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勛
[摘要]現(xiàn)在基本都是現(xiàn)澆的大體積混凝土,因此整個澆筑項目的條件比較復雜,這對于澆筑技術的需求比較高。大體積混凝土本身的體積要比普通混凝土要大,在澆筑的經(jīng)過中就需要許多的原材料。因此,大體積混凝土茌澆筑時的特征之一就是混凝土相對大的需要量,加強對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1、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特點
大體積混凝土的體積大,構造厚實,而且在澆筑時容易形成裂縫,因此在澆筑的經(jīng)過中一定要確保其整體性。通常狀況下需要混凝土實施連續(xù)澆筑,防止留下任何縫隙;后期的養(yǎng)護工作一定要做好,不然大體積混凝土就會發(fā)生一連串的問題,這對于整個項目而言都會形成非常大的影響。大體積混凝土在現(xiàn)實澆筑中水泥的水化熱量相對大,再加上混凝土的體積大,因此混凝土內部不容易散發(fā)熱量,而混凝土外部的熱量散發(fā)快,這就產(chǎn)生了溫差。溫差就會造成應力的出現(xiàn),應力就會造成混凝土發(fā)生裂縫,裂縫對于大體積混凝土而言是嚴重的質量問題。
2、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形成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時因為溫差的影響經(jīng)常會使大體積混凝土構造形成裂縫。①混凝土內部因素。大體積混凝土內部與外部的溫差不一樣而且差距相對大,所有會讓大體積混凝土形成裂縫;②其外部的因素。因為大體積混凝土構造的外部限制與混凝土各質點間的限制不一樣,妨礙了混凝土實施收縮形變,混凝土盡管具備高度的抗壓性,但是其抗拉力性卻很小。溫度一旦升高并超過大體積混凝土抗拉性承受的上限,那么自然就會形成裂縫。假如裂縫形成的寬度在計算或者在所許可的正常區(qū)域之內就不會對整體形成影響,但是隨著應用時間的延長這種狀況也要引發(fā)有關人員的注重,避免有大的事故出現(xiàn)。
3、控制裂縫的措施分析
①選取科學的配合比。在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經(jīng)過中,選擇混凝土配合比是一個重要的程序,因為造成裂縫的因素關鍵是水化熱散發(fā)不均,所以,想要控制裂縫的形成就一定要使水化熱的產(chǎn)生盡可能地降低。優(yōu)化混凝土配合比的目的就在于此。科學的配合比可以推動混凝土具備優(yōu)良的和易性與可泵性,使水與水泥的用量降低了。詳細而言,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要選取水熱化相對低的礦渣水泥,同時添加合理的粉煤灰,以增強可泵性與減少水泥用量:②對混凝土澆筑后的初始溫度進行控制。通過冷卻砂石的方法把混凝土攪拌溫度降低,從而使混凝土凝固時間延長,同時把澆筑的速度降低,以散發(fā)局部熱量;③拆模時間要嚴格控制。在拆模以前要把測溫工作做好,當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時,能夠實施拆模。但是,假如大于25℃的溫差,就一定要使用降溫措施,以讓內外溫差減少,之后才可以拆模。第四,把混凝土養(yǎng)護工作做好。
4、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技術
4.1防止出現(xiàn)施工縫
茌澆筑經(jīng)過中,一定要保證施工中不出現(xiàn)施工縫,鋪攤厚度要依據(jù)混凝土和易性和振搗器深度來擬定。在泵送混凝土中一定小于等于600mm的鋪雄厚度,而在非泵送混凝土中,要小于400mm的鋪攤厚度。在混凝土現(xiàn)實施工經(jīng)過中,單方水泥的用量是相對小的。合理添加外加劑的同時使攪拌時間延長,盡可能的控制在30min攪拌時間,同時要確保各類材料與外加劑的正確投放。
4.2分層連續(xù)澆筑
(1)混凝土澆筑時,完成第一層澆筑后,再實施第二層的澆筑。但要留意實施第二次澆筑以前,保證第一層澆筑的混凝土沒有初凝,并在這基礎上實施一層一層地持續(xù)澆筑,直到完工為止。同時在使用分層連續(xù)澆筑或者推移式連續(xù)澆筑時,最好縮短其層間的間隔時間,層間的間隔時間要比混凝土初凝時間要少,當中混凝土的初凝時間能夠經(jīng)過試驗來確定。(2)對混凝土實施澆筑能應用分層澆筑的技術,分層澆筑技術一般能分為全面分層、分段分層和斜面分層。全面分層是在第一層的澆筑完成了以后再實施第二層的澆筑,循環(huán)接替完成全部的澆筑工作,這種方案能有效地避免發(fā)生裂縫,如果形成了裂縫也能實施及時有效的修補,所以受到了普遍運用。(3)分段分層是從底層實施澆筑工作,當澆筑到必然的高度后就由第二層開始向后澆筑,使用這樣的技術所澆筑的層數(shù)非常多,在完成澆筑后第一層也沒有初凝,這種澆筑技術對長度、面積相對大而且略薄厚度的混凝土適用。(4)斜面分層澆筑就是由最下一層開始向上澆筑,關鍵應用于構造、長度為厚度3倍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里。值得留意的是,為了把澆筑質量提高,要對振搗程序實施嚴格的控制,在粗骨料沒有發(fā)生下沉狀況時實施振搗,把混凝土里面的氣泡排出,對振搗的時間也要提前計算好,讓漏振、過振和欠振問題獲得避免。振搗器插入混凝土下層要控制在5cm左右的深度,旨在避免混凝土中出現(xiàn)過振的狀況。完成振搗后,要根據(jù)合理的方法實施拔出,要控制好速度和時間。
