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京
讓崇高之花開遍天臺
文/湯京
【編者按】崇高,并非英雄、偉人的代名詞,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走進崇高、擁有崇高的精神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境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承擔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意志、文化素質、創(chuàng)業(yè)進取精神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所以不能忽視崇高的教育價值。
新的一年,《青春期健康》雜志社將繼續(xù)圍繞傳播崇高理念,報道校園先進事跡,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校園活動方面與走進崇高研究院進行合作,旨在為青少年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起到指導作用。
“青年者,國家之魂?!鼻嗌倌暝趯W習和生活之外,要鍛煉健康的體魄,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更要不斷塑造精神和信念的力量。要時刻記得提醒自己:“今天你崇高了嗎?”才能讓我們在追尋中升華,在思考中成熟,在歷練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天臺縣“走進崇高”踐行基地授牌儀式
2016年春季,天臺縣人民政府從“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引入了“走進崇高”理念,把它融入到當地的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當中。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走進崇高”的理念猶如一顆種子在天臺大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崇高校長”鄭志湖、“崇高少年”張靜初、“崇高護士”張柳敏……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凝聚成公民道德建設的精神群雕,激蕩著正能量……
2016年年初,時任副縣長的葉玲君同志帶領教育局相關人員,先后前往山東棗莊、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總部考察學習,將“走進崇高”定為全縣育人工作的主題和目標,這既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精神,又順應了當前社會價值取向的主流方向,更迎合了天臺“和合文化”的傳承個性。
回來后,天臺縣立即成立了以縣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全縣崇高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育人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天臺縣教育系統(tǒng)“走進崇高”踐行活動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縣委縣政府高舉崇高旗幟,全面鋪開“走進崇高”踐行活動,積極搭建實踐平臺,真正把崇高植入廣大人民群眾心里,讓崇高之花在天臺遍地盛開,絢爛多彩。
2016年4月20日,天臺縣召開“走進崇高”踐行活動動員會,進一步健全了多部門參與的德育工作機制。會議確定,全縣將以“走進崇高”為主線,以落實德育常規(guī)為基礎,以“四德五心”建設為重點,積極打造崇高干部、崇高校長、崇高教師、崇高家長、崇高學生,力爭用2~3年的時間,不斷豐富德育內容,創(chuàng)新德育方法途徑,形成與教育現(xiàn)代化相適應、富有天臺特色的“崇高德育”工作機制,構建起中小學縱向銜接,學校、家庭和社會橫向溝通,德育與諸育有機融合的工作體系。以建立“走進崇高踐行基地”和“走進崇高示范基地”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設一批具有知名度、影響力的德育品牌學校。
2016年5月17日,全國首個“走進崇高”推廣示范中心在天臺建立,并舉行授牌儀式。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原政委、走進崇高研究院顧問張文臺上將,國防大學原副政委、走進崇高研究院名譽院長李殿仁中將,研究院院長賀茂之少將,研究院政委孫南京少將,中國航天第十二研究院院長薛惠鋒,中國航天第十二研究院黨委書記郭京朝出席活動。縣直屬各單位分管領導、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負責人、走進崇高踐行基地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民兵應急連代表、縣紅十字會、紅心社代表等參加了授牌儀式。會上,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向我縣27所中小學、兩個鄉(xiāng)鎮(zhèn)、一所醫(yī)院共30家單位授予“走進崇高”踐行基地牌匾,天臺縣教育局成為全國首個“走進崇高”推廣示范中心,天臺縣委、縣政府被授予推廣組織獎。
全縣推廣“走進崇高”理念,以教育為根,以崇高為魂,以和合為美,高舉崇高大旗,把“走進崇高”踐行活動融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當中,政府真心實意為民辦實事,以黨的公仆精神來鍛鑄天臺縣崇高形象,給有著深厚“和合文化”底蘊的天臺人民以時代的引領,精神的航標?!白哌M崇高·筑夢路上”中小學生演講比賽、“走進崇高·我心中的最美教育人”教師演講比賽、“走進崇高·做個有擔當的醫(yī)生”宣誓儀式、“走進崇高·做人民的好公仆”等系列活動在全縣各中小學、醫(yī)院、鄉(xiāng)鎮(zhèn)機關、各社會團體蓬勃開展。
2016年5月30日,經“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牽線搭橋,天臺縣人民政府與中國航天系統(tǒng)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在京舉行全面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簽約儀式。天臺中學獲準設立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名字命名的“錢學森班”,11月10日,中國航天第十二研究院在天臺中學設立“錢學森班“并舉行授牌儀式。旨在踐行錢學森教育思想,凸顯大師科學精神傳承,與天臺中學教育理念相結合,科學與人文并舉,科學與藝術融合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構建系統(tǒng)的“錢學森班”科學培養(yǎng)體系。激勵學生志存高遠、報效祖國,鼓勵更多的學生報考航天專業(yè),進一步促進創(chuàng)新領軍人物的培養(yǎng),積極探索教育創(chuàng)新之路。
