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二元性及其返鄉(xiāng)消費高可見性符號特征

        2017-10-30 22:51:08金曉彤周爽趙太陽
        人口與經濟 2017年5期

        金曉彤+周爽+趙太陽

        摘 要: 將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進行了對比,以返鄉(xiāng)消費作為研究切入點,通過實證調研分析,構建了身份二元性、社會融入感知、身份重構動機與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之間的有中介的調節(jié)效應模型。研究結果顯示,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相比,更傾向于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新生代農民工比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具有更高的身份二元性特征,并且通過身份重構動機來影響其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社會融入感知在身份二元性與身份重構動機之間起調節(jié)作用。在以上研究結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以引導新生代農民工進行科學理性消費。

        關鍵詞: 新生代農民工;身份二元性;身份重構動機;社會融入感知;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

        中圖分類號: C9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49(2017)05-0116-11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7.05.011

        The Duality of Ident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Consumption

        When Returning Home: Based on Comparison Study of New Generation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Migrant Workers

        JIN Xiaotong, ZHOU Shuang, ZHAO Taiyang

        (Business School, Jilin University,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migrant work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ir consumption when returning home, and tests a mediated moderator model, concerning duality of identity, social integration perception,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motivation and high visibility consumption when returning ho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 urban migrant workers, new generation rural migrant workers are more inclined to purchase high visibility goods. Meanwhile, the duality of identity in new generation rural migrant workers is more prominent than that of urban migrant workers, and it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high visibility consumption when returning home through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motivation. In additio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perception plays an adjustment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ect of duality of identity and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motivat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to have scientific rational consumption behavior.

        Keywords: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duality of identity;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motivation; social integration perception; high visibility consumption when returning home

        一、引言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速,新生代農民工作為城市流動人口的主力軍,對我國城市建設與經濟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新生代農民工思維前衛(wèi),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渴望融入城市社會,在生活方式與消費習慣上也逐漸與城市人接近,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有望成為拉動經濟內需的新增力量。根據王寧對消費的理解,人們從事消費,實質上不過是創(chuàng)造、維持或改變自己的身份認同,因此新生代農民工的消費行為與其雙重的身份認同存在一定的內在邏輯聯系[1]。雖然這種邏輯關聯既體現在新生代農民工城市環(huán)境下的消費行為中,也對其返鄉(xiāng)消費有所影響,但是從以往的研究來看,對于新生代農民工消費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城市務工期間的消費活動中[2],對于新生代農民工返鄉(xiāng)消費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因此,本研究選取新生代農民工的返鄉(xiāng)消費作為研究對象,考察其與身份認同的邏輯聯系。

        從現象上觀察,每當春節(jié)到來之際,龐大的返鄉(xiāng)農民工群體往往會帶來商品市場短期內的活躍與繁榮,引發(fā)返鄉(xiāng)消費的熱潮。雖然新生代農民工收入有限,但是在返鄉(xiāng)消費方面卻往往表現出了與收入不符的悖反性特征[3],帶有一定的炫耀性色彩[4]。為了更好地研究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與返鄉(xiāng)消費的邏輯關系,本研究將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進行對比研究,雖然同為流動青年,但是新生代農民工在返鄉(xiāng)消費行為特點上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截然不同。這里的新生代農民工參照金曉彤等的定義,認為新生代農民工是生于1980年后,戶籍身份在農村、在農村長大、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現已進入城市務工或經商的農村流動人口[5]。與此相對應,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定義為,生于1980年后,戶籍身份在城鎮(zhèn)、在城鎮(zhèn)長大、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現已進入其他城市務工或經商的城鎮(zhèn)流動人口。本研究力圖通過兩者的對比,窺見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不同的身份認同與消費行為特征,探索其內在的深層邏輯,并檢驗身份認同、身份重構動機、社會融入感知與返鄉(xiāng)消費之間的影響機制,以更好地引導新生代農民工進行科學理性的返鄉(xiāng)消費。endprint

