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萍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觀察香菇多糖腔內注射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效果
吳興萍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腔內注射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40例惡性胸腔積液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白細胞介素腔內注射治療方式。治療組采用香菇多糖腔內注射治療方式。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和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治療組和觀察組臨床療效無明顯差異,無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生活質量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香菇多糖腔內注射和白介素腔內注射的臨床療效相似,但是在治療過程中,使用香菇多糖腔內注射方式,患者生存質量有所改善,因此使用香菇多糖腔內注射方式比較可行。
香菇多糖腔注射;惡性胸腔積液;臨床效果
惡性胸腔積液屬于惡性腫瘤出現(xiàn)轉移或者胸膜原發(fā)腫瘤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臨床癥狀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等,這些癥狀的出現(xiàn)導致患者體液以及蛋白質等被消耗,這對于患者的生存質量以及生存時間等帶來嚴重影響。對此,對惡性胸腔積液進行有效控制,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40例惡性胸腔積液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40例惡性胸腔積液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0例?;颊咧心行?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齡在20~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3.2)歲?;颊咧校?4例為肺腺癌、8例肺鱗癌、3例小細胞肺癌、12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3例淋巴癌。小量胸腔積液患者有15例,中量為18例,大量為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對患者進行病理學和細胞學檢查,確診為惡性胸腔積液,近一個月內接受過化療和放療,患者預計生存時長在3個月以上。
排除標準:不符合以上標準的患者,同時存在明顯的藥物或者其他過敏史患者,孕婦、哺乳期婦女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不能進行胸腔置換引流治療的患者。
1.2.1 治療方式
使用靜脈中心導管,患者取坐位,通過B超對胸腔穿刺點進行定位。使用2%的多利卡因為患者進行局部麻醉,此后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對胸腔進行穿刺操作,從中抽出液體,向內部送入導絲,然后將穿刺針拔出,醫(yī)生沿著導絲將導管送入到患者胸腔內部,控制滯留管的總體長度,使其保持在10~15 cm之間。然后將導絲拔出,如果回抽時內部流出一定量的液體,使用帶有肝素帽的三通封管,同時使用3M貼膜對導管進行固定。此后使用三通和一次性引流袋進行連接,持續(xù)引流100 ml。
觀察組將香菇多糖4~6 mg兌20~30 ml的生理鹽水進行稀釋,為患者進行胸腔內注射,藥物注射完成之后,囑咐患者變換體位,促使藥物和胸膜之間反復接觸。
對照組采用白細胞介素進行胸腔內注射,注射液4 mg溶于20 ml的生理鹽水。待拔針后,囑咐患者更換體位,從而促使藥物和胸膜之間充分接觸。
具體治療過程中,針對兩組患者當中,大、中量胸腔積液患者,如果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均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胸腔穿刺積液進行引流。四周為一個療程[1]。
療效判定遵照Mi-llar標準評價。完全緩解:患者胸腔積液完全消失,能夠持續(xù)維持在4周以上。部分緩解:胸腔積液顯著減少(50%以上),持續(xù)維持在4周以上。無變化:胸腔積液沒有減少,或者胸腔積液減少量在50%以下。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判,結合KPS評分標準,分數(shù)提高10分以上為改善。
采用SPSS 16.2軟件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x2、t檢驗,選擇(±s)表示計量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患者胸腔積液療效進行對比,結合胸部B超進行檢查,對比患者胸腔積液變化情況。結合Millar標準進行判定。結果顯示治療組中有3例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人數(shù)為10例,剩余的7例患者無變化;對照組中2例完全緩解,9例部分緩解,剩余9例無變化。兩組患者療效無明顯差異,不具備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胸腔積液療效對比 [n(%)]
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良情況進行對比,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前后差異顯著,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對照組和治療組改善程度差異顯著,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P治療組(n=2 0) 5 6.2 3±5.3 6 6 2.5 6±7.5 6 <0.0 5對照組(n=2 0) 5 6.2 3±5.2 3 5 7.2 5±1 2.0 1 >0.0 5 P>0.0 5 <0.0 5
惡性胸腔積液是晚期腫瘤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大約在45%。原發(fā)腫瘤有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引發(fā)惡性胸腔積液的發(fā)病機制和腫瘤引起的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患者原發(fā)腫塊在縱隔或者繼發(fā)縱隔淋巴轉移,進行放療后,出現(xiàn)纖維化現(xiàn)象,導致淋巴、血管回流情況受到阻礙,壓力增大,腫瘤細胞分泌向外釋放大量蛋白因子[2]。采用胸腔內注射藥物治療方式,胸腔內注射藥物,對惡性胸腔積液進行治療的主要原理是,在臟壁兩層胸膜之間產生一定的化學性炎癥,促使胸膜發(fā)生粘連,而胸膜腔閉塞、固定導致胸腔積液產生。對惡性胸腔積液進行治療,使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①細胞抗癌藥物,例如博來霉素和順鉑等。②硬化劑,如滑石粉、四環(huán)素等[3]。③生物制劑: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香菇多糖等。④中藥。
香菇多糖是一種生物制劑,可以將其分成甘露糖和苷肽[4]。香菇多糖是一種T淋巴細胞特異免疫佐劑,這一藥物的使用,能夠幫助患者提高機體對抗原刺激免疫反應得以提高,主要是對免疫細胞進行刺激,使其成熟,并且進一步分化和增殖,促使宿主平衡得到改善[5]。
本研究顯示:治療組中有3例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人數(shù)為10例,剩余的7例患者無變化;對照組中2例完全緩解,9例部分緩解,剩余9例無變化。兩組患者療效無明顯差異,不具備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前后差異顯著,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對照組和治療組改善程度差異顯著,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使用香菇多糖抑制劑和白介素臨床療效相似,但是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治療過程中生活質量,因此值得廣泛應用和推廣。
[1] 夏紅艷.順鉑聯(lián)合香菇多糖胸腔內注射治療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06:40+42.
[2] 肖 佳,翁 潔,文 芳,羅 盤.順鉑、香菇多糖及貝伐單抗灌注治療初治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12:2202-2204.
[3] 光新輝.奈達鉑聯(lián)合香菇多糖胸腔注射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07:1230-1231.
[4] 夏春偉,陳文萍,徐 玲,徐小峰,王 毅.胸腔內注射順鉑及香菇多糖治療老年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1,02:225-226.
[5] 盧奕宇,鄒文蕙,楊 文,唐武兵,伍楚蓉,潘興喜,張永勝.置管引流胸腔積液聯(lián)合香菇多糖加順鉑與香菇多糖治療惡性胸腔積液自身對比研究[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1,12:1416-1417.
R561.3
B
ISSN.2095-8242.2017.052.10140.02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