4.3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是建筑項目施工程序當中特別關鍵的一項工作。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工作關鍵有:①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層溫度不可以大于20℃的差值,如果混凝土構造的抗裂能力足夠好,則要保持在20-24℃之間的溫度;②混凝土在拆模過程中,中心溫度與表層溫度之間、內部溫度以及外界氣溫之間要在20℃以下的溫差;③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廣泛使用內部降溫法來降低。內部降溫法關鍵是茌混凝土內部提前放入水管,在水冷卻的條件下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降低。澆筑剛完成時便能實施冷卻;④對混凝土表面施用保溫法,關鍵保溫材料有濕砂、草袋等。經(jīng)過對混凝土表面實施保溫,能達到散熱緩慢的效果,從而使混凝土的強度加強,使混凝土的內外溫差獲得有效的控制:⑤為了加強混凝土的抗裂性,通常在混凝土的表層布設抗裂鋼筋網(wǎng)片,加強混凝土的抗裂性,并且還可以對混凝土收縮經(jīng)過形成干裂實施有效的控制。
4.4加強混凝土澆筑過程質量控制
考慮到大體積混凝土整體性能要求較高,應盡可能采取一次性、連續(xù)性澆筑,依據(jù)項目特點、澆筑面大小、商混供應能力采用分層澆筑的施工方式,將澆筑面散熱性能充分利用,避免或減少裂縫在施工過程的出現(xiàn)。常用的分層澆筑方法有三種:全面分層、分段分層、斜面分層。其中分段分層適用于長度較大而深度不大的基礎,而斜面分層適用于長度不大深度較大的基礎。混凝土分層澆筑厚度控制在300~500mm為宜。
(1)混凝土澆筑宜從低的地方開始,沿長邊方向一頭向另一頭進行,采用大功率插入式振搗器進行振搗,隨澆隨振,振搗棒移動間距應小于50cm,振搗應“快插慢拔”,振搗時間以表面泛漿和不再沉落為度,不漏振、不過振。
(2)在大體積混凝土分段澆振完畢后,應在混凝土初凝前的1~2h內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粘結握裹能力,避免或減少因混凝土沉落而造成的內部裂縫,提升混凝土密實性、抗壓強度和抗裂性。
(3)混凝土分段振搗完成后,應用平板振動器壓振、抹光。
(4)混凝土澆筑振搗產(chǎn)生的泌水和浮漿應及時清除出界面,防止混凝土產(chǎn)生離析。
(5)混凝土澆筑時,設專人及時填寫施工記錄,做好試驗試塊。
為了減少大體積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的問題,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加強對于混凝土入模溫度的控制。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有效的實現(xiàn)對于澆筑溫度的降低,需要相關的技術作業(yè)人員采用低溫水、砂表面覆蓋等方法。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對于混凝土運輸時間的縮短,并將混凝土的初凝時間逐漸延長到5小時以上。再者就是在進行澆筑的過程中,需要逐漸減緩澆筑的速度,繼而由此提升混凝土熱量散發(fā)的速度,實現(xiàn)水化熱峰值出現(xiàn)的延遲,防止因溫度過高而出現(xiàn)了混凝土表面高溫狀況。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技術人員將混凝土入模的溫度控制在18攝氏度以下。
4.5加強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和溫度監(jiān)測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養(yǎng)護是防止混凝土開裂的重要手段,養(yǎng)護是混凝土施工必不可少的步驟,能有效保障混凝土成型質量、強度等特性,同時避免或減少出現(xiàn)混凝土裂縫。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的關鍵在于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盡量控制混凝土內外部存在的溫差,促進混凝土強度的良性發(fā)展,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產(chǎn)生、發(fā)展。大體積混凝土的保溫、保濕養(yǎng)護工作持續(xù)時間一般不得低于1 4d;用于保濕保溫養(yǎng)護的塑料薄膜、麻(草)袋需分層逐步拆除,應以混凝土的表層溫度與環(huán)境溫差小于20℃作為全部拆除控制指標: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N/mm2以前不得上人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本工程基礎采用覆蓋1層塑料薄膜加2層麻袋的復合養(yǎng)護方法。
結語:
隨著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獲得愈來愈普遍的應用,其施工技術難度大、項目條件繁雜,施工技術要求高。要充分認識澆筑技術和有關病害形成因素,使用科學的方式與施工工藝實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