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姜明燈
天堂之約
圖文|姜明燈
杭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yù)。與她初次相識還要追溯到三十幾年前單位組織的杭州之旅,那時給我留下的只是諸如“三潭印月”、“白堤”、“雷峰塔”、“靈隱寺”等一些零星景點名字的記憶罷了。
前幾年,心底一直萌生出想去杭州細(xì)細(xì)品味一番西湖的想法。真是天遂人愿,上個月在杭州受邀參加了兩次全國性活動。這兩次活動,我放棄了專業(yè)相機(jī),放棄了直奔景點的游玩方式,只帶一部手機(jī),沿著西湖漫步其間,任由思維的放縱,晚上住進(jìn)靈隱寺里面,用心靈零距離感受西湖的山水之美與神秘寺院里的真正靜謐之韻。
西湖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城,中涵綠水,波平如鏡,自然條件得天獨(dú)厚。她周邊的山不高,卻俊朗神秘。她手臂一彎,就把西湖攏在了懷里,守住了心靈的綠蔭,坐擁了這里的美麗。
西湖雖算不上大,但幽微靈秀,靜逸柔美。登高望遠(yuǎn),長堤臥波,小島搖綠。亭臺樓閣點綴其間,藍(lán)天碧水映印成趣,薄霧如紗夢迷離。透過這層飄渺的霓裳,你是否瞥見她隱約外瀉的春光,深湖微瀾的美艷?你是否感受到她容納江流的氣度,舉重若輕的成熟?無怪乎人們把西湖比作杭州的眼睛,那是因為他們讀懂了她的靈動深邃;無怪乎蘇軾吟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那是因為他品出了西湖的絕妙韻味。
西湖之水,百看不厭。無風(fēng)的日子,平靜得猶如一面新娘出嫁上妝時而被擦拭的明鏡,岸邊倒映著花草垂柳和悠悠漫步的行人。那些似錦的繁花,婀娜多姿的柳條,滿面喜悅的容顏,往來不息的身影,所有的異彩紛呈全都游浮在這一湖碧水之中,似乎是在向另一個世界呈現(xiàn)著人世間的美妙。當(dāng)云涌風(fēng)起時,湖水開始躁動起來,柳條輕拂水面,輕盈的鳥兒貼水低飛,圈圈漣漪仿佛搖晃出了西湖的心事,影影綽綽。湖中的水,蕩漾著晨霧夕陽,涵納著天光云影,牽引出了人們對另一個世界的幻想,那白云的背后想必就是天堂。
西湖之畔,我輕松漫游。日光時時被柳葉裁得支離破碎,也被蕩漾的湖波化作零星亮點。舉目四望,除了金燦燦的陽光,便是滿眼的翠綠。山是綠的,樹是綠的,甚至湖面也被淋上油油的綠漆,閃爍著妖艷的波光。
垂柳樹下,腳步不時不聽使喚,時時駐足湖邊楊柳岸邊,看美麗在階前流淌,聽小鳥在枝頭歡唱。絲絳曼舞纖腰,錦鱗清游戲波。掬一捧水盛在手里,輕灑在臉上,讓氤氳的水氣從張開的毛孔滲入每一寸肌膚,隨血液流遍全身,沁入心脾,讓身上的每一個細(xì)胞都享受一絲清爽,一份愜意。
我鉆進(jìn)湖邊的樹林,信步小徑,心靈逐漸被那仿若跳躍著的綠色吸引。當(dāng)那純潔的綠盈滿雙瞳,思緒也隨著柳絮飄蕩。此時的你會被眼前的美景所折服,甚至心醉神怡,分不清自己是否是置身于傳說中的仙境。剎那間,似乎塵世間的一切繁蕪都被過濾,沒有悲,沒有苦,只有靈魂在曼舞。
眾人皆知,靈隱寺是中國著名佛教寺院,也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最后一晚,大賽組委會安排我們住在靈隱寺,我心底一陣竊喜。寺院對于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而言,可謂神秘而不可測。
雖只住一夜,我充分用足了早晚有限的時間,漫步寺院的每個角落。當(dāng)夜幕輕輕降臨之時,靜美的月兒停歇在寺院上空,清灰的月色灑滿整個寺院,每座廟宇的窗口,透出淡淡的紅黃色燭光,蛙鳴蟲叫聲和著寺院特有的禪意音樂,走在青石板道上,越發(fā)感覺到寺院的靜謐幽深。此時的我身心已被這天界佛國所融化,靈魂仿佛來到佛國天界。
西湖,是一幅天然圖畫,是一首美妙的詩篇,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此刻,我才真正深深地體會到了開篇那句話的含義:“上有天堂,下有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