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發(fā)現(xiàn)“一言不合就XX”這一結構使用廣泛,并且取得一種詼諧幽默的語義作用,因此嘗試以認知語言學的視角,以概念整合理論為基礎做出一些解釋。
關鍵詞:“一言不合就XX” 概念整合 隱喻
一、引言
12月14日下午,語言文字規(guī)范類刊物《咬文嚼字》雜志社發(fā)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語”,“一言不合就XX”入圍。這一結構在網(wǎng)絡上的使用十分普遍,如“老師一言不合就表揚學生”“單位一言不合就發(fā)獎金”“投資房地產(chǎn),一言不合就賺得缽滿盆滿”“股市一言不合就下跌”,等等。
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一結構使用廣泛,并且取得一種詼諧幽默的語義作用,因此嘗試從認知語言學的視角,以概念整合理論為基礎做出一些解釋。
二、“一言不合就XX”的分析
(一)“一言不合就……”的語法分析
“一言不合就……”在現(xiàn)代漢語中并非是凝固的格式?!耙谎圆缓稀笔且粋€主謂式固定短語,意為“一句話說得不投合”,在句子中可做謂語、狀語、定語,主語大多是兩個及以上的人或者是人數(shù)較多的群體?!耙谎圆缓稀弊鲋^語時,幾乎不能出現(xiàn)在單句中,而是在順承復句的前一小句中出現(xiàn),后一小句中表示連續(xù)的動作或相關的情況,常用單個的關聯(lián)詞“就、便”等。我們從北大語料庫[1]的報刊中搜集了一些語料,如:
(1)蕭軍身上有種綠林好漢的“血氣之勇”,有時[一言不合]便可能拍案而怒,不畏懼什么權威。
(2)滿漢關系不僅是民族關系,又是官民和軍民關系。對策中若[一言不合]就會出大問題。
(3)那天恰好帶班的魏隊長早出井了,他們[一言不合]打了起來。
(4)倒是粗下人活得痛快,心上有什么不舒服,借個[一言不合]的機會,就把臟話都說出來,甚而可以動武,來一場更大的發(fā)泄。
(5)那個姓陶的,不看風使舵,白有他的理想,[一言不合]就拍拍屁股辭職,結果呢?
(6)結果,怒火中燒的大豐司機當然不肯示弱,雙方一言不合就動起拳腳。
(二)“一言不合就……”的語義分析
由于“一言不合”的語義帶有“交談不和諧、語言沖突”等語義,因此在交際時,“一言不合”多出現(xiàn)在順承復句中,與表示順承結果的關聯(lián)詞“就”搭配使用,產(chǎn)生了一定的凝固使用特色。也因為這樣,“一言不合”與“就”的搭配逐漸比起“即”“便”、短語、其他小句得到了一定的優(yōu)勢,漸漸可以作為一個常見的固定搭配來使用。
“一言不合就”的形式得到確定之后,另一方面,它的語義也得到了確定。前文提到“一言不合”的語義帶有“交談不和諧、語言沖突”等語義,在關聯(lián)詞“就”之后,大多可與[+不滿意,+出乎意料,+不合常理]等具有此類語義特征的詞語、短語、小句搭配。比如“幾個老婦女一言不合就廝打起來,好不熱鬧”“兩個醉漢一言不合就打起架來”。
(三)網(wǎng)絡語言“一言不合就XX”
1.網(wǎng)絡語言
根據(jù)學界通行的認識,網(wǎng)絡語言有廣狹不同的理解。[2]廣義的理解指在網(wǎng)絡交際領域中使用的各種語言形式,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與互聯(lián)網(wǎng)有關的專業(yè)術語和特別用語(如“寬帶、域名、鼠標、病毒、瀏覽器”和“網(wǎng)民、網(wǎng)吧、黑客、虛擬空間、信息高速公路”),二是網(wǎng)民在聊天室和網(wǎng)絡論壇上的交際用語。狹義的理解主要指后者。我們在這里要討論的是狹義的網(wǎng)絡語言。
2.網(wǎng)絡語言“一言不合就XX”的形成
現(xiàn)在流行的“一言不合就XX”,和2015年末舉行的世界電子競技大賽有關。[3]這次大賽主辦方的辦賽態(tài)度極其粗疏,引起廣大觀眾的強烈不滿。一些網(wǎng)民便在其百度貼吧中貼出低俗內容以表示憤怒,導致貼吧被封。于是有人評論道:“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一言不合就開車?!本W(wǎng)絡上把傳播低俗內容的行為叫作“開車”?!耙谎圆缓暇蚗X”,便在網(wǎng)上流行開來。
