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媚
摘要: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高層建筑的規(guī)模處于持續(xù)擴大的狀態(tài)。該類型的建筑在穩(wěn)定性、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遠高于一般建筑因此必須建設深基坑,并采用深基坑支護技術促使建筑基礎更加穩(wěn)定,應用該技術時應對地下水位、設計方案、支護形式、施工流程等多個方面加強管理,保障深基坑施工質量。本文就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
深基坑支護技術包括錨桿、土釘墻、攪拌樁等多種類型,其各自的特點及適用范圍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施工前必須詳細勘察施工區(qū)域的環(huán)境特點,選擇合適的技術類型,并做好基坑變形的監(jiān)測工作。開挖時應嚴格遵循基本的開挖原則,控制開挖造價合理停放設備避免因停放位置不當而破壞支撐系統。
一、施工特點
深基坑指深度超過5米的基坑,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設計、檢驗及支護等多項工作,這樣可保護周邊環(huán)境,并實現地下主體結構的安全施工,具體來說,深基坑支護施工主要有以下幾項特點。第一,增加基坑深度的目的是為了節(jié)省空間,并且在高層建筑規(guī)模越來越大的過程中對地下基礎施加了較大的壓力,因此必須通過增加基坑深度的方式加以處理。第二,支護工程會因地質及人文條件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即使在同一地方巖土性質的差異也會對支護工程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開挖時應具有針對性不能只是根據統一的施工準則,還要依據當地的環(huán)境特點及實際情況進行開挖。第三,高層建筑多處于市中心,人流量較大且交通擁擠因此在工程開展的過程中易被影響。第四,深基坑支護臨時性特點較為突出,因此部分單位未能準備充足的資金,并且未配置好安全設施導致施工過程中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并且整個工程實施耗時較長,容易遇到強降雨等惡劣天氣提高了施工的風險性。
二、深基坑支護設計
(一)錨桿支護技術
錨桿支護具有加固巖土的作用,在具體施工的過程中,錨桿兩端分別連接的是巖土和支護體系,并施加適當大小的預應力,這樣便能夠利用巖土深層處的作用促使基坑更加穩(wěn)定。該技術適用于深度不同的基坑,并且可與土釘墻、排樁以組合的方式共同應用于工程中但應避免將該技術應用于有機質土中。
(二)土釘墻施工技術
土釘支護的構成部分較多包括土釘群、砼面層、土體結構等,可形成擋土穩(wěn)定結構,以復合式的形式呈現可抵抗水平土壓力,進而實現深基坑開挖環(huán)節(jié)的有序施工。該技術可控制墻后土體變形促使邊坡更加穩(wěn)定。在施工過程中涉及鉆孔、注漿等多道工序,加固時主要是通過土體與土釘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該技術對地質條件要求較高,如果施工區(qū)域土體類型為軟土或淤泥土則應禁止使用。為了使該技術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必須選擇粉土、粘性土等類型的土質,并且土體必須高于地面水位。此外,在應用該技術時應加強鉆機參數的控制以最為合適的速度完成鉆進,否則就會出現埋鉆、塌孔等問題[1],如果因施工不當而造成缺陷,則應盡快處理并重新鉆孔。拔出鉆桿后立即插入土釘并進行注漿。插入時以相關技術標準為依據,確保插入位置的準確性,避免誤差超出規(guī)定范圍。注漿前檢查漿液質量,合格后進行攪拌,攪拌時控制好速度,確保攪拌的均勻性。此外,注漿前檢查設備與管路,確保設備處于最佳性能狀態(tài),進而為注漿作業(yè)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還應反復核查土體位置、注漿壓力等多項要點有效,保障注漿質量。各段支護體施工結束后對坡頂及周圍環(huán)境進行詳細檢查,以便能夠及時發(fā)現異常情況并加以處理。
(三)深層攪拌樁支護
深層攪拌樁技術是指利用攪拌機將固化劑與軟土攪拌在一起,形成強度、水穩(wěn)定性與施工要求相符的樁體。該技術適用于深度低于7米的基坑,原因在于水泥的不透水性較為突出,并且同時具有擋水擋土的功能[2]。此外,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所需設備極其簡單,操作難度較低,只需采購水泥材料,可縮減工程投資成本,并且適用于淤泥等地質條件相對較差的土質。具體來說,該技術的優(yōu)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攪拌固化劑與軟土時提高了原土的利用率。第二,攪拌時能夠保護地基土側不會將其擠出,因此對周邊環(huán)境影響較小。第三,該技術應用時靈活性較強,可根據土體及工程要求的差異性選擇合適的固化劑。第四,施工時振動較小,并且不會造成任何污染,因此適用于居民區(qū)的施工。第五,加固后土體重度能夠維持原有水平不會產生附加荷載。
三、技術管理要點
第一是設計方案,方案是否可靠、安全與工程質量密切相關,根據此方面的統計結果來看,因設計方案存在問題而引發(fā)的工程事故約占事故總數的50%,因此必須確保設計師經驗豐富,熟知結構、材料、地基等多個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并在設計前詳細勘察施工所在地的地形、地質,進而在充分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完成支護方案的設計,并由專家人員進行技術論證與審批合格后方可使用。第二支護形式包括懸臂、拉毛等多種類型,在選擇時以周邊環(huán)境作為基本依據,確保支護形式與實際情況相符。第三在施工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制定詳細的施工流程主要包括場地平整、開挖、鉆孔、灌漿等多道工序,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步驟會更加繁瑣,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因此施工人員必須做好準備,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設中,如有發(fā)現人員懈怠現象必須給予懲罰。第四高層建筑多處于繁華地帶,為避免影響周邊居民的身心健康,應加大環(huán)境保護力度,合理控制因化學材料而造成的污染現象及時處理廢棄材料,采用可減小噪音的設備。第五如果施工深度較大則會引發(fā)地下水問題,容易影響支護效果因此應加強水位管理,在特定時間及范圍內進行集中抽水,確保地下水為不高于0.9米,并建立排水渠[3]。第六開挖時容易破壞原狀土的平衡性引發(fā)潛在風險,因此應加大土方開挖監(jiān)測力度,采取分層開挖的方式禁止出現超挖現象。在開挖時以施工方案為依據,不能隨意更改。開挖后加大現場管理力度,準確停放機械設備,避免其與基坑間距過小,否則就容易會引發(fā)安全事故[4]。第七極限平衡設計法盡管較為簡便,使用價值高,但剛度無法滿足支護要求容易引發(fā)支護結構變形問題因此應采用新的變形控制法,同時考慮結構深度、強度及剛度。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深基坑支護施工較為關鍵,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地基的穩(wěn)定性導致地基承載能力下降容易遺留安全隱患,因此要求施工單位選擇合適的支護形式,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進行施工促使整個施工過程更加安全。
參考文獻:
[1]趙偉,劉玉波,王云寶.淺析深基坑支護方案選擇與施工技術[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19):171-173.
[2]劉愛軍.淺談民用建筑深基坑支護的技術要點[J].山西建筑,2014,40(17):149-150.
[3]梁晉.關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的施工技術探討[J].科研,2016(12):00247-00247.
[4]曹雄偉.試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的施工技術管理[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6(9).
(作者單位:肇慶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