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 要:在國際經濟學研究和宏觀經濟政策管理的理論綜述與統(tǒng)計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人民幣匯率存在傳遞效應。同時通過對人民幣匯率傳遞效應進行進一步研究,總結出人民幣匯率傳遞效應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性與非對稱性。再次通過對人民幣匯率傳遞效應不完整性以及非對稱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人民幣匯率的表現(xiàn)形式能有效解釋現(xiàn)階段國際貿易收支關系、貿易條件變化以及通貨膨脹變化,通過2015年8月人民幣匯率傳遞效應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從而導致人民幣一定程度的貶值可有效證實上述論點。本文就人民幣匯率傳遞效應的不完全性與非對稱性具體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從而加快改革發(fā)展的腳步,促進經濟發(fā)展形式的整體改變。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研究報告;傳遞效應;措施
有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人民幣以及其它流通貨幣的匯率制度選擇、資本流動程度可對國內經濟的發(fā)展、運行、走向以及國內政策獨立有效性、國際收支、個貨物價格水平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通常來講,貨物價格之間的變動程度與錢幣匯率存在較大程度的聯(lián)系,我們將上述變化模式成為匯率傳遞效應[1]。有經濟學的相關學者早在1977年較為系統(tǒng)的提出了匯率傳遞的具體概念,在《匯率變動轉化以本國貨幣表示進口價格水平變動以及以外國貨幣表示出口價格水平變動影響程度》中可明顯得知,匯率傳遞程度可直接對國內經濟政策產生影響,通過合理的控制匯率傳遞程度可對通貨膨脹程度進行有效控制,并保持國際收支平衡[2]。
就我國目前經濟運行體系而言,宏觀經濟變量走勢與宏觀經濟政策措施正在隨社會形勢的不斷轉變而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在現(xiàn)階段社會經濟的大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下,對人民幣匯率傳遞效應采用相應的控制改善措施,對我國整體的經濟運行體系與宏觀調控具有重大意義。
一、匯率傳遞性質
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名叫做Krugman的經濟學學者就提出“按市場定價”的理論,該理論已經出現(xiàn)就引發(fā)了學術界的關注,該理論中包含了對貨幣匯率傳遞的基礎特征分類,主要分為匯率傳遞的不完全性與貨幣匯率的非對稱性[3]。目前,隨著我國科學、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在國際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人民幣匯率傳遞現(xiàn)象已受到多國的學者的關注與研究。本文就匯率傳遞的不完全性與貨幣匯率的非對稱性進行綜合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一)匯率傳遞的不完全性
匯率傳遞的不完全性主要是早期對匯率問題的研究方向,而匯率傳遞的研究主要是對國內外貨物價格采用經濟學理論進行對比分析。從Krugman提出“按市場定價(PTM,Pricing to Market)”的理論中明確指出:若市場中商品集中度較高,各貨物之間的替代程度就會相應較低,各廠商可綜合分析現(xiàn)階段的市場因素對貨物進行定價。上述做法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匯率傳遞對經濟效應產生的影響,由此出現(xiàn)了匯率傳遞的不完全性[4]。但市場中存在‘價格調整會對市場后期集中的貨物份額產生影響的事實,因此,在匯率產生變動時,參照匯率具體變動程度將貨物價格進行合理的調整,不會對貨幣匯率傳遞產生過大影響[5]。但目前社會中,大部分商家都不會考慮國內外匯率問題,出現(xiàn)了不按匯率變化對貨物價格進行調整的情況,此時匯率的變動便不會直觀的反應在市場各類貨物的價格中,由此出現(xiàn)了匯率傳遞不無安全性的情況。從另一個角度來講,Mann在“匯率波動時間對匯率傳遞率的影響程度”相關研究論文中住處,持久的匯率變動能使匯率傳遞率不斷提高,兩者之間影響因素呈正相關。同時,Mann的研究中還提出了價格具有粘性的思想,而后有學者Obstfeld與Pogoff在Mann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新開放宏觀經濟學,他們認為,如果對國外出口的商品均按照本國實際商品價格進行定價,則相關貨幣匯率的傳遞性是完整的,不會由其他因素產生任何影響,若價格參考進口國家的貨物價格進行綜合定價,相關貨幣匯率的傳遞性就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6]。綜上所述,匯率傳遞的不完全性可通過國內市場商品價格的變化程度參考,同時還可通過國內外商貿價格變化程度進行分析。
(二)匯率的非對稱性
近年來,隨著大量經濟學者對匯率傳遞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匯率傳遞是非對稱的”這一觀點。以我國人民幣實際價值為例,若人民幣發(fā)生貶值后又出現(xiàn)升值情況,某樣貨物價格波動可能不明顯,也可能產生劇烈波動。在人民幣回歸貶值前的匯率時,該商品的價格可能與對應時期的價格,總得來說,兩者間只存在模糊的對應性,不存在絕對的對應性[7]。Pollard與Coughlin在二十一世紀初提出了可能引起匯率出現(xiàn)非對稱傳遞的4項假定因素。具體有市場份額說、生產轉化說、數(shù)量限制說、菜單成本說。我國的曹偉、倪克勤2010年在Pollard與Coughlin的基礎上提出可第5種假說,即市場結構說,當出口國具有一定的商品壟斷能力時,而此時進口國貨幣匯率出現(xiàn)升值情況,出口商可能會適當提升進口價格,而維持數(shù)量的不便,以此來維持自身的利潤不受影響[8]。以上述理論為依據(jù)可得知,匯率傳遞并非對稱的額,即可推斷出,在人民幣升值、貶值的過程中,我國向國外進口商品價格不受影響。
