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在崗位上辛苦付出的同時,更要懂得享受職業(yè)的幸福感、成就感,讓教育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教師的幸福感往往來源于自己的“作品”,比如著作、文章、自制教具、一堂好課以及最最飽含心血的作品——學生,等等。欣賞著自己的“作品”,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親愛的老師們,這種感覺您一定有過吧?讓我們重拾這些美好時刻,向著幸福出發(fā)!
蹲下,聽花兒綻放的聲音
泰來縣四里五中心學校 劉 寧
2012年冬天的雪特別大,學校開展了雪雕大賽活動。我們班能不能在這次大賽中獲獎?我心里真是沒底兒??!中途接手了這個“一盤散沙”的班,我很撓頭,別說開展活動了,維持課堂紀律都是難事??磥磉@次我得親自上陣了。當時我懷孕五個多月,體力活干不了,只能“以智取勝”了。
我們班的雪雕區(qū)中間是一棵柳樹,四周是四個小花壇。那棵樹長得并不高大,但很挺拔。我在網上查資料自學了一個晚上后,決定就用那棵樹做文章,做個“烏龜上樹”的雪雕。就在我制作雪雕期間,很多學生好奇地問我:“老師,您雕的是什么?。俊蔽倚Χ徽Z。“大作”完成后,引來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圍觀,他們贊不絕口:“哇噻,這雕的不是烏龜嗎?太像了!”“另外四個花壇雕點啥呢?如果再雕一些別的動物,那該多漂亮啊!”“我們也要試試”……我仔細觀察圍觀的學生,大部分是我班上的學生,他們的表情、眼神告訴我:他們的熱情之火已經被點燃,并熊熊燃燒起來了。
趁熱打鐵。我先找了幾個班干部商量活動計劃,他們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然后,我們又和全班學生一起研究怎樣才能在這次雪雕活動中拿到好成績;最終,我們確定了“動物樂園”這個主題,小畫家小悅負責畫模型,班長負責準備顏料,四個小組分別負責兔子、海豚、鯉魚、蟒蛇的雕刻。大家動手開“雕”!說來也怪,平時“懶洋洋”的小東、“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小偉、“淘氣包”小明……都行動起來了。大家利用中午、課間、雙休日等休息時間自發(fā)地對自己的藝術作品精雕細琢。孩子們先滾雪球,雪球足夠大后就往雪球上拍水,然后再拍雪,使雪球更加結實,一個雪球往往需要好幾個男生一起完成。孩子們拿著鏟子、刻刀,一點一點地雕刻,我偶爾提一兩句建議。雕壞了,我們就重新再來,不氣餒;成功了,我們就歡呼,不驕傲。雖然天空中飄著雪花,孩子們的小手兒和小臉兒凍得紅彤彤的,但是寒冷擋不住我們的快樂。直到現(xiàn)在我還清晰地記得孩子們雕刻時認真、專注的表情。
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三天后,校園里出現(xiàn)了紅眼睛的小兔子吃青草,綠油油的蟒蛇吐信子,活潑的海豚頂皮球,紅彤彤的鯉魚躍龍門的動物主題雪雕,我們班的作品在這次雪雕大賽中得到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并獲得了特等獎。
更讓我沒想到的是,我的那件雪雕作品成了良好班風的風向標,更是我轉變教育觀念的加速器。
蹲下來才能聽到花兒綻放的聲音。對學生要求萬遍,不如親自干漂亮事一件。傾聽孩子們的心聲,遇事多和他們商量,點燃了他們的熱情之火,“燎原之勢”就不是夢想。
見證成長奇跡的那本“書”
山東省榮成市特殊教育學校 楊雪梅
一本“書”,安然臥于案上,微笑著與我相對,似在安撫我不停奔波、忙亂過后的疲憊,又似在鼓勵我認定方向、甘之如飴向前行走的執(zhí)著。
那本“書”,沒有花哨的版式設計,只是在打印社草草印就的,卻是時常被我捧于手心的至寶。一個個教育故事經由文字的轉化散發(fā)出了怡人的氣息,一段段經歷通過內心的歷練變成了有深度的思考,生活的瑣碎匯集成冊后凝聚出了職業(yè)生命的厚度……這樣一本“書”,受得起我內心的偏愛,對得起讀與寫的堅持,更禁得住歲月的打磨!