        二、文獻綜述與假設提出

        1.新生代農民工返鄉(xiāng)消費的高可見性符號特征

        鮑德里亞(Baudrillard)認為,人們從來不是消費物的本身(使用價值),而是把物用來當作能夠突出個體的符號,從而進行符號性的凸狀炫示[6]。新生代農民工平時在城市中往往省吃儉用,節(jié)衣縮食,然而每逢過年過節(jié)則會進行大規(guī)模集中的返鄉(xiāng)消費,有學者將其壓縮某一空間消費欲望而用于另一空間的消費策略稱之為“兩棲消費”[7]。對于返鄉(xiāng)商品的選擇,相比較商品的實用價值而言,新生代農民工更看重商品的符號性特征,特別是對于那些象征城市身份的、外顯性特征較強的商品格外青睞。由于新生代農民工在返鄉(xiāng)消費中所選擇的消費商品往往具有較高的可見性特征,因此,在本研究中,針對新生代農民工返鄉(xiāng)消費的行為特點,筆者提出了“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概念??梢娦宰畛跏庆乓韵M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有學者以“可見性消費”(visible consumption)來衡量“炫耀性消費”。他們認為,為達到炫耀的目的,消費品本身必須是在社會交往中可以比較容易地被觀察到的[8]。產品的社會可見性越高,說明產品的購買與消費能夠被可視的程度越高,反之,產品的社會可見性越低,說明被可視的程度越低。高可見性產品通常是那些顯而易見的,能夠被周圍人所注意到的產品,這些產品更能傳達和展示個體的自我形象,與低可見性消費相比,高可見性消費更具有自我表達的特征。

        新生代農民工傾向于選擇高可見性的返鄉(xiāng)消費,主要是出于炫耀性的動機。汪佳佳發(fā)現城市農民工群體回鄉(xiāng)后的消費能力令人吃驚,其消費行為更多地體現了炫耀性的特征[9]。金曉彤和崔宏靜認為新生代農民工的炫耀性消費行為往往呈現出與收入明顯不符的“悖反性”特征[10]。梁彩花等指出雖然新生代農民工的炫耀性消費仍然層次較低,但是由于他們生活在物質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村,因此這種消費的炫耀性就顯得格外突出[4]。特別是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相比,新生代農民工的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特征尤為突出。金曉彤和楊瀟認為雖然同為城市流動人口,但是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在就業(yè)城市與返鄉(xiāng)期間的消費行為表現出較強的一致性,很少出現如新生代農民工一樣的比較突出的短時期集中消費的行為[11]。而且,新生代農民工作為鄉(xiāng)土社會的佼佼者,返鄉(xiāng)后特別需要“衣錦還鄉(xiāng)”以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滿足鄉(xiāng)土社會家人的“面子”需求,自我表達的訴求也格外強烈,因此更傾向于能夠表達自身市民身份的高可見性的商品。城市異地務工青年的自我表達和自我提升的訴求不如新生代農民工那般強烈,因此在返鄉(xiāng)消費中也不具備較強的高可見性特征。因此,筆者提出假設1。

        H1:新生代農民工相比之城市異地務工青年更具有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特征。

        2.身份重構動機在身份二元性對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影響中起中介作用

        源于計劃經濟體制的作用,農村與城市分立的二元制戶籍制度形成了城鄉(xiāng)二元經濟格局,進而導致中國的城鄉(xiāng)居民身份存在明顯的二元性特征[12]。對于城鄉(xiāng)間流動性較強的農民工而言,他們既具有城市居民的身份又具有鄉(xiāng)村居民的身份,因此這種城鄉(xiāng)居民身份的二元性,便會同時反映在他們的身上?;谵r民工城鄉(xiāng)雙重身份的特點,郭星華和李飛提出了社會認同的“二重性”概念,認為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認同并不是單一維度的,在多數情形下是復雜的、多維的,某種意義上又是矛盾與背離的,具有二重性特征[13];孔祥利和張欣麗提出了農民工“收入二元性”的概念,分析了農民工城市工資性收入和農村收入的差異,認為農民工的經濟收入具有明顯的“二元性”特征[14]。本文從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與身份建構的研究角度出發(fā),將新生代農民工的城鄉(xiāng)雙重身份特征定義為“身份二元性”。

