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龍,熊雯,陳霞
過敏康膠囊微生物限度檢查的方法建立
程龍,熊雯,陳霞
目的:建立過敏康膠囊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采用常規(guī)法對需氧菌總數、霉菌及酵母菌總數、以及控制菌的檢查進行方法學驗證。結果:過敏康膠囊的抑菌性較小,可采用常規(guī)法進行需氧菌總數計數、霉菌及酵母菌總數計數和控制菌的檢查。結論:建立的方法準確可靠,可用于過敏康膠囊的微生物限度檢查。
過敏康膠囊;微生物限度檢查;常規(guī)法;方法驗證
過敏康膠囊是以黃芪、防風、黃芩、丹皮、烏梅和百合為主要成分的口服給藥固體制劑,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規(guī)定,確定其標準為需氧菌總數每1 g不得過104 cfu,霉菌和酵母菌總數每1 g不得過102 cfu,大腸埃希菌每1 g不得檢出,耐膽鹽革蘭陰性菌應小于102 cfu/g,沙門菌每10 g不得檢出[1]??紤]到黃芩[2,3,4]和防風[5]等成分對微生物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本品在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查時,應消除樣品的抑菌活性,建立一種可靠有效的,適合于本品的檢查方法。
超凈工作臺(蘇凈安泰)SW-CJ-2FD;生化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技)LRH-250;隔水式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技)GHP-7290。
大腸埃希菌[CMCC(B)44102]、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桿菌[CMCC(B)631001]、銅綠假單胞菌[CMCC(B)10104]、乙型副傷寒沙門菌[CMCC(B)50094]、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均來源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均為第4代培養(yǎng)物。
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yǎng)基、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yǎng)基、腸道增菌液體培養(yǎng)基、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麥康凱液體培養(yǎng)基、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RV沙門增菌培養(yǎng)基、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鹽瓊脂培養(yǎng)基,均由北京三藥科技開發(fā)公司生產。
過敏康膠囊(批號:151204 151205 151206)
2.1.1 菌液制備 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制備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白色念珠菌及黑曲霉的菌懸液。
2.1.2 供試液制備 取本品10 g,加pH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至100 mL,45 ℃水浴,得1:10供試液。
2.1.3 回收率測定
供試品對照組:
取1:10供試液50 mL,加入0.5 mLpH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搖勻,取1 mL注入平皿,平行制備2個平皿,測定供試品本底需氧菌總數。
菌液對照組:
分別取上述5種試驗菌懸液0.5 mL,加至50 mLpH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混勻,取1 mL注入平皿,每株試驗菌平行制備2個平皿,測定所加的試驗菌數。
試驗組:
分別取上述5種試驗菌懸液0.5 mL,加至50 ml的1:10供試液中,混勻,取1 mL注入平皿,每株試驗菌平行制備2個平皿,傾注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yǎng)基,35 ℃培養(yǎng)3天,計數。
試驗組菌回收率:(試驗組菌數-供試品本底菌數)/菌液對照組菌數×100%。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常規(guī)法驗證需氧菌總數試驗結果(cfu/皿)
如表1所示,本品采用常規(guī)法檢查,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五種試驗菌的回收率均超過50%,故本品的需氧菌計數可采用常規(guī)法進行檢查。
2.2.1 回收率測定
供試品對照組:
取1:10供試液50 mL,加入0.5 mL pH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搖勻,取1 mL注入平皿,平行制備2個平皿,測定供試品本底霉菌及酵母菌總數。
菌液對照組:
取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懸液0.5 mL,分別加至50 mLpH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混勻,取1 mL注入平皿,每株試驗菌平行制備2個平皿,測定所加的試驗菌數。
試驗組:
分別取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懸液0.5 mL,加至50 ml的1:10供試液中,混勻,取1 mL注入平皿,每株試驗菌平行制備2個平皿,傾注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待凝固后,25℃培養(yǎng)5天,計數。
試驗組菌回收率:(試驗組菌數-供試品本底菌數)/菌液組菌數×100%。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常規(guī)法驗證霉菌及酵母菌總數試驗結果(cfu/皿)
如表2所示,本品采用常規(guī)法檢查,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高于50%,因此,本品霉菌及酵母菌總數計數可采用常規(guī)法。
2.3.1 常規(guī)法檢查大腸埃希菌
試驗組:
取1:10供試液10 ml及制備好的大腸埃希菌懸液1 ml加入到1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吸取1 ml培養(yǎng)物接種至100 ml 麥康凱液體培養(yǎng)基中,42 ℃培養(yǎng)24小時。取麥康凱液體培養(yǎng)物劃線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平板上,35 ℃培養(yǎng)24小時,觀察是否有菌落生長。
陽性對照組:
取制備好的大腸埃希菌懸液1 ml加入到1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其他操作同試驗組。
陰性對照組:
取10 ml pH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加入到1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其他操作同試驗組。
供試品對照組:
取1:10供試液10 ml加入到1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其他操作同試驗組。
表3 大腸埃希菌檢查方法(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100 mL)驗證結果
由表3可知,陰性對照組和供試品對照組均未檢出大腸埃希菌,陽性對照組和試驗組的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上有典型菌落生長,因此,本品大腸埃希菌可用常規(guī)法進行檢查。
2.3.2 常規(guī)法檢查耐膽鹽革蘭陰性菌