“一言不合就XX”的形式源于“一言不合就開車”。但是,因為網(wǎng)絡交際需要精煉的形式表征,豐富多變的語義內涵,并非所有網(wǎng)絡用詞都能夠在廣大網(wǎng)民中廣泛流傳并符合使用者表達心理。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具有以下特征的網(wǎng)絡用詞才能達到廣泛流行及網(wǎng)民認可的程度:A.經(jīng)濟性強。幾乎所有流行的網(wǎng)絡用詞都是以幾個簡單的字詞作為表達信息的負載工具。B.內涵豐富。能夠流行廣泛的網(wǎng)絡詞全部都能擺脫原本格式所負載的意義,而根據(jù)使用者使用時的背景、上下文環(huán)境等激活其中一種內涵。而使用最多的大都是與其格式負載意義相反之義。C.幽默詼諧。能夠在網(wǎng)絡語言這個大環(huán)境生存并獲得勝利的語言,都具有一定的詼諧性。網(wǎng)民用這類語言通過反諷、擬人或其他的修辭手段表達自身的不滿抗議或是強烈贊同等觀點。而“一言不合就”符合了以上特征,也就在網(wǎng)絡上成為了熱門用語。
3.網(wǎng)絡語言“一言不合就XX”的語法分析
網(wǎng)絡語言“一言不合就XX”形成了一個凝固的格式,或者說是一種構式。任何人想要表達特定的語義時,就可以用這個格式來表達。相較于傳統(tǒng)的“一言不合就”的主語只能是兩個及以上的人,網(wǎng)絡語言的“一言不合就XX”主語可以是任何名詞,不論單復數(shù)、是否有生命,都可以做“一言不合就XX”的主語;“一言不合就XX”中,“一言不合”作為謂語,“就”作為順承連詞,“XX”可以由使用者根據(jù)表達需要,加入任何形式的內容。
4.網(wǎng)絡語言“一言不合就XX”的語義分析
作為網(wǎng)絡語言,它在語義上更加豐富,不僅僅局限于表示[+沖突,+出乎意料,+不合常理],XX的使用還可以具有[+合乎常理,+滿意]的語義特征。在使用后者時,“一言不合就XX”這個格式含有[+突然,+褒義]的語義特征,這就與“一言不合就XX”原本的[+沖突,+出乎意料,+不合常理]語義特征相反,用這樣的語義來表達原本就合理的事物,更能體現(xiàn)網(wǎng)絡語言的詼諧性。比如“老師一言不合就表揚學生”“股市一言不合就漲停”“單位一言不合就發(fā)獎金”。endprint
因此網(wǎng)絡語言“一言不合就XX”在使用時,可以歸納為兩類:
A.XX為貶義:“一言不合就XX”[-沖突,+出乎意料,+不合常理,-滿意]
B.XX為褒義:“一言不合就XX”[-沖突,+出乎意料,-不合常理,+滿意]
對于“一言不合就XX”產(chǎn)生這樣變化及流行的原因,我們試圖做出一些解釋。
三、網(wǎng)絡語言“一言不合就XX”的語義基礎
(一)理想化認知模型(ICM)
關于“理想化的認知模型(ICM)”[4],認知語言學認為,在人們的思維、認知行為之中,普遍存在著一種復雜的認知結構。這種認知結構是語義理解的基礎。它反映著特定社會各種相關認知里的文化環(huán)境中的說話人對某個或某些領域里的經(jīng)驗具有統(tǒng)一的、典型的、理想化的理解。[5]這種理想化的認知模型,普遍制約著我們的認知和言語行為,是我們觀察和把握外部世界的基本尺度。
ICM潛藏在我們的認知與語言中,它能幫助我們進行成功的言語交際。很多句子,如果沒有ICM的參與,就會阻礙人們正常的認知與理解。比如,在漢語文化背景之中,中國人對于交往的理想認知模型是“和”,一切以和為貴,言語可以勸解的問題就用言語解決;反之,交際沖突會造成言語沖突、肢體沖突甚至更嚴重的后果。造成嚴重后果的前一步是言語上的沖突,因此會有“兩人一言不合便互不往來”“他們一言不合就打起架來”等。
(二)隱喻
