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翔
美國直到今天,依然有15個州在法律上允許體罰的存在
對一般人來說,聽到體罰這個詞,往往會與“粗魯”“野蠻”“缺乏教養(yǎng)”的性格聯(lián)系起來,甚至會瞬間涌現(xiàn)出很多動作感十足的畫面。
在歐洲,已經有近50個國家全面禁止了對兒童的體罰,在全球已經有100多個國家禁止了在學校進行體罰。而以東亞地區(qū)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圈中,除了韓國還有體罰條例外,中日等國家更是早已禁止學校體罰。
但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國直到今天,依然有15個州在法律上允許體罰的存在,還有8個州未對體罰做明確規(guī)定,而從法律基礎上來說,美國聯(lián)邦法律是允許和支持體罰的。
事情要從1970年10月16日說起,那天,佛羅里達州Drew 中學的初中八年級學生英格拉哈姆(Ingraham)及其他學生,因為離開學校舞臺動作太慢,被校長萊特帶到校長室進行了體罰。事后,英格拉哈姆控告萊特,卻敗訴。
法院認為學生們在本次事件中受到的處罰,并未達到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所描述的“殘酷而異常的處罰”。而且,考慮到合理而適度的體罰對于教育活動的意義,以及其形式上的不確定性和頻發(fā)性,無論設置任何形式的聽證程序,都將極大增加學校管理的負擔。再加之學校是開放環(huán)境,可以受到監(jiān)督,為避免監(jiān)管收益小于成本。那么學校體罰也就不應受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任何人不得未經法律程序剝奪自由”的約束,校長的舉動符合正當程序的要求。
實際上,老師有權體罰學生、打學生屁股的做法,是歐洲移民帶到北美的傳統(tǒng),源遠流長。據(jù)統(tǒng)計,1976年全美約有152萬學生被老師體罰,此后這個數(shù)字逐年下降,到2006年降到22萬多。而在1950年代,全美99%的家長均支持對兒童體罰,到了2012年,只有23%的成人支持體罰學生。
熟悉美國民情環(huán)境的朋友估計可以猜到,美國的保守派人士更愿意支持體罰。據(jù)2007年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全美公立學校體罰比例最高的十個州,基本都位于美國的南部地區(qū)。
而除了保守派和宗教人士外,另一個強大的體罰支持派系自然是教師協(xié)會。美國前總統(tǒng)小布什曾認為,體罰有其存在的空間。在其一貫支持和簽署的教師保護法規(guī)定下,如果教育工作者為了維護校園秩序而體罰學生,只要不涉及不合理或刑事不當行為,則均為合法。
當然,作為同時也是對未成年人(尤其是兒童)保護最為周全的國家,美國老師是不能亂來的。首先體罰前必須擁有充足的理由,一般是多次警告無效后才可以考慮的最后手段,而且盡量在體罰前通知家長,獲得首肯或簽訂協(xié)議。其次懲罰者不能是直接與學生發(fā)生沖突的教師,大多情況下應該由校長親自執(zhí)行,懲罰者應該與被罰者性別相同,且執(zhí)行時現(xiàn)場必須有一個第三方見證者。
落實到打上,也不能瞎打,一般來說只能打屁股。在哥倫比亞特區(qū)還專門規(guī)定了只能打屁股,打耳光等動作是被禁止的。體罰工具大多為“戒板”(Paddle),即一種長得像船槳的木板。體罰時,被罰者需彎下腰,以手扶椅子(或墻)。打的數(shù)量也有規(guī)定,以佛羅里達州為例,最多不能超過5下,且不能造成身體的明顯傷害。從被罰者角度來看,13-16歲的黑人男生最容易挨打。
雖然反體罰是世界潮流,美國國內對于這一問題的辯論也不絕于耳,但由于對體罰所致影響的社會科學研究依然缺位,存廢雙方各執(zhí)一詞,相持不下。估計體罰在美國校園還會有相當長時間的生命力。
(作者系知名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