這一本載有十幾萬字的“書”呀,它時時都在提醒我,在特殊教育這片難以耘耕出激情的土地上,在人人固守混沌度日的庸碌乏味中,只要愿意,你依然可以用自己獨有的方式為每一天涂一點亮麗的顏色。
在教育生活中,我痛苦過,痛苦于置身一片荒蕪未曾有過生長便開始慢慢萎去;我也掙扎過,掙扎于想要急切逃離卻又似乎總是找不到勇氣的焦慮。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偶遇了某個雜志作者群正在公布最新一期的用稿名單,在眾人對稿件通過者此起彼伏的祝賀聲中,我的心頭漣漪輕泛:文章發(fā)表了——多有成就感的事兒啊,這種成就無須外力支持,無須上級行政部門同意、批準,更無須歷經你爭我奪的焦頭爛額,完全可以自己成就自己!
筆耕生活,便在那心頭微動的瞬間拉開了序幕!“就試一年,看看到底能有什么收獲吧?!北е囈辉嚨男膽B(tài),我開始用行動為心動助力:我把讀書作為寫作的鋪墊,讀不懂的地方就一次又一次查找資料,再重新閱讀;讓練筆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寫過之后再以一個讀者挑剔的眼光反復品味、修改;用思考貫穿教育生活的始終,碰到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想想“怎么辦”會更好,再用文字及時記錄、整理……
在堅定了方向的嘗試中,驚喜也不期而至:一個月后,我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作品”,它讓我喜極而泣;《黑龍江教育》中學版曾連續(xù)選用我的話題稿件,讓我收獲了越來越多的自信;當年10月,我收到了14家雜志社的用稿通知,我開始相信:心動了,行動了,一切皆有可能!
動筆一年后,我將發(fā)表的文字加以歸類整理,百篇文章、十幾萬字,我的汗水鑄就了一本書的厚度,我的文字積墊了成長的高度,我的行動也將腳下的荒涼遠遠地拋到了身后……
一本“書”,安然臥于案上。它是我教育生活的奇跡,也是我不甘沉淪、努力拔節(jié)的最好見證。它微笑著與我相對,似在講述一段關乎生命與成長的故事,又似在與我輕聲耳語:走下去,你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一摞摞的校報
泰來縣四里五中心學校 劉艷輝
“快來看看,新一期校報出爐啦!”“都有啥新鮮事?”“有沒有我的作品?”……學生們三五成群地爭搶著報紙,看著他們,往日的辛苦瞬間化成了幸福,溢滿我的心頭。這就是我最得意的“作品”——校報!endprint
馬丁·沃克說:“一家報紙的歷史就是出版這家報紙的國家的歷史?!毙笥谝凰鶎W校的意義同樣如此,它更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助推劑、學校文化的一扇窗。校長主編為校報取了一個意義深遠而又響亮的名字——《大美人生報》,并設置了校園簡訊、美在教師、美在學生、美在學校四個板塊。校報不僅成了校園文化的記錄本,勾起了師生的寫作欲望,也成為家長了解校園生活的渠道,更成了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舞臺。
三年前,我的“美影憶夢”信息技術社團成立后,《大美人生報》的編排重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社團剛剛成立時,對電腦盲的農村孩子來說,編排這么復雜的校報簡直是“天方夜譚”,我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為了盡快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fā)他們成為美編的熱情,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編排知識和技術,我決定犧牲午休時間給他們上課。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采取課課展示、節(jié)節(jié)評比、堂堂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編輯水平。在我的耐心指導下,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漸濃、實踐能力大有長進。當學生看到自己編輯出來的主題校報時,像打了興奮劑一樣,手舞足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社團的學生制作了母親節(jié)、端午節(jié)、校園藝術節(jié)、籃球賽、排球賽、運動會、音樂節(jié)等主題校報,之前無比困難的事情現(xiàn)在已經可以信手拈來了。
隨著學生編輯制作水平的逐漸提高,我也漸漸成了“甩手掌柜”。過去,我經常如數家珍般地欣賞我親手編輯的校報,陣陣成就感涌上心頭,這成了我工作的動力;現(xiàn)在,一有空閑時間,我就會欣賞學生制作出來的美觀大方、清晰整潔、布局合理的《大美人生報》,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一樣,充滿了幸福感。每當全校師生享受著校報“精神大餐”并情不自禁地為我們豎起大拇指時,我們就更加堅定了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爭取打造更精美的校報。
魏書生先生說:“收獲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成果是教師的三大幸福之一。”我想,《大美人生報》便是我和學生們不停地敲擊鍵盤、不斷地碰撞思維的火花而產生的勞動成果,是令我們自豪的“作品”。我因“報”而幸福,因和學生一起成長而快樂,更因學生無可限量的未來而驕傲!
