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官
摘 要 在城市化的發(fā)展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糧食種植成為城市建設的一部分。水稻栽培引起人們的重視,促進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對現代化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影響?;诖耍瑢λ驹耘嗉夹g的使用條件進行分析,研究水稻栽培技術推廣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保證能在多個方面實現技術的有效使用。
關鍵詞 水稻;栽培技術;推廣;應用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4.012
推廣與應用水稻栽培技術,能夠促進水稻產量的提升。先進的水稻栽培技術,需要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實現合理的產業(yè)布局,促使水稻栽培示范區(qū)域的實現,保證水稻生產獲得更高產量。因此,在水稻栽培過程中,需要結合相關的實施條件,對推廣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推廣對策,保證能夠提供有效的栽培技術,以獲取更高效益。
1 水稻栽培技術的實施條件
1.1 基本條件
在水稻栽培技術使用期間,基本條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氣候條件,水稻的種植需要豐富的雨水,來維護水稻初期的快速生長。所以,在種植水稻期間,要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保證其產量。二是土壤條件,水稻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基于測土配方原則,保證氮肥、磷肥與鉀肥的平衡使用,維護土質的疏松性,充分合理地使用有機肥,以保證為水稻的高產提供重要條件[1]。
1.2 栽培技術的途徑
第一,選擇高產、優(yōu)質的雜交水稻品種,以促進糧食的高產性。第二,培育高壯秧,為產量的提升提供基礎條件。期間,為了促進壯秧的有效生長,可以使用旱育技術,使用沼液肥,保證減少爛秧的產生,控制好時間,以促進技術的充分利用。第三,除草與病蟲害防治。除草工作需要在插秧前進行。還要對其預測,并為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維護水稻的安全生長。在選擇農藥時,為了避免其受到人體傷害,可以選擇甲維鹽、吡蟲啉等,減少亂用藥,以保證防治的效果[2]。
2 水稻栽培技術推廣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水稻栽培技術在實際使用期間,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如水稻的灌溉條件和使用的排水設施還比較落后,從而影響水稻產量;當處于雨水、洪水季節(jié)時,無法及時排出稻田里的水;當處于干枯季節(jié)的時候,稻田無法吸取養(yǎng)分,導致稻田葉子枯黃;機械化的管理方式和勞動力落后。一些農戶還在使用傳統(tǒng)的播種方式,無法促進機械化方式的全方位使用,勞動力不足,從而影響水稻產量。水稻的種子、農藥以及除草劑種類更為多樣,但對于其中的新產品,一些農戶無法真正認識,也未準確選擇,從而在整體上,帶來較大困難[3]。
3 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
3.1 機械化插秧技術
對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進行推廣,需要分析其中的影響因素。在近幾年不斷發(fā)展過程中,農業(yè)結構與農業(yè)經濟發(fā)展、農業(yè)勞動力不斷轉移,從事農業(yè)勞作的農民沒有體會到使用機械化插秧技術的優(yōu)勢。同時,受傳統(tǒng)思想的限制,認為機械化插秧技術不如人工插秧。機械化插秧技術的使用也不夠完善,主要是一些地區(qū)使用的機械設備不夠健全,還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出適合該地區(qū)的插秧技術。單門單戶的水稻種植模式受到的影響,在當前的農業(yè)生產中,機械化的插秧育秧技術和規(guī)劃生產存在較大矛盾[4]。
所以說,實現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促進高效性與標準性的生產條件十分必要。水稻栽培技術的使用,能夠促進糧食產量的提升,也能保證水稻生產更為規(guī)范,從而在提升農業(yè)生產水平基礎上,實現農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同時,使用水稻栽培技術,也能控制苗數,促進其通氣、通風,以保證對病蟲害的控制。
3.2 旱育稀植技術
水稻旱育栽培技術的使用,在我國已經得到有效推廣。尤其是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的使用,能夠實現較強的抗逆性,并減少爛種爛秧的現象。還要選擇具備耐寒性強的插秧,降低勞動強度,并達到節(jié)約成本的作用。但是,水稻旱育方法與傳統(tǒng)的栽培技術不同,在使用期間,還需要注意到一些問題。首先,對旱育稀植秧田的選擇,要選擇在地勢高、土層更為深厚以及土壤肥沃地區(qū),保證排灌性更為優(yōu)越。還要實現精細播種,達到適時早播的目的。例如:育大苗1 m2的常規(guī)播種量在150 g左右,雜交稻在80 g。育中苗每1 m2的常規(guī)稻播種量在200 g
左右。還要嚴格控水,促進壯秧的更好培育。在播種工作中,當田間水浸沒稻苗根部的時候,需要進行移植,維護其干燥性。還要全方位地觀察秧苗,促進其保溫性[5]。
3.3 水稻田間管理技術
水稻旱育壯秧工作,能夠為水稻的有效種植提供重要條件。所以,促進田間管理工作的執(zhí)行,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水稻產量。田間管理工作的執(zhí)行,能夠對秧苗產生的黃葉現象控制,實現壯枝、增加粒重、維護水稻的種植期。同時,對肥料進行管理,控制灌溉水的需求量,能夠達到有效的病蟲害防治目的。執(zhí)行有效的水分管理工作,當水稻插秧完成后,根部的吸肥能力較弱,也會增加蒸騰作用,因此,在插秧完成后,要為其提供充足水源,保證將水面控制在苗高的1/2,以免其不會被水淹沒。并且,水分管理也能促進秧苗的積極生長,促進化肥吸收能力的提升,從而降低葉片的蒸騰作用。但是,稻苗在分化與開花期間,也不能使水層過深,以免下部的根莖強度降低。為了避免后期倒伏,可以將根莖控制在10~15 cm[5]。實現肥料管理工作,當水肥返青后,施肥量也會不斷增加。隨著田間溫度的不斷降低,土壤養(yǎng)分釋放數量減少,從而導致養(yǎng)分供給不足。所以,需要利用氮肥、尿素以及硫酸銨等,并按照一定比例對其控制,保證能將其調控到水稻田中。一般情況下,在土壤肥力較高的區(qū)域,要盡量少施肥,在土壤肥力不夠的區(qū)域,為其多施肥。如:長穗期是水稻施肥的關鍵時期,所以,在施肥過程中,要對天氣、季節(jié)、品種以及生長情況進行分析,以免影響整體效果。進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在種植水稻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是預防潛葉蠅、稻瘟病等。一般情況下,對于藥劑的使用,可以利用高效、低毒殘劑,尤其是三環(huán)唑、多菌靈等。如果發(fā)現有負泥蟲,也可以利用掃帚將其掃去。
4 結語
隨著水稻種植規(guī)模的不斷增加,推進新型水稻栽培技術,將促使其效果的實現。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推廣與應用,不僅能為現代農業(yè)產業(yè)的提升提供重要條件,也能提高水稻的生產水平。
參考文獻
[1]楊鳳嬌.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16(24):149.
[2]曲春禮.試論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J].新農村(黑龍江),2016(24):42-43.
[3]馬云.水稻栽培技術與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24):187.
[4]吳曉清.水稻栽培技術對發(fā)展水稻高產的影響探討[J].農技服務,2015,32(11):75.
[5]施玉珍.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J].農業(yè)與技術,2015,35(16):127-12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