        楊宜音認為新生代農民工過渡性的雙重身份認同,會增強他們選擇身份和重構身份的動機[15]。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較為一致的城市人身份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具有更加明顯的身份二元性特征,因此更容易產生身份認同的困惑。一方面,雖然新生代農民工的戶籍在農村,但是他們并不認可體制給他們設定的農民身份,對家鄉(xiāng)也產生了一定的距離感與陌生感,對農村社會的鄉(xiāng)土認同正逐步減弱[16];另一方面,作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新生代農民工有強烈融入城市的渴望,向往城市生活,但是制度安排的慣性使他們游離于城市體制之外,無法享受城市所賦予的福利和待遇[17]。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二元性其實就是模糊了農民身份與工人身份的界限,是一個社會身份的過渡性狀態(tài)[18]。缺乏穩(wěn)固和明確的社會身份,很可能會促使新生代農民工始終不斷地通過自我的反思,與周圍環(huán)境和人際的互動,來尋求穩(wěn)定和一致的自我身份的建構。不同于傳統鄉(xiāng)土社會中“落葉歸根”的思想,新生代農民工在意愿上更期待能夠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意愿較強,并且希望能夠在城市中安家立業(yè),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新生代農民工具有較為強烈的身份重構的動機,并且希望改變身份認同的模糊狀態(tài),實現由身份二元性向市民身份的轉變。

        由于消費是建構自我和獲得身份認同的首要場域[19],因此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重構動機往往需要通過高可見性的商品消費來實現。關于消費與農民工身份重構的關系,已有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楊嫚從手機消費的角度來詮釋新生代農民工如何在新技術使用、青年亞文化、階層以及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等多個層面的交織之中構建自我的社會身份[20]。余曉敏和潘毅指出新生代打工妹希望通過消費改變自己的外表,淡化自己與城里人、有錢人的社會差異,即在消費領域實現一種她們在生產領域無法實現的自我轉型,追求一種更加平等、自由、有價值、受尊重的社會身份[21]。周蕓認為學習城市文化、追求時髦的新生代農民工希望通過帶有城市文化色彩的消費品來幫助自己建構城市身份[22]。金曉彤和崔宏靜認為新生代農民工為了實現其對社會認同的重新建構,往往表現出外顯性的炫耀性消費行為方式[10]。身份認同必須依賴自我與他人的互動才能被有效地建構,自我認同只是身份構建的第一階段,他人對自我身份的評價,往往是身份構建中更為重要的一個部分[23]。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務工期間往往不受市民的尊重和認同,因此返鄉(xiāng)就成為他們尋求他人對自我身份認同的重要契機。通過高可見性的返鄉(xiāng)消費,新生代農民工在消費表象上更加接近于市民,看起來也更像城市中的一員。借此,新生代農民工可以向鄉(xiāng)土社會中的其他人展示自身的務工成就,并獲取他人的尊重與認可,特別是獲取他人對自身市民身份的肯定,以構建自身城市人的身份認同。endprint

        綜上所述,由于城鄉(xiāng)分立的二元戶籍體制,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相比具有更強的身份二元性,更渴望重構身份認同以獲得一個穩(wěn)定統一的市民社會身份。為了滿足自我重構城市身份的需求,與家鄉(xiāng)沒有外出務工經歷的農村人區(qū)別開來,新生代農民工會更傾向于用高可見性的返鄉(xiāng)消費來獲得尊重和肯定,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獲得鄉(xiāng)土社會他人對自身市民身份的認同?;诖?,筆者提出假設2。

