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2017年8月3日,新華網報道了塞罕壩機械林場的造林奇跡,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塞罕壩機械林場是位于河北省最北端的一處大型國有林場,55年來,三代塞罕壩人用心血造出了中國北方的神秘氧吧、世界最大的人工森林,為京津筑起了一道防風固沙、含蓄水源的“綠色長城”,創(chuàng)造"/>
【適用話題】堅守 艱苦奮斗 堅持不懈 家國使命
人物時事速遞>>·原創(chuàng)·
2017年8月3日,新華網報道了塞罕壩機械林場的造林奇跡,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塞罕壩機械林場是位于河北省最北端的一處大型國有林場, 55年來,三代塞罕壩人用心血造出了中國北方的神秘氧吧、世界最大的人工森林,為京津筑起了一道防風固沙、含蓄水源的“綠色長城”,創(chuàng)造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奇跡。2017年8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塞罕壩機械林場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范例”,掀起了一波學習塞罕壩精神的熱潮。
人物素描 塞罕壩人于士濤:心系林海,執(zhí)著追求
于士濤畢業(yè)于河北農業(yè)大學,2005年到塞罕壩工作。敬業(yè)的于士濤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綠色事業(yè)”。一心撲在這片綠色海洋里的他,自從工作以來,一直忙于照顧園地里的小樹苗,無暇顧及家庭,兩歲大的孩子曾把偶爾回一次家的他當作陌生人往外趕。于士濤放棄了城市的舒適,來到偏遠的塞罕壩林場,靠著刻苦鉆研、踏實好學,成為塞罕壩的青年代表,獲得“河北青年五四獎章”。
素材聚焦 與林結緣,義無反顧
塞罕壩人喜歡說“林子”。指著一片小樹林,他們會說,“這個‘林子”。有意思的是,不少塞罕壩人也被人親切地喊著“林子”。司鐵林、李振林、于瑞林……塞罕壩人有的名字里邊原本就帶有“林”字,有的屬于“林二代”,父輩不約而同地“就地取材”,給他們的名字鑲上這個“林子”的印記。面對塞罕壩艱苦的條件和寂寞的生活,有人選擇了離開,也有人在困惑后留了下來。林業(yè)科研所所長程順就是后者,“最初想著要待不下去,我就走。待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自己對林業(yè)挺有感情,而且能發(fā)揮自己的林學背景和能力,能有做事情的空間。事實證明,我在這兒待下來是對的,在工作中做了很多事情”。
【考場仿真試題】請結合以上材料,以“堅守”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第一代塞罕壩人種下第一棵樹苗起,“咬定荒山不放松”的志向,堅守精神就已根深蒂固。一代代塞罕壩人肩負著家國使命,經過不懈地努力,在威脅人類生存的不毛之地,創(chuàng)造出“華北綠肺”“天然氧吧”的奇跡。巨大的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背后,體現(xiàn)了塞罕壩三代務林人的精神堅守。
(特約教師 魏小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