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梅 郭 鳳(濰坊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山東 濰坊 262700)
建筑實訓館資源在制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丁艷梅 郭 鳳(濰坊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山東 濰坊 262700)
以建筑實訓館已有的教學資源為平臺,針對《制圖》課程的教學特點和黑板教學效果不佳的幾個難點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嘗試和研究。結果表明,現場實物實訓教學方法直觀明了,行之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速度,改善了教學效果,是一條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
高等教育;土木工程;教學方法;制圖;建筑實訓館
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實訓基地-建筑實訓館,是濰坊科技學院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辦學理念重要的標志性舉措之一。實訓館將不同建筑材料的各類構件、構造與做法全部外露,比如基礎、墻體、樓梯以及鋼筋、馬牙槎、抹灰層等均進行實體展示,達到了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目的,為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畫法幾何與土木工程制圖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建筑實訓館建設為土木類所有師生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
教材內容多而教學學時少的矛盾是各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畫法幾何及土木工程制圖》(以下簡稱《制圖》)也不例外[1,2,3]。
在大土木的背景下,按照《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yè)規(guī)范》對知識點的要求,《制圖》涵蓋了畫法幾何、制圖與識圖,有二十章之多,其中制圖與識圖包括了AutoCAD的基本用法及二維和三維繪圖,有鋼筋混凝土結構識圖和鋼結構識圖,還有房屋建筑、橋梁、涵洞、隧道和水利工程的識圖內容[4,5,6]。
培養(yǎng)計劃中《制圖》課程的總學時僅為64學時,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要完成如此龐雜的課程內容,讓學生掌握制圖識圖的基礎知識,客觀上存在較大難度[7,8]。
受隱蔽工程的影響,建筑工程的許多構件的實物在日常很難看到,黑板教學枯燥,利用實訓館把建筑構件外露的特點,對《制圖》課程做了一些教學嘗試,證明效果很好,擇其一二,以饗讀者。
利用實訓館中的條形基礎(圖1a)進行現場教學。簡單講解條形基礎的概念功能,然后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通過現場觀察和尺寸測量,并根據“三等關系”完成條形基礎三視圖(圖1b)的繪制;根據剖面圖和斷面圖的形成規(guī)則完成基礎建筑施工圖(圖1c)和結構施工圖(圖1d)的繪制。
結合圖1b分析條形基礎的線面關系,以條形基礎最上面一個平面為例,該平面在正面和側面的投影分別為一條直線,在水平面投影為一矩形,根據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規(guī)律可知該平面為水平面,同樣根據正面和側面投影的Z坐標值都相等可知該平面為水平面。結合實體圖和三視圖進行線面分析,清楚明了。
知識點:1)點線面的關系;2)鋼筋與混凝土的關系;3)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的區(qū)別,還附帶了解了條形基礎的功能。
圖1 條形基礎圖
圖2 獨立基礎
《制圖》中畫法幾何部分的線面關系分析是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內容,僅僅在黑板上學生對于線與線、線與面以及面與面的關系很難理清楚,受直觀視覺影響,常造成讀圖和繪圖中的錯誤。例如圖2b獨立基礎軸測圖中直線AB、BC和CD近似一條直線,很多同學不理解這三條線的空間位置關系。到了實訓館,這個難題迎刃而解,直線AB與直線CD相互平行,且都是鉛垂線,而直線BC為一般位置直線;通過分析三視圖(圖2b)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AB和CD的三面投影都為“一點兩直線”,符合垂直線的投影規(guī)律;根據“點在哪個面,垂直哪個面”的原理可知兩條直線都是鉛垂線,而直線BC的三面投影為三條斜線,符合一般位置直線的投影規(guī)律。
平面類型和平面位置關系分析同樣是很多同學面臨的難題。例如分析圖2b獨立基礎軸測圖中的平面類型時,圖中平面M和Q比較容易分析,兩平面相互平行,且都屬于正平面,但分析平面N和P的類型卻較難。從圖2b中三視圖可知,平面N和P的三面投影都為“兩框一斜線”,根據“框在哪個面,垂直哪個面” 的原理可知,N平面為側垂面,而 P平面為正垂面。
實訓館內裸露的框架梁板柱節(jié)點(見圖3)形象展現在同學面前,使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教材中如圖3a所示的內容中虛線和三視圖表達的含義,同時掌握了各種位置平面和直線的投影特性和相互位置關系,提高了學生讀圖能力,并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
圖3 梁柱節(jié)點
以飄窗(圖4a)為例。在設計圖中,常僅用平面圖和剖面圖來表達飄窗的空間關系,用黑板講解詳圖的形成,學生很難理解。
借助于實訓館的實物(圖4b),窗框、窗臺、墻體以及窗頂、窗框、過梁等的空間關系一目了然;反過來,讓學生把飄窗實物用繪圖知識表達出來,完成平立剖設計圖,加深飄窗空間概念的建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4 飄窗
表1 學生作業(yè)情況
圖5 學生作業(yè)情況對比圖
利用隨機原理,從本屆和上一屆學生中各抽取10名,分別對其5次的作業(y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對比過程見表1,統(tǒng)計結果見圖5。分析表明,本屆學生作業(yè)成績?yōu)?A)和良好(B)的人數明顯高于上一屆,即借助于實訓館的課程教學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了《制圖》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事實證明,利用實訓館進行授課,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
對實訓館的教學資源在《制圖》課程教學中進行了開發(fā)嘗試。通過讓學生現場丈量構件尺寸,合理選擇比例和圖幅,完成構件的三視圖、剖面圖、斷面圖以及構件配筋圖等的繪制,充分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與繪圖能力,加深了學生對《制圖》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識,證明了實訓館是教學互動的良好平臺。
[1]葉建華.畫法幾何與土木工程制圖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3):75-77
[2]董祥.應用型本科土木專業(yè)計算機繪圖教學實驗[J].高等建筑教育,2010,(04):101-107
[3]鄭文亨.關于《土木工程制圖》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9):21-22
[4]朱育萬,盧傳賢,朱建國.畫法幾何及土木工程制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苑晨丹,董鴻飛,高亮,張立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土木工程制圖課程的改革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3):180-181
[6]李春柳,朱天志,李冰心.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制圖課程改革設計案例[J].科技資訊,2015,(22):160-161
[7]王柳燕,趙柏冬,張曉范,朱江.以就業(yè)為導向整合建筑制圖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02):136-137
[8]陳濤,徐光耀,龐亞新.對工程制圖課教學改革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06): 142-143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architecture training stadium resources into engineering drawing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drawing” and the effect of black board teaching is not good,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attempted and studied by taking the existing teaching resources of architecture training stadium as a platfor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of practical training on site is intuitive and it has good effects in the teaching course, it can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t also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speed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so it’s worth popularizing.
higher education; civil 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s; drawing; architecture training stadium
TB23
B
1003-8965(2017)04-0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