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勁楠
初秋,周末,我陪同愛人,約上朋友前往高塘鄉(xiāng)去賞一種奇特的花。本來,賞花應該在春天,或在夏天,畢竟“生如夏花般絢麗”,“夏花”猶可賞。秋風漸起去賞花,似乎不合時宜,可前一段時間,很多人都去看了這種花,朋友圈到處在傳,電視媒體也在報道,我想去看這種花,有跟風的心理,也有一探究竟的好奇,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被這花名深深吸引,這花被稱作是彼岸花。
一路風塵一路顛簸,來到高塘鄉(xiāng)花卉苗木基地。上山后往左有條岔路,林生憑感覺把車往岔路上開。不久后,我看到了那樟樹林下的一團團妖艷的火紅,因為我們來的時節(jié)較晚,許多花已凋零,但仍然可見那殘陽如血的嬌艷,我急呼:“彼岸花,彼岸花!”
下車后,我們邊走邊看,感覺極其眼熟,其實這花我們都曾看過,我妻子說這是“老虎花”,一個很霸氣的名字。我在記憶中努力搜尋,想起童年時在家鄉(xiāng)的野地里確乎看到過這花,那時,我們稱之為“灶雞花”,一個很土氣的名字。林生說,這種花是開在墳地上的,人們稱它為“死人花”,一個很晦氣的名字。這樣一說,大家都不愿意在花地里留影了。而一旦被稱之為彼岸花,便大大提升了花的品位,也讓人頓感其內涵深刻,這也是我想來看彼岸花的內在緣由。為什么這花被稱為彼岸花呢?
現(xiàn)在求知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上網搜索,同行者在林間賞花時,我搜索到了:彼岸花,佛教名為曼珠沙華,意思是開在天界的紅花,傳說此花是接引之花,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由于彼岸花在花落后葉才生,花和葉具有不能見面的特性,因此,被稱為無義草,被認為是無情無義的花。也有人煽情的用它來比喻沒有結果的愛情,可是佛家卻說“即使愛情沒有結果,彼岸仍會開出盛放的花朵”。
俗話說:紅花也要綠葉扶??蛇@種花卻與葉終生不得見,更不可能相“扶”一生,所以它被賦予了深刻的佛教內涵,還被人們演繹出一個彼岸輪回的凄美愛情故事:相傳以前有兩個分別叫做“彼”和“岸”的人,他們互相傾慕,想要結為百年之好,卻違反了天條,天庭降下懲罰,給他倆下了一個無比狠毒的詛咒,讓他們分別變成一株花的花朵和葉子,卻要“有花不見葉,葉生不見花,生生世世,花葉兩相錯”。無數(shù)輪回后,佛將這花種在彼岸,因此叫作彼岸花。
相傳人死后要走上黃泉路,這路上就盛開著大片大片的彼岸花,彼岸花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遠看就像用血鋪成的地毯,紅得似火,因而被喻為“火照之路”。經由此路來到忘川河,河旁有塊三生石,上面刻著“早登彼岸”四個字,你可以在石上刻下你今生最愛的人和來世你想等待的人的名字。忘川河上只有一座橋,那就是奈何橋,奈何橋盡頭有個望鄉(xiāng)臺,是最后遙望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地方。望鄉(xiāng)臺旁邊有個孟婆,手里提著一桶孟婆湯,是用忘川水熬成的,也叫忘情水,每個人來到這里,孟婆都要問你是否喝碗孟婆湯,喝下去了就會忘記一生的愛恨情仇。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心甘情愿地喝下,有太多的癡情種,忘不了曾經深愛過的人,為了來生再見,選擇不喝此湯,跳入忘川河,歷盡劫難,千年以后才能投胎轉世。但是,千年之中受盡折磨的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你最愛的人一次次過橋卻無法相見,千年以后,他已不記得你,你也不再是他的最愛。“給我一杯忘情水,換我一生不傷悲,就算我會喝醉,就算我會心碎,不會看見我流淚……”這首《忘情水》是我最喜歡唱的一首歌,和妻談戀愛時,她最喜歡聽我唱的也是這首歌,現(xiàn)在我更深地理解了這首歌的寓意與內涵。其實,忘記是療傷的最好方法,“大喜不若大悲,銘記不如忘記”??v然你為愛等了千年,換來的只不過是“花葉兩相錯”,正如同彼岸花那與生俱來的悲催:分分合合不過是緣生緣滅,緣盡卻不散,緣滅卻不分——“花開彼岸本無岸,魂落忘川猶在川”。
看過很多次花,也看過很多種花,都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只是在這初秋的晌午,去看了這成片成片即將凋謝的彼岸花,只因了解了此花彼岸輪回的凄美傳說,我的心為之震撼。此花情深義重,卻被認為無情無義,要面對莫名的誤解;此花為死亡之路裝點風景,卻被視為不吉不祥,須承受無端的指責;此花為愛而生、生而為愛,卻注定有緣無份、無果而終,而缺少真心的祝福……彼岸花開,紅塵有愛;花開彼岸,愛在輪回。我們都是凡塵中的凡夫、俗世中的俗子,不能妄談三生,不會奢談愛情,但我們要懂得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
花開彼岸,情系此生?!簦ㄗ髡邌挝唬航魇〉掳部h廣播電視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