        H2:由于新生代農民工相比之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具有更強的身份二元性,因此他們具有更強的身份重構動機,并導致更強的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特征。

        3.社會融入感知的調節(jié)作用

        社會融入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學家積極探索與討論的熱門話題。國外學者多用社會融入來研究移民問題,并把社會融入分為結構性同化和文化性同化,前者主要指移民不斷提高的社會參與度,而后者指身份和價值等文化方面的同化過程。國內學者將移民的社會融入概念引入農民工的城市社會融入研究中,將農民工的社會融入分為經濟層面的融入、社會層面的融入和心理層面的融入三個維度[24],認為農民工的城市融入就是農民從傳統向現代、從鄉(xiāng)土向城市、從封閉向開放轉變的過程和變化以及由此獲得現代性特征的過程[25]。也有學者將農民工的社會融入理解為農民工的市民化過程,提出提高農民工的社會融入就是從就業(yè)、勞動權益、居住、戶籍等方面給予進城農民平等的權利和待遇,從而全面實現農民工的市民化[26-27]。本研究的側重點并不是對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異地務工青年的社會融入程度進行測量,而是研究他們在務工地的社會融入的感知程度,并考察其與新生代農民工身份二元性和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之間存在的邏輯聯系。

        同樣作為城市流動人口,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對務工城市的社會融入主觀感知程度卻有所不同。城市異地務工青年的戶籍在城市,對城市的歸屬感較強,比較容易融入務工城市的社會文化之中,對于務工城市的社會融入感知也相對較強烈;而新生代農民工由于城鄉(xiāng)二元戶籍體制的限制,盡管生活在城市,卻經常受到城市社會的排斥,缺乏相應的社會福利保障,再加上新生代農民工獲取城市的社會資源和社會網絡較難,人力資本存量及教育、技能狀況也處于弱勢地位[26],導致新生代農民工較難感知到融入城市社會當中。

        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融入感知可以有效調節(jié)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二元性和身份重構動機,并影響其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當新生代農民工感知到自己融入務工城市社會時,其城市的歸屬感會有所提升,身份認同方面也更趨近于城市人,即使客觀上城鄉(xiāng)分立的身份二元性依然存在,新生代農民工也不再需要通過重構身份認同而實現身份統一了。因此身份二元性對身份重構動機的作用機制就會相應減弱,進而削弱新生代農民工高可見性的返鄉(xiāng)消費;相反,當新生代農民工對務工城市社會的社會融入感知越弱時,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的矛盾與困惑也會更加突出,其身份二元性所激發(fā)的身份重構動機更強烈,進而會增加新生代農民工高可見性的返鄉(xiāng)消費。由此可見,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融入感知很有可能會在身份二元性和身份重構動機之間起負向的調節(jié)作用?;诖?,筆者提出假設3。

        H3:社會融入感知在身份二元性與身份重構動機的關系中起調節(jié)作用。社會融入感知可以通過緩解新生代農民工身份二元性對身份重構動機的影響,進而削弱新生代農民工的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

        綜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可以概括為一個有中介的調節(jié)效應模型,如圖1所示。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

        1.樣本選擇與數據獲取

        課題組在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全國內地31個省份107個城市針對新生代農民工、老一代農民工和戶籍為城市的異地務工青年進行了大樣本的問卷調查。為了保證調研的準確性,課題組對調研人員進行了社會調研方法的專項培訓,指導所培訓的調查員在寒假返鄉(xiāng)期間,隨機選取數量匹配的新生代農民工、老一代農民工和城市異地務工青年進行調查。調研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由調研人員深入企業(yè)進行數據的收集,所涉及的行業(yè)范圍覆蓋較廣,包括制造業(yè)、餐飲業(yè)、建筑業(yè)、娛樂業(yè)和自營業(yè)等。我們根據戶籍來源和年齡區(qū)分新生代農民工、老一代農民工和城市異地務工青年三個群體,并為了三類群體間對比的有效性,我們在同一地域、企業(yè)或行業(yè)內選擇數量基本相同的以上三類人群樣本進行問卷調查。最終形成了一個有效數據為1534人的數據庫。由于本研究以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異地務工青年作為研究對象,因此根據本研究的需要,我們從該數據庫中篩選出符合本研究操作定義的有效樣本775人,其中新生代農民工404人,占樣本比例的52.1%,城市異地務工青年371人,占樣本比例的47.9%。樣本的人口統計信息詳見表1。