隱喻這一理論最先由Lakoff[6](1980)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后,又在[7]Fauconnier(1985)《心理空間》(Mental Spaces)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隨后(Lakoff,1993)[8]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一文中得到了系統(tǒng)的闡述。而隱喻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而非僅僅是修辭方式,這一觀點已在學界達成共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隱喻無處不在,隱喻思維能夠有效地幫助人們思考和理解世界。隱喻基于相似,人們的認知中,總會形成一個概念域,同時存在另一個事物,在兩類事物域中有相似之處時,便會激活另一個概念域,這就是隱喻。同時,隱喻思維是語義變化與發(fā)展的內在機制,借隱喻這座“推理的橋梁”,我們能夠用其很好地解釋一些之前并沒有意識到的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
(三)概念整合理論及概念整合網(wǎng)絡
人們的言語交際是科學的。認知語言學(Fauconnier,1997;Turner,1994)認為概念整合是隱喻發(fā)生的動態(tài)過程。[9]認為言語的分析聯(lián)想和認知推理過程能夠用數(shù)學中的映射原理來分析,這一過程就是一個心理空間中的概念與另一個或多個心理空間中的概念產(chǎn)生映射關系,從而形成新的心理空間,即形成新的概念。(Fauconnier,1994)[10]把話語的意義構建看做是通過激活兩個或多個空間并對其進行合成以產(chǎn)生新空間及形成概念的過程。這就是兩個或多個輸入心理空間的整合。
在我們的交際中存在著概念整合的過程。概念整合是語言的使用者從一個或多個心理空間中獲取信息,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推理,根據(jù)信息的輸入而轉變心理空間的能力?;蛘哒f,概念整合是兩個或以上對立而又連通的概念因言語被激活,而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浮現(xiàn)意義的過程。概念整合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許多語言現(xiàn)象,一些新生事物也能用概念整合的觀點來解釋。
概念整合包括四個心理空間:兩個輸入空間,類屬空間和合成空間。通過跨空間映射利用輸入空間共有的圖式結構來構成概念合成網(wǎng)絡。概念整合就是把心理空間作為輸入空間,兩個輸入空間的結構投射到合成空間上。[11]合成空間中產(chǎn)生出來的推理、論點和觀念映射回網(wǎng)絡的其他空間,從而實現(xiàn)向任意一個心理空間的推理遷移,以此來修正和補充原來的輸入空間,并改變對于相關境況和事件的看法。概念整合的映射與投射依照整合、構造、網(wǎng)絡、解包、充分理由及換喻緊湊等優(yōu)化原則,就建立起了合理的概念整合網(wǎng)絡子網(wǎng)絡。Fauconnier&Turner指出概念整合網(wǎng)絡的最基本類型有:鏡像網(wǎng)絡(mirror)/單純網(wǎng)絡(simplex networks)、單域網(wǎng)絡(single—scope network)、雙域網(wǎng)絡(double-scope network)以及多域復合網(wǎng)絡(multiple blend network)。
四、從概念整合的角度看“一言不合就XX”
(一)“一言不合就XX”的ICM
在我們使用“一言不合就XX”時,思維中存在著一個理想化的認知模型影響著我們的交際。由于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人們在使用“一言不合就”這個結構時,總會在內心形成一種認知模型:語言沖突產(chǎn)生并且無可阻止了,那么接下來就一定會產(chǎn)生一種更加嚴重的后果,如肢體沖突、不可挽回的事情,等等,而不可能會是一些比“一言不合”這樣的事情程度更輕的事情。如果我們用量的概念來表現(xiàn)“一言不合”和“XX”兩件事情的嚴重程度:XX > 一言不合
(7)兩個小商販一言不合就動起手來。
(8)他們一言不合就老死不相往來。
(9)兩隊球員一言不合就開打。
