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蓮
作為語文教師,我常常為“微課”發(fā)呆——你懂的,語文學科的微視頻制作,公認的“不容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節(jié)微視頻時間,要在三四分鐘到七八分鐘,無論是比賽還是日常課堂視頻的制作,都基本遵循著這個原則。從三年前成為微課實驗教師一直到現(xiàn)在,前面這些認識在我的腦海里已經(jīng)形成了思維定勢。
幾個月前我偶然使用“百度翻譯”,“微視頻”的時間原則瞬間被徹底顛覆——誰說“微視頻”必須是“三四分鐘到七八分鐘”?例如,“chairman”這個單詞的視頻講解,只有28秒——“chair”是“椅子,是古羅馬殿堂的那把椅子”,“man”是“人”,“chairman”就是“坐在最高殿堂那把椅子上的人”,當然就是“總統(tǒng)”“主席”等坐第一把交椅的人。28秒之后,我相信,我再也不會死記硬背“chairman”了,我真正地理解了這個單詞,并且進行了有效的記憶。從此,我更相信,“微課”其實可以微到“秒”!
同樣是“總統(tǒng)”的“president”,“詞根sid是坐的意思;詞綴pre是前面的意思;ent是名詞后綴;聯(lián)合起來就是‘坐在最前面的人,就是首領,是總統(tǒng)、校長、董事長……”不足30秒的視頻,再加上后面的“例句+場景”運用,總共也就是58秒,讓我不但能背誦而且會運用“president”這個單詞。點擊了這些像針眼兒那么大的微視頻,也就擊破了記憶單詞的窗戶紙。
這就是微課的魅力。當微視頻的時長“微”到可以用“秒”計算的時候,那簡直就是“微妙”的效果!
我把“百度翻譯”給我的啟發(fā)轉(zhuǎn)達給了微課團隊的領導,他說“秒拍”這款手機APP就完全可以達到“微妙”效果。原來,這是一款還不到50M大小的手機軟件,只需要一個簡易的手機支架就可以進行“傻瓜式”的視頻制作。他鼓勵我嘗試著把“微妙”視頻運用到語文課堂中去。
受英語單詞的“微妙”影響,我選擇了“易錯漢字”充當實驗品。
生字的掌握,我們學校一般采用“大翻轉(zhuǎn)”的形式進行,即“晚上自主寫生字,白天課堂抽測”。那一晚,學生要解決將近20個“重災字”,我為每一個生字都制作了十幾秒到二十幾秒的視頻,打包推送給學生。
例如,“可望不可即”的“即”,學生常常“即、既”不分,教師批閱后的試卷上往往一片“狼藉”。我“秒拍”展示出“即”和“既”的甲骨文圖片,二者都是人跪在食物前,但第一個人面對食物表示剛剛到達,為“即”,第二個人臉向外是背對食物已經(jīng)吃完馬上離開,為“既”,進而說明“即”“既”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第二天學生的成績讓非實驗班的同行大吃一驚——錯誤率僅是平行班級的百分之二十。吃驚之余,他們問得最多的是視頻制作的兩個問題:難不難?煩不煩?
我問他們,會用手機拍個小視頻嗎?微課制作的難度系數(shù)與其相等。因為是常態(tài)性的使用,所以不需要美化加工,因而使用起來就是“流水”速度,一點兒不繁瑣。
他們追問:那么為什么追求“微妙”,而不把20個生字制作成一個完整的視頻?
第一是制作的原因,因為那需要將近10分鐘,這么長的時間,就需要一本正經(jīng)地策劃了。第二是使用的原因,學生一看要學習10分鐘,第一感覺就是這個視頻會占用他們一半的作業(yè)時間,而20個“微妙”視頻羅列在他們面前,他們就有了選擇的權(quán)利,一些自己很有把握的生字,完全可以不理睬,只有那些自己記起來特別困難的才點開觀看視頻。
我辦公室的小伙伴們一試,還真不難,這預示著“微妙”視頻的制作,我又多了好幾個幫手。
忽然我又靈光一閃,既然不難,為什么不讓學生自己拍自己看?他們本來就愛拿著手機拍點兒什么,并且“秒拍”的過程,也是他們對生字的思考過程。50個學生產(chǎn)生的記憶方法和理解角度,不比兩三個教師的方法和角度要豐富得多?果然,學生的作品效果,更是“微妙”。
例如,“御”,易錯點是把中間部分的“止”寫成“山”,可謂屢教不改。有的學生就設置了小場景進行“秒拍”——“御是皇帝,皇帝面前要‘卸下武器,也就是‘止刀,而‘山刀又能表達出什么意思?”