        2.變量測量

        本研究共涉及“戶籍”、“身份二元性”、“社會融入感知”、“身份重構動機”、“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五個研究變量。其中戶籍變量為類別變量(新生代農民工VS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其他變量均為連續(xù)性變量。除此之外本研究對農民工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個人月收入”、“個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六個變量進行收集,作為控制變量進行分析,所有變量均通過問卷方式獲取。

        (1)因變量的測量。本研究的因變量為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我們以在返鄉(xiāng)消費的過程中“高可見性的消費與低可見性消費的比例”作為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操作定義。根據可見性消費的概念[8],我們在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異地務工青年返鄉(xiāng)消費中選取了三類消費的總金額作為可見性較高的消費指標,分別為:①衣著消費;②手機、家電、家具陳設等家庭耐用品的消費;③以禮品或實物形式的人情消費;同時在返鄉(xiāng)消費中選取了與其對應的三類消費的總金額作為可見性較低的消費指標,分別為:①食品消費;②日用消耗品的消費;③現金形式的人情消費。用下面的公式計算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指標: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指標=(衣著消費+耐用品消費+禮品或實物形式人情消費)/(食品消費+消耗品消費+現金形式人情消費)。endprint

        (2)自變量、中介變量和調節(jié)變量的測量。本研究以“身份的二元性”作為自變量,“身份重構動機”為中介變量、“社會融入感知”為調節(jié)變量。并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特征和本研究的定義我們分別采用自編的題項對以上三個變量進行測量,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具體題項詳見表2。在正式研究前,從本文研究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對象的同一總體中獨立取得204人的樣本進行前測,對測量各變量題項的信度和效度進行驗證。使用Amos 17.0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CFA)來對問卷的結構效度進行驗證,模型的χ2(24)=55.013,P<0.001,卡方檢驗顯著,其他模型擬合度的指標良好:χ2/df=2.292,GFI=0.947,NFI=0.955,CFI=0.974,RMSEA=0.080,各構念的題項設置及相應的信度和效度指標見表2,各維度題項的因子負載均大于或約等于0.7,科隆巴赫α系數均大于0.8,AVE值均在0.6左右,說明本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控制變量的測量。由于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異地務工青年的“性別”、“婚姻狀況”、“年齡”、“個人月收入”、“個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都可能影響農民工的人情消費進而成為本研究的干擾變量,因此本研究通過問卷對以上六個變量進行收集,并在模型的回歸分析中控制了以上變量的干擾。其中前兩個變量為類別變量(性別:男、女;婚姻狀況:未婚、已婚、離異),其余變量為連續(xù)型變量。各變量定義、賦值及描述性統計如表3所示。

        四、 數據分析及結果

        1.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對比

        對問卷收集數據“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變量進行標準化處理,分別對測量“身份的二元性”、“身份重構動機”、“社會融入感知”變量的題項進行加總平均,對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在以上變量上的差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4),檢驗結果發(fā)現:新生代農民工比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具有更顯著的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并且具有更高的身份二元性和更高的身份重構動機,但是新生代農民工卻比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具有更低的社會融入感知。

