會發(fā)展科技攻關項目(2016SF-206)
肝腫瘤 疼痛 生活質量 @卡爾森式疼痛管理
R735.7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10.029
(收稿: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