如上幾個例句,“XX”的位置“動起手、老死不相往來、開打”的嚴重程度都要比“一言不合嚴重”。但是,如果XX的嚴重程度小于或等于“一言不合”,那么這句話就不成立,或者說不符合我們的內心情理模型。
*(7)兩個小商販一言不合就笑了。
*(8)他們一言不合就一起出門了。
*(9)兩隊球員一言不合就生氣了。
然而,在網(wǎng)絡語言中,“一言不合就XX”的使用情況恰恰與我們的ICM相反,很多嚴重程度小于“一言不合”的短語、小句都可以出現(xiàn)在“XX”的位置上;而且,如果使用的短語、句子的語義與原本應該出現(xiàn)在此位置上的短語句子的語義相反,那么這種使用情況更能表達使用者的或是滿意、或是嘲諷的態(tài)度,也更能使人們感受到“出其不意”的幽默感。如:endprint
(10)你倆一言不合就秀恩愛。
(11)單位一言不合就放假。
(12)老師一言不合就給90分。
(二)概念整合下的“一言不合就XX”
用概念整合的理論能夠很好的從動態(tài)、靜態(tài)兩個方面來分析“一言不合就XX”運用的過程及廣為流行的原因。
前面我們提到了,概念整合的過程有不同的網(wǎng)絡,或者說不同的作用機制。“一言不合就XX”的新生意義在我們的思維中發(fā)生動態(tài)的概念整合,其整合網(wǎng)絡和認知過程屬于單域網(wǎng)絡整合的過程。單域網(wǎng)絡的兩個輸入空間有著不同甚至沖突的組織框架,它們都部分的投射到合成空間,形成層創(chuàng)結構。如,以網(wǎng)絡語言“老師一言不合就表揚學生”為例來進行分析,句子義在表現(xiàn)“老師表揚學生”這個符合情理的事件時,對于說話者來說,話語焦點是“不可預料、突然、滿意”的;而單純的“老師表揚學生”并沒有這樣的作用;老師一言不合就表揚學生的心理空間合成過程如圖1。
圖1表示的是“一言不合就”作用的網(wǎng)絡合成過程圖,圓圈表示心理空間,圈內黑色的點表示各元素,元素間的聯(lián)系則用線表示。輸入空間1為“老師表揚學生”,輸入空間2為“老師一言不合就罰站”。a:老師;b:學生c:獎勵行為d:符合常理;a:老師;b學生;c:懲罰行為;d:不符常理。上圖的類屬空間是兩個輸入空間所共享的共有結構。該結構涉及:“施事、受事、獎懲行為、常理”。“受事”也即目標為學生,輸入空間的兩個常理不同。
這個共有結構表示出:通過跨域映射,兩個輸入空間的諸多要素可輕易地尋求到對應體。這樣,一些有選擇地投射到合成空間里的要素就可以相互融合。這樣作為第一步的“組合”就完成了。在第二步“完善”中,“動作”能夠激發(fā)聽話人對施事行為是獎勵或是懲罰的辨別,并投射到合成空間;在組合時,獲得了對這句話的浮現(xiàn)意義“老師一言不合就xx”是一種懲罰行為,不符合常理;但同時,“表揚”作為一種獎勵行為,又是一種符合常理的行為,這就形成了一種語義上和思維上的矛盾,這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這也就是概念合成的最后一步“拓展”。
(三)“一言不合就XX”的詼諧義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一言不合就XX”的使用也是一種相矛盾的兩個語義的截搭。沈家煊[12](2006)進一步將整合分為“糅合”和“截搭”兩種類型。他指出截搭好比是將兩根繩子各截取一段重新接成一根。在用“一言不合就XX”造句的時候,就是兩個概念截搭的結果。以下面這個例句為例:
(10)老師一言不合就表揚學生。
這句話初讀下來,雖然是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在語義上卻不合適?!耙谎圆缓暇蚗X”的XX[+貶義](如批評、罰站,等等)語義特征與句子中的(XX)“表揚”的[+褒義]語義特征相矛盾;這兩個概念又是互相關聯(lián)的,“批評”“表揚”都是同一施事者能夠做出的獎懲行為,但是這二者并不相似,所以是截搭型整合。
并且,如果我們截搭所使用的這兩股繩子,語義上意義相反,那么所產(chǎn)生的浮現(xiàn)意義更能表現(xiàn)出出乎意料的效果,產(chǎn)生詼諧幽默的作用,更好地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和情感。這也是“一言不合就XX”流行的原因。
五、結語