2016年11月7日、8日,天臺縣邀請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專家咨詢委員田建國走進天臺干部學堂,為天臺近千名干部作“走進崇高·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從嚴治黨的首要任務”的專題培訓,為全縣中小學校長作“走進崇高·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的專題講座。通過講座和培訓,真正讓廣大黨員、干部、教師和群眾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從而在精神上崇高起來。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走進崇高”踐行活動的“重頭戲”。天臺縣結合青少年的特點,不斷深化“走進崇高”主題教育,拓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重點的道德實踐,全面加強中小學德育體系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各項工作全面落到實處,在廣大青少年中引起積極的反響。
一是造濃“崇高”氛圍。一方面,打造務實高效的機關。深化“五型機關”建設,規(guī)范行政職能,提高行政效能,推進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構建決策科學、執(zhí)行高效、監(jiān)督有力的教育行政管理體系,為學校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另一方面,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充分發(fā)揮文化對育人的浸潤和陶冶作用,全面實施“一校一品”工程,通過“核心價值觀三進活動”“大禹紀念歌傳唱活動”“經典誦讀活動”“廉政文化進校園”等活動,引領校園風尚。利用時事欄、報刊、文化墻、廣播、網絡以及校史館等教育載體,挖掘古代、近現(xiàn)代及當代一切崇高的人和事,豐富“崇高德育”的內涵。加強“三風一訓”建設,推進“美麗校園”“快樂校園”“幸福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快樂成長的精神家園。
二是打造“崇高”隊伍。第一是,厚“政德”樹正氣。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要求機關干部樹立“用心服務”之志,開展優(yōu)質服務、高效服務,通過“優(yōu)秀科室”“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的評選,全面提升機關形象。第二是,尚“師德”強素質。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要求校長樹立“用心辦學”之志,在全縣校長中開展“學習鄭志湖,爭當好校長”活動;要求教師樹立“用心育人”之志,在全縣教師中開展“兩個假如”(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大討論活動,爭做“四有”教師。配齊配優(yōu)班主任、德育導師、心理健康教師、政教主任(德育主任)和團隊干部,通過專家講座、培訓研討、案例評選、主題觀摩等加強業(yè)務培訓。廣泛開展“最美校長(教師)”“師德標兵”“優(yōu)秀班主任”等評選活動,積極選樹身邊的典型。第三是,重“家德”正觀念。完善家校聯(lián)系長效機制,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開設家長學校,建立家校通網絡平臺,等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識,端正家庭教育觀念,幫助家長樹立“用心養(yǎng)教”之志,積極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
三是開好“崇高”課程。一方面,規(guī)范實施國家德育課程。開好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德育課程,使國家德育課程成為傳播“崇高精神”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突出天臺山的地域特色,積極開發(fā)富有特色的校本德育選修課程,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優(yōu)秀鄉(xiāng)土文化作為強化學生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家鄉(xiāng)意識的切入點,推進中小學特色課程教育。共開發(fā)《天臺山文化啟蒙》《寒山文化》《珠文化》《和合文化》等20多門有特色的拓展課程和選修課程。
四是豐富“崇高”載體。以養(yǎng)成教育為切入點,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在落實德育常規(guī)的基礎上,確定行為習慣養(yǎng)成、志愿服務、勞動教育、環(huán)保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勵志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10大主題,每月突出“一個主題”,涵蓋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構建起序列化、層次化的“崇高德育”活動體系,全面培養(yǎng)具有“崇高精神”的年輕一代。各學校在縣級統(tǒng)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了具體的活動方案。各大主題教育活動,以“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記心中”活動為總攬,緊扣時代脈搏,以“唱讀寫畫講演展”形式,重點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三大主題教育,既讓學生肩負起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是深化“崇高”體驗。整合設計“走進崇高”實踐活動,重視升旗儀式、入隊入團、成人禮等儀式教育,加強團、隊組織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重視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各種節(jié)假日、紀念日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勝古跡、家風家訓館參觀,積極參加“陽光助殘”“五水共治”“爭創(chuàng)全域旅游示范區(qū)”“關愛留守兒童”