        2.有中介的調節(jié)效應模型檢驗

        對本研究的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統計結果如表5所示,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遠遠小于對角線上AVE的平方根,說明本研究的變量具有較好的區(qū)分效度。相關分析發(fā)現,身份二元性與身份重構動機之間的相關顯著(r=0.095,p<0.010),身份重構動機與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之間的相關顯著(r=0.173,p<0.001),為了進一步驗證理論假設的模型,我們采用溫忠麟等的建議[28],用層次回歸的方法依次對有中介的調節(jié)效應進行檢驗。

        在模型1中做因變量“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Y)對自變量“身份二元性”(X)、調節(jié)變量“社會融入感知”(U)和交互項(UX)的回歸,結果發(fā)現交互項(UX)的系數顯著,β=-0.372,p<0.050。說明“社會融入感知”在“身份二元性”對“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作用中起到了顯著的負調節(jié)效應,即社會融入感知程度高的新生代農民工相比社會融入程度低的農民工,身份二元性對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作用更小,社會融入感知起到了緩沖新生代農民工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作用。

        在模型2中,做中介變量“身份重構意愿”(W)對自變量“身份二元性”(X)、調節(jié)變量“社會融入感知”(U)和交互項(UX)的回歸,結果發(fā)現交互項(UX)的系數顯著,β=-0.353,p<0.050。說明“社會融入感知”在“身份二元性”對“身份重構意愿”的作用中起到了顯著的負調節(jié)效應,即社會融入感知程度高的新生代農民工比社會融入程度低的農民工,即使存在較高的身份二元性,但是身份二元性對身份重構動機的作用更弱。這說明,社會融入感知可以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重構動機帶來緩沖。

        在模型3中,做因變量“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Y)對自變量“身份二元性”(X)、中介變量“身份重構動機”(W)、調節(jié)變量“社會融入感知”(U)和交互項(UX)的回歸,結果發(fā)現,中介變量“身份重構動機”對因變量“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系數顯著,β=0.178,p<0.001,即有中介的調節(jié)作用模型中,中介作用成立,這說明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二元性通過身份重構意愿來影響他們的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同時,模型3中的交互項(UX)系數不顯著,說明“社會融入感知”的調節(jié)作用完全是通過中介變量“身份重構動機”而起作用的。

        五、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1.研究結果討論

        基于理論文獻研究,本文提出了一個有中介的調節(jié)效應模型,并通過層次回歸的方法對模型進行了實證檢驗分析。根據上述分析,得出以下若干結論。

        (1)新生代農民工比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具有更顯著的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特征。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在階段性返鄉(xiāng)消費中,更傾向于購買高可見性消費品,通過外顯性符號消費,傳達和展示自我價值,實現自我身份的重構。也就是說,新生代農民工借助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向鄉(xiāng)土社會展示自己在城市的務工成就,獲得鄉(xiāng)土社會的尊重與肯定,實現“衣錦還鄉(xiāng)”的最終目的。

        (2)身份重構動機在身份二元性對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通過實證檢驗發(fā)現,新生代農民工比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具有更高的身份二元性特征和更高的身份重構動機。對比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其差異的根源在于城鄉(xiāng)分立的戶籍制度,由于新生代農民工兼具城市人和農村人的雙重身份,因此具有更高的身份二元性特征。在身份二元性的影響下,新生代農民工更希望建構自身的城市人身份認同以融入城市社會,由此激發(fā)出新生代農民工更加強烈的身份重構動機。特別是在返鄉(xiāng)過程中,基于身份重構動機,新生代農民工渴望擺脫農村人身份,展示自身的城市人身份,因此更傾向于通過高可見性的消費品來炫耀自身的社會地位,構建城市人身份認同。endprint

        (3)社會融入感知在身份二元性對身份重構動機的影響中起調節(jié)作用。當新生代農民工感知到自己能夠融入務工城市的時候,相比起他們感知到自己無法融入務工城市的時候,身份二元性對身份重構動機的影響會減弱。也就是說,即便在新生代農民工身份二元性特征不變的情況下,增強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融入感知,有助于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社會與獲得城市身份認同,因此會減少其身份重構的動機,進而削弱其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傾向。而事實上,與城市異地務工青年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的生活與工作中往往具有相對較低的社會融入感知。因此,在城鄉(xiāng)分立的二元戶籍體制短時期內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增強社會融入感知可以成為引導新生代農民工進行理性科學地返鄉(xiāng)消費的有效途徑。