二、人民幣匯率傳遞研究
早在2001年,卜永祥就使用協(xié)整與Phillips-Hansen兩階段方法就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動態(tài)平衡的具體影響進行分析,他從長期的研究中得知,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與國內零售物品價格與生產價格水平有較大程度的影響,且對生產價格水平的影響更甚。在之后的5年,畢玉江、朱鐘棣應用誤差修正模型就我國人民幣匯率變化程度對國外進口商品價格的影響程度進行具體分析得知,進口價格的變化與人民幣匯率變化存在較為密切的關系,切波動較為明顯,無規(guī)律性,無確切比例信息[9]。經大量數(shù)據(jù)研究證明,匯率波動1個百分點,商品價格最高可波動1.92個百分點??偟膩碚f,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主要會對國內各項商品與生產價格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同時對進口與出口商品的價格產生影響。我國相關學者通過對匯率傳遞的不完全性與非對稱性進行研究,證實了人民幣確實存在匯率傳遞的不完全性與非對稱性。endprint
三、對于人民幣匯率不完全非對稱模式下的對策
(一)完善市場決定機制,有序進行賬戶開放
從改革開放到如今的30多年來,我國一直專注于改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就現(xiàn)今社會經濟形勢來看,人民幣仍會通過賬戶、資本以及金融賬戶對國內各商品與生產價格產生影響,在如今資本賬戶陸續(xù)開放的情況下,匯率的變化常??赏ㄟ^多個途徑對國內外價格水平產生影響。因此,為減少匯率對國內外價格水平的影響,應完善市場決定機制,并杜絕外匯市場對我國市場經濟進行干預,提高人民幣匯率的預期管理能力。減少如美元升值的外部因素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不利影響。針對資本賬戶開放應徹底分析賬戶的開放時期、開放形勢與開放程序,充分發(fā)揮資本賬戶開放的潛在優(yōu)勢,減少因資本賬戶開放可能引起的經濟分風險,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
(二)穩(wěn)健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
因美、歐、日等多個大國間接影響干預,我國目前外匯儲蓄美元化的現(xiàn)象仍舊較為突出。通關上述報告可知,在我國人民幣未實現(xiàn)世界流通之前,其匯率傳遞將長期受到不完全性與非對稱性的影響。因此在制定相關的貨幣政策時,將匯率潛在的不完全性欲非對稱性進行綜合考慮,后制定確立政策采用保持貨幣幣值穩(wěn)定,并有效的促進國內經濟迅速發(fā)展。在制定相關的貨幣政策時,需對通貨膨脹影響因素進行考慮,由于人民幣具有不完全傳遞的性質,貨幣當局應重點關注人民幣匯率由單一進行雙向波動的區(qū)間對通貨膨脹的有影響,通過穩(wěn)健的貨幣管理政策針對通貨膨脹的現(xiàn)象進行綜合管理,使國內經濟能力長時間穩(wěn)定的增長[10]。
(三)加強改革建設,促進經濟轉型發(fā)展
因我國自身處于發(fā)展中,在對外貿易時占有權較小。即在出口有價值貨物相應較少,對外需求有價值的貨物相應較多。而在該模式長期影響下,我國常常進口一些高科技物品,對外的需求所產生的經濟效應大多都由本國承擔。因此在人民幣當前所處的背景下,應加快改革建設腳步,促進經濟發(fā)展,通過不斷的高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外貿條件,提高人民幣在世界中的比重,減少匯率變動風險。
四、結論
綜上所述,人民幣匯率在當前世界的大背景下存在不完全性與非對稱性的特點,目前可采取完善市場決定機制,有序進行賬戶開放、穩(wěn)健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加強改革建設,促進經濟轉型發(fā)展等策略改善人民幣匯率的現(xiàn)狀,提高人民幣在世界貨幣中地位。
參考文獻:
[1]龔樸,黃榮兵.外匯資產的時變相關性分析[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8,28(8):26-37.
[2]沈國兵.美中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匯率關系:實證分析[J].當代財經,2005,(1):43-47.
[3]崔昊,霍強.人民幣匯率不完全和非對稱傳遞--理論、特征及對策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0):70-74.
[4]任兆璋,寧忠忠.人民幣匯率預期的ARCH效應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12):83-88.
[5]陳云,陳浪南,林魯東等.人民幣匯率與股票市場波動溢出效應研究[J].管理科學,2009,22(3):104-112.
[6]趙志君,李睿.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擴展與人民幣匯率動態(tài)[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37(12):57-65.
[7]萬解秋,歐陽易.經濟新常態(tài)下人民幣匯率動態(tài)調整的策略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16,(5):9-17.
[8]孫柏,李小靜.基于GARCH類模型的人民幣匯率非線性依賴關系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6,(1):41-47.
[9]馬敏捷,馬德功.出口退稅對人民幣匯率及外匯儲備影響機制實證分析——基于1996-2014年的數(shù)據(jù)[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89-98.
[10]羅孝玲,史碩.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匯率與匯率預期的互動效果——基于Markov區(qū)制轉換VAR的實證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6,(6):67-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