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
摘 要:本文構建了計算機網絡運行的風險分析框架,在全面分析計算機網絡運行過程中的風險來源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從風險預防和風險應對兩個層面提出了針對性的防護對策。
關鍵詞:網絡安全;風險管理;研究
網絡信息的泄露會給用戶造成有形或者無形的損失,因此,保證計算機網絡安全可靠地運行意義重大。本文的核心目的,在于剖析計算機網絡運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防護對策。
一、研究現(xiàn)狀
目前關于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與對策的研究比較多,主要集中在網絡安全威脅的類型和網絡安全的防范措施兩個方面。第一,在網絡安全威脅的類型方面,廖博藝介紹了網絡安全威脅的相關情況,他認為計算機病毒是首要威脅,系統(tǒng)漏洞和惡意攻擊是重要威脅。袁劍鋒分析了網絡安全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自然威脅、身份鑒別威脅等。第二,在網絡安全的防范措施方面,仝世君從用戶、系統(tǒng)開發(fā)者、黑客這三個主體的角度分析了網絡安全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多種應對措施。羅濤提出網絡安全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是人的漏洞,因此要加強網絡安全教育。
總體上,已有研究多關注網絡安全建設,但大多是定性介紹,泛泛而談,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分析框架。因此本文通過建立風險分析框架,基于流程來分析計算機網絡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與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二、計算機網絡運行的風險分析
計算機網絡在運行過程中會面臨諸多方面的問題。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計算機網絡運行過程中的風險與問題,本文以風險管理流程的三個層面為框架,結合計算機網絡的風險來源和風險處理要素,構建了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風險分析框架,并按照該框架提出對策意見。具體包括:風險來源分析,即從計算機網絡運行的三個核心要素分析,包括操作系統(tǒng)、軟件應用、數(shù)據(jù)信息;風險評估分析,即從資產損失、威脅行為兩個方面分析可能的風險影響;風險處理分析,包括風險預防和風險應對兩個層面提出應對策略。
(1)風險來源分析。計算機網絡面臨的風險來源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在操作系統(tǒng)方面存在的風險。目前計算機的操作系統(tǒng)主要是Windows、Linux等。由于操作系統(tǒng)的集中性,導致操作系統(tǒng)的安全性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些操作系統(tǒng)的源代碼是公開的,一些程序員可以在這方面做文章,如制作病毒攻擊。這是所有計算機都可能面臨的風險。第二,在軟件應用方面存在的風險。某些黑客設計出一些帶有病毒的軟件來竊取用戶的信息,如照片、通信信息等。第三,數(shù)據(jù)信息丟失的風險。例如應用軟件不小心被卸載了,會直接導致用戶數(shù)據(jù)的丟失。
(2)風險評估分析。風險評估是正確認識風險的重要一環(huán)。一般來說,對于計算機網絡存在的風險的評估要素包括兩個部分,即資產損失、威脅行為。首先,資產方面的評估不僅包括財產或貨幣資產,也包括無形的資產,比如當某個用戶的信息被泄露了,可能造成該用戶在名譽上的損失。其次,在威脅行為上的評估。計算機網絡的運行是流程性的、多方面的,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受到影響,用戶層面的受影響的范圍還較小,但若是平臺后臺或者數(shù)據(jù)庫被影響了,則波及面更廣、破壞性更大。
三、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對策分析
(1)風險預防層面。用戶、計算機系統(tǒng)設計者要結合風險隱患可能存在的三個方面進行預防。首先,在操作系統(tǒng)方面,操作系統(tǒng)設計公司和設計者們要不斷更新完善。其次,在軟件應用方面,用戶要學會使用計算機內部的安全設置功能。例如用戶可以在計算機內部存儲運行設置方面進行操作,做一些安全隱私性的設置。再次,在數(shù)據(jù)信息方面,用戶要及時保存原始數(shù)據(jù),如上傳云盤,避免電腦崩潰、軟件運行錯誤等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
(2)風險應對層面。上述風險預防的措施主要是針對用戶的,因為這些用戶是使用計算機的主要對象,他們把預防工作做好了,會極大地減輕自身的風險損失。在風險應對方面,用戶面臨風險威脅時,比如支付信息被盜竊、個人隱私泄露等,用戶首先要與應用軟件的工作人員溝通,共同尋找降低損失的方案,其次要及時停止使用該軟件,以免造成二次損失。在必要時候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對于平臺而言,當平臺被惡性攻擊,如平臺數(shù)據(jù)庫被破壞時,相關管理部門要啟動緊急預案,查明原因,追究破壞者的責任,降低平臺的損失,創(chuàng)造一個公正、透明、有序的網絡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廖博藝.淺析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與對策.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6).
2.袁劍鋒.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及其防范措施.中國科技信息,2006(15).
3.仝世君.淺談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與對策.中國科技信息,2006(10).
4.羅濤.淺談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及其對策.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04).(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