直到現(xiàn)在都“得意”
克山縣西城鎮(zhèn)中心學校 王 偉
2001年3月,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拋棄“應試教育”“滿堂灌”等傳統(tǒng)教育方式。黑龍江省教育廳和《黑龍江教育》聯(lián)合舉辦了“新世紀‘三改一得”“我和學生的故事”征文活動??吹竭@個消息之后,我有了動筆的沖動。
對自己的工作經歷幾經反思之后,我想起了一件令我念念不忘的小事。
那是我教初一英語時發(fā)生的一件事。在一次檢查作業(yè)時,我發(fā)現(xiàn)一個女生的作業(yè)本上有四個大大的紅叉。我一怔,這不會是我打的吧。我找到作業(yè)本的主人,問:“這是誰判的???” 聽我這么問,她的眼淚撲簌簌地落了下來,怯生生地說:“是您判的。”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竟會如此判作業(yè)。我回憶了一下當時批改作業(yè)的情境,兩個班級,100多本作業(yè),當時我只顧著判對錯,并沒有仔細為學生進行批改。課后,我為這位女同學重新批改了作業(yè),并指出了應該注意的問題,告訴她以后如何做好??吹剿冻鲂θ?,我才有些許釋懷。
這件事讓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之前在我眼里只有成績和對錯,那個時期發(fā)表的作品以業(yè)務類居多,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卻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差很多,缺乏對人的關注,教育仿佛無本之木。沒有情感的教育多么可怕,學生成績的兩極分化多半源于此,學生看不到自己的希望,教師又不跟學生交流、溝通,不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自暴自棄,放棄某一學科。
當我把這個案例寫成文章《作業(yè)里飛出歡樂的歌》,寄到雜志社時,心中并沒有報什么希望。然而,8月末,我竟收到了獲獎通知書!當時,我欣喜若狂。盡管只是二等獎,但省教育廳頒發(fā)的獲獎證書對我是莫大的鼓勵。2001年9月,我被破格評為中學英語高級教師,這篇文章給我?guī)砹撕眠\。
2002年4月,我的這篇文章被全文發(fā)表在《黑龍江教育》上,收到刊物的時候,我的內心充滿了陽光,也從此與《黑龍江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后來,我又有文章陸續(xù)發(fā)表,但是《作業(yè)里飛出歡樂的歌》始終是我最“得意”的作品,直到現(xiàn)在都“得意”!
一張照片,一座心橋
泰來縣第二中學 李華峰
我在講“生態(tài)系統(tǒng)”這節(jié)公開課之前,收集了一些資料,其中有一項是身邊學生進行環(huán)保的例子。我拿著相機到處捕捉素材,恰巧看見操場上有一張廢紙,就擺好架勢在那里等著,可是等了好久也不見有人拾起,內心不免有些尷尬,心想:難道想拍攝那一幕還得弄點“埋伏”?我正著急時,“獵物”靠近了,我清晰地拍下了盼望已久的畫面。拍完后,我辨認了一下照片上的同學,頓時驚呆了……
照片上的人是全校“聞名”的小佳,是我們班最有個性的孩子。小佳的父母很早就離婚了,他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有嚴重的多動癥,甚至有過激的行為,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一想到小佳我就頭疼,他軟硬不吃,讓我對他沒有盼頭。這樣的他,竟然主動去撿拾垃圾保護環(huán)境!這個發(fā)現(xiàn)讓我又驚又喜,準備在公開課上公之于眾!