“微妙”只能限于生字?不然。
例如,最讓學生頭疼的古文翻譯。我鼓勵學生把“頭疼”點都寫在黑板上,然后公開“招領啟事”,鼓勵學生“認領”某一個難點做成微視頻,再在課堂上投放。結(jié)果呢?“之”“而”“為”等屬于“疑難雜癥”范疇的虛詞語法,學生不再依靠我的反復嘮叨,而是有選擇性地觀看微視頻,比較容易的只看一遍,難的那就需要反復觀看了?!爸钡闹v解可能會有好幾個學生的微視頻,但每一種講解的方式都不一樣——總有一款適合你。如今,我所推送視頻賺來的點擊量,已經(jīng)遠遠落后于我們班的“秒拍達人”,他們占盡了“吸粉”風光。
“微妙”可以用于現(xiàn)代文閱讀嗎?然。
語文教材中魯迅先生的作品應屬“經(jīng)典之最”。下面,就以《故鄉(xiāng)》為例談談“微妙”效果。
《故鄉(xiāng)》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甚至是每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都滲透著巨大的文學匠心,尤以“我”和閏土的對話描寫,更見功夫。我決定從小小的標點符號入手,指導學生自主領悟“我”和閏土各自的內(nèi)心世界。
我挑出“??!閏土哥,——你來了?……”這一句對話描寫作為學習內(nèi)容,這一句話只有七個字,運用的標點符號卻多達六種,其中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可以想象。
首先,我對這句話中的第一個標點“!”進行分析、解說,并“秒拍”成為一段示范性視頻推送給學生。要求學生們在“大翻轉(zhuǎn)”的第一階段,即在家庭作業(yè)時間內(nèi),學習這段視頻,并舉一反三,在該視頻啟發(fā)下,自己理解另外的“,”“——”“?”“……”四種標點符號內(nèi)涵。
學生的理解,可以寫出來。當然,也可以“秒拍”成微視頻傳給我。
比起普通的作業(yè)“截圖”上傳,學生對“秒拍”上傳更“感冒”,興趣空前高漲,為了幾十秒、幾分鐘的視頻,卻要查閱幾十分鐘的資料。趁熱打鐵,我干脆鼓勵他們不用把視頻單獨傳給我,而是直接“曬”在群里,互相點擊,互相碰撞。
講解《故鄉(xiāng)》一課中的標點符號,我們就用了兩節(jié)課的時間,但我開口的時間總量,沒有超過五分鐘。
至此,因為“秒拍”,使“大翻轉(zhuǎn)”獲得興趣和效率的“大提升”成為可能。生字識記、詩詞欣賞、美文朗讀、古文翻譯、作文構(gòu)思……無一不可以成為“自主探究”的內(nèi)容。
并不是只有“秒拍”這款手機APP具有“秒拍”效果嗎,我們非常熟悉的Focusky軟件也可以“秒拍”,它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運用背景,并且可以運用“男聲女聲”功能,因為我所制作的微課只是普通講解,并且時間很短,所以可以忽略真人的“聲情并茂”感染,而直接用Focusky自帶的聲音功能來代替我的“公鴨嗓子”。
當然,“秒拍”不是微視頻制作的唯一方式,它的動畫效果不如Focusky那么酷;“微妙”也不是“微課”實施的唯一形式。但誰又能否認它“人人可操作、時時可操作、事事可操作”的“微妙”功能呢?
點 評
孫老師的微視頻制作得巧,應用更妙!巧在用身邊熟悉的工具就能解決教學中大量的小問題,信手拈來,即能解決很多傳統(tǒng)方法難以解決的學生個性化問題。妙在應用過程中還能激發(fā)學生制作微視頻,促進他們主動探究。這豈止是“微妙”,簡直是太妙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