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榮 袁榮輝
摘 要:本文試驗時采取的主要反應材料為丙烯酸、異丙烯基聚氧乙烯醚等,合成保坍型聚羧酸減水劑,并測試其性能,結果顯示:羧基酯結構減水劑具有更強的混凝土分散性能及保持力,促進減水劑應用性能的提高。
關鍵詞:保坍型聚羧酸減水劑;合成;性能
聚羧酸減水劑的保坍性、減水性均比較高,且綠色環(huán)保,超高性能混凝土配置過程中,首選材料即為此種減水劑。因此種減水劑的分子結構具有比較強的可設計性,優(yōu)化組合不同功能結構單元后,制備出來的聚羧酸減水劑功能較為特殊。不過,聚羧酸減水劑實際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混凝土坍落速度損失過快等,還需要在合成時注意避免,以提升其使用性能。
1 試驗材料及儀器
1.1 材料及儀器設備
原材料:工業(yè)級丙烯酸(AA),異丙烯基聚氧乙烯醚(HPEG),試劑級過硫酸銨,分析純采用亞硫酸鈉、衣康酸(IA)、順酐(MAL),自制保坍助劑。
試驗材料:水泥、砂子、石子、減水劑。
儀器設備:恒溫水浴鍋、數(shù)顯電動攪拌器、電熱鼓風干燥箱、試驗用混凝土強制式攪拌機等。
1.2 減水劑的合成
將適量去離子水、HPEG、MAL、IA加入到四口瓶中,升溫過程中進行攪拌,以使其溶解;完全溶解后,亞硫酸鈉溶液加入其中,再進行10min的攪拌,接著將視線混合好的保坍助劑、AA、鏈轉移劑溶液滴加到溶液中,分別進行3h、3.5h的滴加,反應溫度保持在60℃,完成滴加后,溫度繼續(xù)持續(xù)60min,加堿中和,對pH值做出控制,保證在7.0±0.5,新型保坍型聚羧酸減水劑得到[1]。本文在合成時合成兩種減水劑,分別標記為PC-1、PC-2。
1.3 性能測試方法
①凝膠色譜:分離時,以0.1mol/L硝酸鈉溶液作為流動相、凝膠狀多孔性填充劑為固定相,減水劑樣品(固含量40%)稱取1.1ml,利用0.1mol/L硝酸鈉溶液6ml溶解,得到凝膠色譜圖;②表面張力測試:測試前,利用去離子水配置不同濃度的減水劑溶液,分別為0.2%、0.5%、1.0%、1.5%、2.0%、2.5%、3.0%,完成后進行表面張力測試,每個濃度測量3次,取平均值;③Zata電位:測定水泥漿體的Zata電位,采用儀器為顯微電泳儀;④測試水泥凈漿流動度: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的方法開展;⑤混凝土試驗:試驗參照規(guī)定標準進行。
2 結果與討論
2.1 凝膠色譜
保坍型聚羧酸減水劑合成時,使用了PC-1與PC-2兩種,凝膠色譜圖(圖1)顯示,色譜柱中注入聚羧酸分子后,通過淋洗液,先流出大分子,稍后出現(xiàn)小分子,因此,分子具有較大的分子量的就是聚羧酸減水劑,具有較大的峰面積及較高的峰高,峰面積比在95%左右,不過,在PC-2中,肩峰出現(xiàn),經分析,AA單體自聚物可能是較小的峰,或未參加反應的大單體為較小的峰,均具有較小的峰面積及較低的峰高,峰面積比3.5%左右。凝膠色譜結果表示,減水劑合成過程中,聚合反應時具有較高的單體轉化率的為PC-1。
2.2 表面張力
比較PC-1與PC-2濃度梯度發(fā)現(xiàn),處于0.2%~0.3%間,具體影響溶液表面張力的情況見圖2。由圖2可知,PC-1與PC-2表面張力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均為隨著濃度的增加而降低。溶液濃度≤1.0%時,兩種聚羧酸減水劑幾乎以相同的速度降低表面張力,但在1.0%~3.0%之間時,PC-1表面張力降低速度要大于PC-2,這說明,與PC-2相比,PC-1降低水的表面張力的作用更為明顯,更有利于減水劑分子對水泥表面作用的增加,促進水泥顆粒分散性提高目的的實現(xiàn)[2]。
2.3 Zeta電位
Zata電位測定結果表明,與PC-2相比,PC-1具有更好的分散水泥顆粒的性能,原因為羥乙酯結構為PC-1分子鏈中的結構,此種結構可將減水劑分子吸附、潤濕水泥表面的趨勢增大,從而增強粒子間因同種電荷導致的靜電斥力,使水泥顆粒的分散性提高。
2.4 水泥凈漿流動度
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PC-1與PC-2的水泥凈漿流動度逐漸的升高,反應90min時達到最高,之后開始降低。從PC-1、PC-2各自曲線的趨勢來看,PC-2的分散保持能力弱于PC-1,與PC-1的親水基羥乙酯相關。
3 結論
本研究中,合成聚羧酸減水劑包含兩種,經試驗可知,PC-1性能優(yōu)于PC-2,PC-1的保坍性能及抗壓強度均比較好,有利于水泥顆粒的分散,并使分散性能保持。
參考文獻:
[1]張栓紅,張磊,張學強,等.早強保坍型聚羧酸系減水劑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5(05):1454-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