等公益活動,培育學生家國情懷。
天臺縣以“神秀天臺”和“天臺微教育”等微信公眾平臺為信息發(fā)布主體,實現(xiàn)信息動態(tài)傳播,構建微信“三級群”,聯(lián)合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28個縣級重點部門以及屬地重點社會組織微信公眾號,宣傳推介“走進崇高”踐行過程中涌現(xiàn)出的先進典型,使正能量迅速裂變形成網狀覆蓋,引導廣大群眾向先進典型看齊。
一是崇德向善激發(fā)正能量。來自天臺縣街頭小學的12歲女生張靜初,在一次由城里返回鄉(xiāng)下老家的班車上,遇一阿婆暈車嘔吐。小女孩一路默默照顧,不單幫老人擦拭衣服上的臟物,還清理了車座及地板。小女孩的善舉被一個清明返鄉(xiāng)的鄉(xiāng)賢用手機記錄了下來。這溫馨的一幕,從朋友圈到《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頭條,贏得了無數網友的點贊。網友這樣評論她:“真的很佩服,我自己吐了,都嫌棄自己,真的做不到這樣?!敝芸偫碓貢o東將軍為她題詞,北京“退休工人”給她所在的學校送來了價值4.6萬元的書籍,演員張靜初為她點贊,阿里公益基金給她獎勵,縣政府授予她“崇高少年”的稱號,還專門召開表彰會進行表彰。2016年11月23日,她被團省委、省文明辦、省少工委評為“美德少年”。就在前幾天,也是街頭小學的一個小學生,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婆婆在垃圾桶里翻殘留食物,就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一個面包送給這位老婆婆。
二是愛崗敬業(yè)涌現(xiàn)新楷模。在教育界,崇高校長鄭志湖,從教39年,掌舵天臺中學22年始終如一日,在他的帶領下,學校躋身省一流名校行列,成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在妻子患病的7年里,為了不耽誤學校工作,鄭志湖將妻子安排在學校簡陋的休息室,悉心照顧了兩年。而后,妻子轉到縣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接受治療,“醫(yī)院——學?!眱牲c一線成為他的生活軌跡。盡管如此,他還堅持每天在校工作超過12小時。在師生面前,鄭志湖始終保持著從容,而親人患病的煎熬和痛楚,自己默默承擔。在天臺,鄭志湖成為愛崗敬業(yè)的典范,收獲了當地群眾英雄般的敬意。他先后獲得了省特級教師、省功勛教師、省首批教育科研型校長等榮譽稱號,2011年7月被評為浙江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2012年,縣委、縣政府授予他“天臺教育突出貢獻獎”,他當即將全部獎金20萬元捐給學校,設立教育獎勵基金。2016年,獲聘第十屆國家督學,成為浙江省基礎教育界首次受聘此職的校長。2016年12月13日,在臺州市教育大會上,他被臺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突出貢獻獎”,獲得50萬元獎金。2016年,天臺教育系統(tǒng)掀起了向鄭志湖學習的熱潮,全縣教師以鄭志湖為榜樣,堅守崗位,傾情奉獻,涌現(xiàn)出一批批教書育人的優(yōu)秀楷模。在醫(yī)療衛(wèi)生界,崇高護士張柳敏,在產房為38歲的高齡產婦助產,在產婦出現(xiàn)臍帶脫垂的危急情況下,她全程半趴著用手經產道托住胎兒頭部,直到15分鐘后胎兒安全出生。她的舉動被同事用手機記錄了下來,經當地媒體跟蹤報道后,感動了無數的網友,從而她成為百姓心目中的“最美助產士”。
表彰大會
三是愛心救助唱響主旋律。天臺縣建立了全省首家網絡公益聯(lián)盟,通過網絡匯集整合社會愛心資源,宣傳、鼓勵、倡導、集聚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的網友,搭建新風傳播大平臺,“愛心社團”遍地開花,為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提供幫助。比如我縣赤城街道通過組建網絡救急愛心社這樣一個全新的互助模式,為折翼家庭插上了新生的翅膀。目前,該街道已在30多個村居(社區(qū))成立了網絡救急愛心社。各愛心社快用、巧用、善用網絡,通過QQ群、微信、微博等,及時做好救助對象信息發(fā)布、愛心發(fā)動、幫扶等工作。5個村(居)的愛心社發(fā)起網絡救急活動,籌集善款100多萬元,成功幫扶5個困難家庭渡過難關。
在“走進崇高”理念的引領下,天臺縣點燃“凡人善事”的星星之火,發(fā)揮道德榜樣作用,人們爭相“走進崇高”,好人好事成為時尚。據天臺縣委宣傳部的一則數據顯示,2016年天臺縣涌現(xiàn)出20多名有一定影響力的“崇高人物”。而全縣30個走進崇高踐行基地中,絕大部分都被評為省、市級文明單位。其中,天臺中學是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天臺職業(yè)中專是浙江省中職教育德育示范基地。
榜樣的力量在群眾的心中落地生根,通過巡講、巡演、展覽、報告會等形式,大力宣傳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引導人們做道德良知的守護者、傳承者、踐行者,使道德模范的社會效應進一步放大,激發(fā)起全社會向美、向善、向上的力量。與此同時,天臺縣正在進行的“最美”“好人”“模范”的評選。學習、關愛、崇尚和爭當道德模范,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火紅旗幟,顯示出“走進崇高”踐行活動的強大生命力。
崇高無止境,走進崇高永遠在路上。在以后的漫漫教育路上,天臺縣將以“走進崇高”踐行活動為主載體,以中小學校園為主陣地,堅持立德樹人,通過主題報告、座談會、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文藝會演、圖片展覽等形式,深入推進“走進崇高”踐行活動。同時,選樹一批崇高典型,評選一批示范基地,發(fā)展一批踐行基地,讓崇高之花開遍天臺大地,讓崇高精神永駐人心。
(作者系浙江省天臺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走進崇高天臺推廣中心主任)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