        2.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引導新生代農民工改進消費行為和改善社會現狀的政策指導建議。

        (1)著力推進改革城鄉(xiāng)二元戶籍制度,根除社會身份差異所造成的不公平問題。城鄉(xiāng)分立的二元戶籍體制造成了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的二元性問題,也是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社會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根源所在。政府相關部門要著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徹底消除城鄉(xiāng)分立的戶籍二元制度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帶來的社會偏見,保障新生代農民工的基本社會權利,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福利待遇,引導城市社區(qū)積極接納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從而縮小凸顯在新生代農民工身上的社會不公平現象,幫助其重構身份認同,從根本上減少新生代農民工對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內在需求,通過科學理性的途徑實現新生代農民工的自我表達與身份構建。

        (2)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社會融入感知,增強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身份認同。研究發(fā)現,當新生代農民工比較好地感知到城市的社會融入時,可以彌補其身份認同的矛盾與困惑,從而緩解其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的問題。因此,政府有關部門要特別重視引導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社會,采取有效舉措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融入感知。包括改革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使新生代農民工享受與市民相同的待遇;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開放城市公共資源供新生代農民工使用;引導社區(qū)的包容文化,搭建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居民之間的互動與交往平臺;調動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建設的積極性,增強其城市的主人翁意識等。

        (3)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整體文化水平,引導新生代農民工秉持正確的消費觀。實現身份認同的構建有多種途徑,外顯性的高可見性返鄉(xiāng)消費只是其中的路徑之一,加強其教育型的文化消費支出,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資本積累,也可以幫助新生代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會,以實現城市社會的身份認同。因此,新生代農民工自身應該轉變消費觀念,增加提升自身技術技能和文化水平的文化消費內容,將消費的重點由外顯性消費轉移到提升自我技術技能內涵的文化消費上來,積累自身在勞動力市場上的人力資本。政府各級主管部門也應該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多渠道引導新生代農民工轉變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扭轉消費理念與消費結構,以實際收入水平為依據進行理性消費,減少新生代農民工的炫耀性消費和沖動消費。

        3.研究不足及展望

        本文對新生代農民工返鄉(xiāng)消費問題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在未來的研究中不斷修正和完善。第一,本文缺少對影響新生代農民工返鄉(xiāng)消費的其他因素的控制,比如宏觀經濟發(fā)展水平、地域消費文化與消費觀念、家庭人口結構特征等;第二,新生代農民工返鄉(xiāng)高可見性消費其背后的心理動機是比較復雜的,本研究著重研究了身份二元性、身份重構動機與社會融入感知對新生代農民工返鄉(xiāng)高可見性消費的影響,未來研究會進一步加以完善,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返鄉(xiāng)消費行為做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寧. 消費與認同——對消費社會學的一個分析框架的探索[J]. 社會學研究, 2001 (1): 4-14.

        [2]嚴翅君. 長三角城市農民工消費方式的轉型——對長三角江蘇八城市農民工消費的調查研究[J]. 江蘇社會科學, 2007 (3): 224-230.

        [3]梁庫, 金曉彤, 佟金昱. 我國新生代農民工春節(jié)返鄉(xiāng)消費特征分析——以冀北橫河村“90后”群體為例[J]. 經濟視角(上旬刊), 2014 (8): 1-3.

        [4]梁彩花, 周金衢, 張瓊. 返鄉(xiāng)農民工炫耀性消費行為的社會心理分析[J]. 廣西民族研究, 2010 (4): 170-174.

        [5]金曉彤, 崔宏靜, 李茉. 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型文化消費對務工收入的逆向作用機制分析——基于全國31省份4268份調查問卷[J]. 農業(yè)技術經濟, 2014 (9): 79-88.

