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心目中,理想的男人形體應當是肩寬腰窄,上身呈倒三角形,所謂虎背蜂腰是也,筋肉隆起,充滿了力量感;女人的形體應當是削肩細腰,曲線婀娜,充滿了柔性美。如今的“健美比賽”,男人女人都是展示肌肉,許多人只是看個稀罕;相比之下,跳健美操的男女形體,倒是令人們向往。于是,各種鍛煉形體的機構(gòu)如雨后春筍,吸引了許許多多渴望青春留駐的中青年男女。
然而,這形體鍛煉卻似乎和老年人無關(guān)。許多老年人認為,自己年老遲暮,日薄西山,腰背佝僂、步履蹣跚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練不練形體無關(guān)緊要。其實謬也。
王希巢,南宋末年人,在中國道教史上也算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在綿州沖虛觀出家,主要著作是《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經(jīng)解》,至今仍是道家經(jīng)典之一。傳說老子一氣化三清,其中玉清為天寶真君,上清為靈寶真君,太清為神寶真君?!毒盘焐裼裾陆?jīng)》自然是靈寶真君的經(jīng)卷。王希巢做經(jīng)解,就像朱熹注“四書五經(jīng)”一樣權(quán)威。道家有內(nèi)修、外修之分,內(nèi)修者注重修神,外修者注重修形,就像《笑傲江湖》中的華山派分為劍宗、氣宗一樣。王希巢是主張形神同修的,他認為那些僅注重于內(nèi)修者把形體看作是“臭皮囊”,視若“塵垢秕糠”,自以為是“了達之士”,其實是“終身無成”,與死人沒有分別。
其實古人所說的形體和現(xiàn)在人所理解的形體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古人說的形體主要是人的體質(zhì),比如說王希巢談到要愛護自己的形體,首先提到的就是“暑不當風,夏不臥濕,坐久傷骨,勞久傷筋”;進而推理到“動容周旋,無一時不愛也”;要“始于愛形,終天踐形”。就是說一舉一動、每時每刻都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其受到傷害。當然,古人說的形體也包括外形,比如說《黃帝內(nèi)經(jīng)》就說:“故養(yǎng)神者,必知形之肥瘦?!彼哉f愛護形體,首先是防病,身體健康;同時還應當包括外形的矯健與完美。
說到防病保健與養(yǎng)生的關(guān)系,人所共知,不必贅言。但說到外形的健美與養(yǎng)生的關(guān)系,有些人就感到莫名其妙。其實很簡單,養(yǎng)生和王希巢的修仙一樣,需要形神共養(yǎng)。老年人注重形體,雖不說男人虎背蜂腰,女人體態(tài)婀娜,但起碼要做到?jīng)]有腰間的“救生圈”,腰桿挺直,行動自如,走起路來步履矯健。這會讓你像老夫子說的那樣“不知老之將至”。相反,腰背佝僂、步履蹣跚則時時刻刻提醒你已經(jīng)老了。
的確,當你和年輕人一起疾行于湖邊路旁時,當你和姑娘們一起活躍在瑜伽課上,真的會使你忘記自己的年齡。年輕的心態(tài)當然是有利于養(yǎng)生的。
不要認為老了就不會有好形體??纯?0歲的施瓦辛格在《空難余波》《劫數(shù)》中展現(xiàn)的形體,你大有努力的必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