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飛龍
驚鴻一霎,轉(zhuǎn)眼間流年偷換。我們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年少無知到青春懵懂,每個人,都在走著一條成長的路,都留下一道成長的痕跡。成長的過程,有艱辛,有痛楚,有掙扎,有叛逆……只有經(jīng)歷了風雨和苦難,才能獲得成長。
在遼闊的亞馬孫平原上,生活著一種叫雕鷹的雄鷹,它有“飛行之王”的稱號。它的飛行時間之長、速度之快、動作之敏捷,堪稱鷹中之最,被它發(fā)現(xiàn)的小動物,一般都很難逃脫它的捕捉。
但誰能想到,那壯麗的飛翔后面卻蘊含著滴血的悲壯?
當一只幼鷹出生后,沒享受幾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經(jīng)受母鷹近乎殘酷的訓練。在母鷹的幫助下,幼鷹沒多久就能獨自飛翔了,但這只是第一步,因為這種飛翔只比爬行好一點。幼鷹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訓練,否則,就不能獲得母鷹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鷹把幼鷹帶到高處,或樹邊或懸崖上,然后把它們推下去,有的幼鷹因膽怯而被母鷹活活摔死。但母鷹不會因此而停止對它們的訓練,母鷹深知:不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孩子們就不能飛上高遠的藍天,即使能,也會因難以捕捉到食物而被餓死。第三步則充滿著殘酷和恐怖,那些被母鷹推下懸崖而能勝利飛翔的幼鷹將面臨著最后的,也是最關(guān)鍵、最艱難的考驗,因為它們那正在成長的翅膀會被母鷹殘忍地折斷,然后再次從高處推下,有很多幼鷹就是在這時成為悲壯的祭品,但母鷹同樣不會停止這“血淋淋”的訓練,因為它明白,孩子們在經(jīng)受痛苦磨煉的同時,也在構(gòu)筑著它們生命的藍天。
有的獵人動了惻隱之心,偷偷地把一些還沒來得及被母鷹折斷翅膀的幼鷹帶回家里喂養(yǎng)。但后來發(fā)現(xiàn),那被喂養(yǎng)長大的雕鷹至多飛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來——那兩米多長的翅膀已成為累贅。
原來,母鷹是否“殘忍”地折斷幼鷹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決定幼鷹未來能否在廣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關(guān)鍵所在。雕鷹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強,只要在被折斷后仍能忍著劇痛不停地振翅飛翔,使翅膀不斷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則似神話中的鳳凰重生一樣,將能長得更加強健有力。如果不這樣,雕鷹也就失去了這僅有的一次機會,它也就永遠與藍天無緣了。
沒有誰能幫助雕鷹飛翔,除了它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遼闊而美麗的藍天,也都擁有一雙為翱翔藍天作準備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氣和希望,但我們的翅膀也同樣會被折斷,也同樣會變得疲軟無力,如果這樣,我們能忍受劇痛拒絕憐憫,永不墜落地飛翔嗎?
(摘自《人生十六七》2003年第6期)
◤賞析
母鷹用近乎殘忍的訓練為孩子未來的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鷹如果不能抓住機會,它也就永遠與藍天無緣。由鷹及人,文章告訴我們:成長之路要自己去走,每個人都擁有自己遼闊而美麗的藍天,也都擁有一雙為翱翔藍天作準備的翅膀;不管外界條件如何,成功最終只能靠自己。
(褚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