當我把小佳主動撿拾垃圾的畫面呈現(xiàn)在公開課大屏幕上的時候,教室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我偷偷地觀察小佳的表情:他半低著頭,叛逆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絲溫柔……那節(jié)課是我有生以來最成功的一節(jié)課。
從那節(jié)課開始,我也找到了轉變小佳的突破口。我把小佳撿拾垃圾的照片放在辦公桌最顯眼的地方,每次找小佳談話時,讓他不經意間就能看到。這張照片就像有魔力一樣,使我每次與他的交談都達到了預期目的。這張照片記錄了他的閃光點,像黑暗中的燈塔一樣,照亮了小佳同學前進的道路。
小佳已經畢業(yè)兩年了,這張照片我依舊珍藏著。這張照片也許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卻是我最珍貴的“作品”。
校本教材,我的最愛
同江市第二中學 王麗影
三年是初中的一個輪回,我用了三個三年,才換來今天的你。endprint
還記得曾經得那個你嗎?藍色的外衣下遮蓋著瘦弱單薄的身軀,只有單一的文言文內容。而今,你容顏大變:看了讓人振奮的色彩、清晰的目錄、近三年語文中考考試說明、六冊教材里的字詞梳理、名著閱讀的重點內容、初中必考古詩詞賞析……加之原來的文言文內容,你的內涵豐富了。當你被發(fā)到學生手里,學生輕翻書頁的一剎那,我就知道學生對你喜歡的程度了。他們不僅被你靚麗的外表吸引,更被你豐富的內涵折服。不用教師指導,只要有你相伴,學生就可以獨立進行復習了。
回想那些夜夜不眠的夜晚,一路走來,多么艱辛??吹綄W生因你的到來而漸漸揚起的嘴角,看到學生自主復習能力的提升,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你就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很喜歡那句話:復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行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擁有了你,我是幸福的,但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執(zhí)著不會讓我停下前行的步伐,下一個輪回的你,會是什么樣子呢?
教鞭“指揮棒”
泰來縣勝利蒙古族鄉(xiāng)中心學校 金 艷
在我的辦公桌里,靜靜地躺著一根乳白色的原木教鞭,教鞭的一端纏繞著紅色膠貼紙。每當看到它時,我的心頭就會泛起陣陣暖意。
今年,我擔任畢業(yè)班的班主任。今年中考的體育分數提高到了50分,體育老師除了正常的體育課訓練外,也利用每天的大課間時間,爭分奪秒地加緊訓練。每天大課間時間,作為班主任,我都要協(xié)助體育老師帶領學生訓練。實心球、跳繩和立定跳遠學生們還能應付,可是800米、1000米長跑訓練,那叫一個慘!學生在跑道上跑得雜亂無章、跌跌撞撞,勉強跑下來,也沒幾個學生能達標。體育老師用哨子指揮學生,我只能抻著脖子喊,喊得喉嚨嘶啞、嗓子冒煙,卻不見效果。
怎么辦呢?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我得想個招兒,而且得立竿見影。有一天,我在上班路上看見兩個修路工人手里分別拿著一根小棍,在路的兩端揮舞,遙相呼應。我靈機一動:如果我手里有一個指揮棒,學生不就能看清楚要求了嗎?心動不如行動,我立刻著手制作屬于我的“指揮棒”。我找到一根筆直的小木棍,把多余的部分削掉,截成一米長,在頂端纏上一圈紅色膠貼紙。我的指揮棒就這樣誕生了。
經過幾天的磨合,漸漸地,學生對我的指揮棒提示語越來越熟悉了:我的指揮棒一揮,學生就開始有序地繞跑道跑;要提示某個學生趕超前面的對手,我只須在他的視線范圍內用力點兩下指揮棒;只要我用力揮動高舉的指揮棒,學生就會吶喊著超越極限,突破終點線。就這樣,這根教鞭就像無聲的發(fā)令槍,指揮學生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一直到體育中考結束,這根教鞭才完成它的使命。
又是一年畢業(yè)季,看著學生們緊張而有序地備考,我感到十分欣慰。無論他們取得怎樣的成績,他們都盡力了。他們是偏僻的農村中學里最努力的一群孩子,只要給他們指出明確的方向,他們就會一如既往地向前邁進。我的那根教鞭,就是他們體育中考訓練中的指揮棒,指引他們奮力向前。
現(xiàn)在,那根教鞭正靜靜地躺在我的辦公桌里,以后,它還會重登舞臺,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編者的話:本期我們從眾多來稿中遴選了一些典型的實物“作品”與大家分享,下一期,我們將主要聚焦教師的教學“作品”,歡迎廣大教師讀者積極投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