作為語言的學習者和使用者,我們要始終用一雙好奇和善于探索發(fā)現(xiàn)的眼睛,觸摸身邊的語言。任何有趣的語言形式背后都隱藏著使用者的思維和心理。網(wǎng)絡語言作為21世紀的語言之一,如影隨形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出現(xiàn)都有其原因,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分析能夠得到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認識。
注釋:
[1]本文所用例句選自北大ccl語料庫及網(wǎng)絡。
[2]施春宏:《網(wǎng)絡語言的語言價值和語言學價值》,語言文字應用,2010年,第3期,第70-80頁。
[3]引自百度百科。
[4]沈家煊:《句式和配價》,中國語文,2000年,第4期,第291-381頁。
[5]張旺熹:《連字句的序位框架及其對條件成分的映現(xiàn)》,漢語學習,2005年,第4期,第3-14頁。
[6]Lakoff: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1980.
[7]Fauconnier. G.:Mental Spaces,Cambridge,1985.
[8]Lakoff: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ndrew Ortony Metaphor & Thought,1993,(4):374-379.
[9]王紅孝:《空間映射論與概念整合的認知過程》,外語學刊,2004年,第6期,第66-72頁。
[10]Fauconnier G:Mappi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Cognitive Science,1998,(2):133-187.
[11]闞安捷:《網(wǎng)絡新詞的概念整合網(wǎng)絡解析》,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第133-136頁。
[12]沈家煊:《“糅合”和“截搭”》,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第3期,第5-12頁。
參考文獻:
[1]施春宏.網(wǎng)絡語言的語言價值和語言學價值[J].語言文字應用,2010,(3):70-80.
[2]沈家煊.句式和配價[J].中國語文,2000,(4):291-381.
[3]張旺熹.連字句的序位框架及其對條件成分的映現(xiàn)[J].漢語學習,2005,(4):3-14.
[4]王紅孝.空間映射論與概念整合的認知過程[J].外語學刊,2004,(6):66-72.
[5]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漢語教學,2006,(3):5-12.
[6]闞安捷.網(wǎng)絡新詞的概念整合網(wǎng)絡解析[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5):133-136.
[7]Lakoff.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1980.
[8]Fauconnier. G.Mental Spaces[M].Cambridge,1985.
[9]Lakoff.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J].Andrew Ortony Metaphor & Thought,1993,(4):374-379.
[10]Fauconnier. G. Mappi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ognitive Science,1998,(2):133-187.
(羅雪 北京語言大學 10000)endprint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