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郭冀華
水上古村落—大塘漁村
圖文|郭冀華
沒有冰涼的青石板路,沒有古老精美的石牌坊,沒有錯落有致的古民居,更沒有巍峨雄偉的古城樓。然而,佛山三水大塘到處都是縱橫交錯的水道、水清沙幼的河灘,河灘上小漁船星羅棋布。傍晚,停泊江面的漁船上燃起裊裊炊煙,伴隨著煙雨,展現(xiàn)出一派獨特的嶺南水鄉(xiāng)景象。
古老的水上漁村停滿小漁船。而漁村里的居民無論吃、喝、捕魚以及住宿都在那小小的漁船上。每天清晨,都會看到一些年過花甲的老婆婆使用一艘由兩塊大塑料泡沫板拼湊成的“小舢板”送小孩上學。在大塘的古老漁村,這種塑料泡沫板拼湊成的“小舢板”是當?shù)貪O民往來漁船與河灘的特殊交通工具。這些所謂的“小舢板”一般呈四方形,為使其堅固耐用,漁民還使用木料把塑料泡沫包裹起來,從表面上看就像是一大塊木板浮在水面上。這種在河灘和漁船之間不斷穿梭來往的“小舢板”在古老的漁村里自然而然地形成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線。
北江河里盛產(chǎn)著鮮美的黃沙蜆,在古老的水上社區(qū),到處可見勤勞的漁民在河灘上架起爐灶炒蜆,他們把黃沙蜆炒熟后,先在河水里架起漁網(wǎng),然后用竹笸籮在漁網(wǎng)上來回攪動,等到黃沙蜆的殼與肉分離后,只要把竹笸籮一沉一拉,那么蜆肉就會全部掉到魚網(wǎng)上去。這些黃沙蜆肥美鮮甜,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北江河里還盛產(chǎn)著各種各樣的魚蝦,漁民們在河灘上搭上竹架曬魚干。這些魚干的做法是先添加生油和姜煮個半熟,然后再掛在竹架上曬干,有些漁民還能把魚骨全數(shù)清理,在吃的時候感覺分外甘甜。
大塘水上社區(qū)的漁民主要是靠捕撈魚蝦為生,他們依靠小型漁船外出捕魚,部分甚至遠渡到肇慶、東莞、中山和江門等地作業(yè)。這些長年漂泊在外的水上漁家,每到清明和春節(jié),都會返回大塘水鄉(xiāng)。清明節(jié)是拜祭先人的節(jié)日,而春節(jié)則是最為重要的合家團圓的日子。在這些節(jié)日里,回來度假和休整的漁船會有過千艘?;剜l(xiāng)的船只一下子使得整個漁村熱鬧非常,從漁村中的油金橋橋頂往下觀看,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的漁船更是無比壯觀。
漁村的老人們年輕時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的風風雨雨,與水結下深情,到晚年有條件上岸了,依然不舍得離開,他們以船為家,是珠江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每到上學時,孩童會由長輩接送
停滿漁船的水上社區(qū)
夏日的淺灘上,是孩子們戲水玩樂的好地方
生活在水上的孩童,在還未學會走路前,就已經(jīng)學會了游泳
在漁船停泊的淺灘上,就是河蜆的產(chǎn)地,只要用特制的網(wǎng)兜捕撈,就能有好收成
捕撈河蜆后,漁民會在灘涂上把河蜆炒熟。漁民養(yǎng)的雞也會在一旁偷食。這些食河蜆長大的雞可以賣出高價錢,是漁民不可忽略的收入來源
河蜆炒熟后,漁民用竹籮把熟透的河蜆裝好,然后放在河水中不斷旋轉攪拌,這樣可以使河蜆的殼和肉分離
處理好的河蜆,老太太準備挑到市場上出售
河蜆的肉與殼分離后,只要把竹籮在河面中快速下沉,河蜆的肉就會上浮,這時只要快速拉開竹籮,河蜆肉再下沉時就能落在事先準備好的網(wǎng)兜上,河蜆的肉和殼就能完美分離開
漁民把捕獲的魚曬干,可以使魚獲保存更長時間
逢年過節(jié),漁民都會殺雞,豐富伙食
生活在水中的漁民都信奉海神爺,每次遠行捕魚前都必須誠信祭奠,祈求平安
大塘漁民的衣食住行都在小漁船上,就是晾曬衣服,也在河面上進行
這個婆婆今年70多歲了,從姑娘時到現(xiàn)在一直沒有離開過船,家人叫她上岸不要干了,她不愿意,惟有讓她住在船上,每天煮飯給家人吃
小修小補的漁船會直接在河面上架高來進行,不再上岸處理
修船時,漁民們會齊心合力,把漁船推上岸,先曬干,然后再作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