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座裝滿空調的大樓有沒有讓你頭皮發(fā)麻?上面這朵美麗的蓮蓬會不會讓你汗毛起舞?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可能患上了密集恐懼癥。
密集恐懼癥又稱密集綜合癥、多孔恐懼癥等。病癥包括,看到、靠近、甚至想到密集排列的幾何形狀,特別是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的非常小的孔狀或者長方形的東西,就會感到心悸、惡心、頭暈、出冷汗、起雞皮疙瘩……
奇怪的是,這種現(xiàn)象直到2009年才被“發(fā)現(xiàn)”。當時,紐約一位大學生在臉譜開了專頁,講述自己厭惡看到密密麻麻的小東西。沒想到,這立刻引發(fā)了相當一批人的關注。后來,在Reddit、Instagram等網頁也出現(xiàn)了專門的論壇。
再后來,專家開始研究,試圖理解恐懼癥的誘因,并逐漸提出了幾種理論。
但是也有人仍然認為,密集恐懼癥根本不是病,只是在社交網絡上竄紅的一個現(xiàn)象而已。目前密集恐懼癥還沒有得到心理醫(yī)生行業(yè)承認,因為沒有確診標準。
但是,2013年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將近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密集恐懼癥。
杰夫·科爾博士是該大學大腦研究中心的視覺科學家,阿諾德·威爾金斯教授是視覺壓力研究世界頂級專家之一。
他們兩人一共訪問了286名成年人,發(fā)現(xiàn)其中16%以上都表示討厭看到密集排列的小幾何形狀,特別是孔狀。
這些人看到此類“冒犯性圖案”時會心跳加快、心率不穩(wěn),大腦中負責處理視覺的那一部分高度活躍。嚴重的會感覺汗毛聳立,其中一位患者甚至“惡心、全身劇烈顫抖”。
科爾博士和威爾金斯教授認為,厭惡這些形狀及其分布規(guī)律可能是人類的一種防御機制。因為許多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動物—比如蜘蛛、蛇、蝎子—都有類似的斑點、體紋。
厭惡、排斥,是進化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適應和調整實現(xiàn)自我保護。
參與研究的一位密集綜合癥患者好像證實了這種說法。他最厭惡藍環(huán)章魚,而藍環(huán)章魚釋放的毒素足以致成年人于死地。
研究人員搜集了一些毒性最強的野生動物的照片,包括水母、蝎子、毒蛇、蜘蛛。在對這些動物身上的圖案加以分析、對比后發(fā)現(xiàn),這居然和密集恐懼癥患者討厭的圖案很相似。
結論?人類躲避劇毒動植物的壓力最后可能演變成了密集恐懼癥。
英國肯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提出另一種解釋:密集的斑點、孔洞很像一些傳染疾病留下的后果,比如天花、麻疹、傷寒。多孔恐懼癥患者可能從日?,F(xiàn)象中看到與致命疾病的類似之處。
厭惡、排斥可以幫助人類躲避傳染性疾病。
威爾金斯教授提出的另外一種解釋是:怕不怕,關鍵要取決于那些孔洞或者圖案的分布規(guī)律。他說,即使一些沒有密集恐懼癥的人也不喜歡那類密密麻麻的圖案。
他說,那類讓人視覺不舒服、眼睛疲勞、頭痛的圖案都有類似的數(shù)學屬性,人的大腦不能有效地處理這些數(shù)學屬性,解讀需要耗費更多氧氣。
大腦活動占用人體20%的能量,所以,人本能地會爭取把大腦活動保持在最低限度。
其實許多恐懼癥可能都和保護機制有關,它可以讓我們規(guī)避掉一些對我們生命的威脅。比如恐高癥,可以保護我們不從高處掉下來摔傷;各類昆蟲恐懼癥可以保護我們不被叮咬。
但是,現(xiàn)代人仿佛可以患上各種各樣的恐懼癥。恐懼癥清單越來越長,引發(fā)部分人質疑其真假。認為某些奇怪的恐懼癥根本不是病的人可能會說,網上討論煽風點火,沒病的人也被暗示了。
密集恐懼癥,是不是病、能不能治?或許還需要更多研究再下結論?
(摘自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編輯/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