供試液制備:
取本品10 g,加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至100 mL,45 ℃水浴,得1:10供試液,于25 ℃培養(yǎng)2 h,備用。
試驗組:
取1:10供試液10 ml及制備好的大腸埃希菌懸液1 ml加入到100 ml的腸道增菌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劃線接種于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平板上,35 ℃培養(yǎng)24小時,觀察是否有菌落生長。
取1:10供試液10 ml及制備好的銅綠假單胞菌懸液1 ml加入到100 ml的腸道增菌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培養(yǎng)24小時,劃線接種于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平板上,35 ℃培養(yǎng)24小時,觀察是否有菌落生長。
陽性對照組:
取制備好的大腸埃希菌懸液和銅綠假單胞菌懸液各1 ml分別加入到兩份1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其他操作同試驗組。
陰性對照組:
取10 ml pH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加入到1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其他操作同試驗組。
供試品對照組:
取1:10供試液10 ml加入到1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其他操作同試驗組。
結果如下表:
表4 耐膽鹽革蘭陰性菌檢查方法驗證結果
由表4可知,陰性對照組和供試品對照組均無菌落生長,陽性對照組和試驗組的紫紅膽鹽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上均有典型菌落生長,因此,本品耐膽鹽革蘭陰性菌可用常規(guī)法進行檢查。
2.3.3 常規(guī)法檢查沙門菌
試驗組:
取供試品10 g及制備好的沙門菌懸液1 ml加入到2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吸取0.1 ml培養(yǎng)物接種至10 ml RV沙門增菌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取上述培養(yǎng)物劃線接種于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鹽瓊脂培養(yǎng)基平板上,35 ℃培養(yǎng)24小時,觀察是否有典型菌落生長。
陽性對照組:
取制備好的沙門菌懸液1 ml加入到2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其他操作同試驗組。
陰性對照組:
取10 ml pH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加入到2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其他操作同試驗組。
供試品對照組:
取供試品10 g加入到2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5 ℃培養(yǎng)24小時。其他操作同試驗組。
表5 沙門菌檢查方法(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200 mL)驗證結果
由表5可知,陰性對照組和供試品對照組均未檢出沙門菌,陽性對照組和試驗組的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鹽瓊脂培養(yǎng)基上有典型菌落生長,因此,本品沙門菌可用常規(guī)法進行檢查。
本品對細菌及真菌的抑制作用較小,可采用常規(guī)法進行需氧菌總數計數、霉菌和酵母菌總數計數、大腸埃希菌檢查、耐膽鹽革蘭陰性菌檢查和沙門菌檢查。根據驗證結果將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記錄如下:取本品10 g,加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至100 mL,45 ℃水浴溶解,得1:10供試液。需氧菌總數計數、霉菌和酵母菌總數計數、大腸埃希菌檢查、耐膽鹽革蘭陰性菌檢查以及沙門菌檢查均可采用常規(guī)法。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國人民共和國藥典[s].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四部:140.
[2] 朱廣平,徐曉玲. 黃芩對制劑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的影響[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14,6:219.
[3] 于鳳平,楊美琴,特玉香,等. 含大黃、黃芩、黃連和黃柏藥材的中成藥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建立[J].藥物分析雜志,2010,3:558.
[4] 白林,黃曉舞,高翠萍. 不同廠家牛黃解毒片抑菌作用的比較[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444.
[5] 于鳳平,代秀梅. 防風通圣丸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學驗證[J].中國藥師,2010,11:1679.
(責任編輯:傅舒)
Validation of microbial limit test method of Guominkang capsule/
CHENG Long, XIONG Wen, CHEN Xia//(Chengdu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Chengdu 610000, Sichuan)
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microbial limit test for Guominkang capsule.Method:According to China Pharmacopoeia 2015 edition, the routine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amount of aerobic bacteria,mycete, saccharomycetes, and validate the test controlling bacteria of Guominkang capsule.Result:Guominkang capsules hardly had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The routine method was feasible for the count of amount of aerobic bacteria, mycete,saccharomycetes, and the test controlling bacteria of Guominkang capsule.Conclusion:The method is accurate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microbial limit test of Guominkang capsules.
Guominkang capsules; microbial limit test; the routine method; validation of method
R 285.5
A
1674-926X(2017)03-011-04
成都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 成都 610000
程龍(1983-),男,碩士研究生,微生物檢驗技術中級,主要從事藥品質量控制研究
Tel:028-85362197 Email:32939152@qq.com
20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