        [6]鮑德里亞. 消費社會[M]. 劉成富,等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48.

        [7]王寧, 嚴霞. 兩棲消費與兩棲認同——對廣州市J工業(yè)區(qū)服務業(yè)打工妹身體消費的質性研究[J]. 江蘇社會科學, 2011 (4):90-100.

        [8]KERWIN C, HURST E, ROUSSANOV N.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rac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 124(2):425-467.

        [9]汪佳佳. 城鄉(xiāng)二元體制下農民工消費行為“兩棲性”探究[J]. 青年與社會, 2013 (7): 240-241.

        [10]金曉彤, 崔宏靜. 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認同建構與炫耀性消費的悖反性思考[J]. 社會科學研究, 2013 (4): 104-110.

        [11]金曉彤, 楊瀟. 新生代農民工與同齡城市青年發(fā)展型消費的比較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 2016 (2): 13-22.

        [12]王天營, 沈菊華. 對中國城鄉(xiāng)居民身份二元性及災區(qū)經濟重建的思考[J]. 經濟問題, 2008 (9): 46-48.endprint

        [13]郭星華, 李飛. 漂泊與尋根:農民工社會認同的二重性[J]. 人口研究, 2009 (6): 74-84.

        [14]孔祥利, 張欣麗. 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民工二元性收入及差距對其消費的影響[J]. 財政研究, 2014 (12): 58-61.

        [15]楊宜音. 新生代農民工過渡性身份認同及其特征[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 (5): 76-85.

        [16]王春光. 新生代農村流動人口的社會認同與城鄉(xiāng)融合的關系[J]. 社會學研究, 2001 (3): 63-76.

        [17]錢正武. 農民工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J]. 調研世界, 2005 (12): 29-31.

        [18]王雨磊. 工人還是農民——消費對于農民工身份認同的影響分析[J]. 南方人口, 2012 (4): 39-45.

        [19]COMAROFF J, COMAROFF J. Millennial capitalism: first thoughts on a second coming[J]. Public Culture, 2000, 12(2):291-343.

        [20]楊嫚. 消費與身份構建:一項關于武漢新生代農民工手機使用的研究[J].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1(6): 65-74,110-111.

        [21]余曉敏, 潘毅. 消費社會與“新生代打工妹”主體性再造[J]. 社會學研究, 2008 (3): 143-171,245.

        [22]周蕓. 山寨手機與青年農民工群體的城市身份建構——來自文化視角的分析[J]. 蘭州學刊, 2010 (1): 77-81.

        [23]覃明興. 移民的身份建構研究[J]. 浙江社會科學, 2005 (1): 88-94.

        [24]盧小軍,孟娜.代際差異視角下農民工社會融入研究——基于大連市的調查[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36-40,46.

        [25]李培林. 流動民工的社會網絡和社會地位[J]. 社會學研究, 1996 (4): 42-52.

        [26]張斐. 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人口研究, 2011 (6): 100-109.

        [27]魏后凱, 蘇紅鍵. 中國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研究[J]. 中國人口科學, 2013 (5): 21-29,126.

        [28]溫忠麟, 張雷, 侯杰泰. 有中介的調節(jié)變量和有調節(jié)的中介變量[J]. 心理學報, 2006 (3): 448-452.endprint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精品国产a毛片久久久av|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少妇|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观看|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看| 亚洲无人区乱码中文字幕动画|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黄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肥臀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亚洲不卡高清av网站| 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网址2022 | 水蜜桃精品一二三| 亚洲性综合网| 欧美激情国产亚州一区二区| 日本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1页|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 亚洲AⅤ樱花无码| 日韩十八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最新| 国产a√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杨幂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噜噜噜| 最全精品自拍视频在线| 无套内内射视频网站|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在线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女同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av一区二区| 男男受被攻做哭娇喘声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