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陳玉婷 綜合
“一代通儒”饒宗頤萬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
文、圖/本刊記者 陳玉婷 綜合
生于1917年的國學大師饒宗頤,今年100歲了。他集經學、佛學、史學、考古、文學、書畫、音律、梵語于一身而揚名海內外,堪稱“一代通儒”“大師中的大師”。
作為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和書畫家,饒宗頤通曉英、法、日、德等多國語言文字,還精通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字等“天書”。他的學術研究涉及文、史、哲、藝各個領域,詩、書、畫、樂的造詣也極為高深,學貫中西。外國媒體把他譽為“東洲鴻儒”“漢學泰斗”“東方達芬奇”,國內更稱呼他為“第一國學大師”。
然而對于各種光環(huán),百歲饒老淡然一笑。饒宗頤說,要做成學問,“開竅”十分重要,要讓小孩心里天地寬廣,讓他們充滿幻想,營造自己的世界,同時要注意引導他們少走彎路。
“做學問是文化的大事,是從古人的智慧里學習東西。”饒宗頤朝夕沉浸于父親數(shù)以十萬計的藏書海洋“天嘯樓”中,每天與書為伴,與詩為偶,16歲開始便繼承先父遺志,續(xù)編其父饒鍔的《潮州藝文志》,這成為他踏入學術界的第一步。
此外,饒宗頤還提倡從古人文化里學習智慧——天人互益。他說,一切做學問、謀事業(yè),都要從益人的原則出發(fā),并以此作為歸宿,萬不能損人。
饒宗頤畫作
關于人生哲學,饒宗頤認為:“一個人在世上,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p>
隨著年齡的增大,饒老已不再沒日沒夜地鉆研學問,他也開始詩意地棲居。他現(xiàn)在甚少出門,幾乎不應酬,每天清晨四五點醒來,寫字、看書、做研究,然后睡個“回籠覺”,中午就到附近一個潮汕飯館用餐。
“我是每天坐在葫蘆里?!别堊陬U笑道。他引用元代詩人的一句話:“一壺天地小于瓜。”他在自己的天地里,清靜達觀,身心愉悅,自然長壽。問及如何理解“珍重身體”,饒宗頤解釋說:“我從14歲起,就學靜坐法,早上會沐浴和靜坐,然后散步,晚間九時必寬衣就寢?,F(xiàn)在做學問時,我完全投入,疲倦了,我會停止;吃東西,飽了就馬上停止,自己克制自己?!?/p>
令人感動的是,清修多年的饒宗頤并沒有忘記肩上的重擔,仍在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奔走呼吁。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恰好可以用來贊頌饒老畢生求索、重現(xiàn)國學經典的學術情懷。
人物簡介:
饒宗頤,1917年生,著名國學大師,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名譽教授,西泠印社社長。其學問幾乎涵蓋國學的各個方面,且都取得顯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2011年12月13日,饒宗頤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饒宗頤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9月,饒宗頤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