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龍
8月31日,一名待產孕婦從陜西榆林市第一醫(yī)院綏德院區(qū)住院部五樓跳下身亡,還帶走了一個即將問世的生命。
這樣的悲劇不僅令人唏噓,還引發(fā)了綿延數日的爭議。爭議的焦點是:到底是醫(yī)生還是孕婦家屬不同意剖宮產而使得疼痛難忍的孕婦走向極端?
9月6日,院方再次發(fā)表聲明,給出事發(fā)經過的監(jiān)控畫面截圖,稱產婦曾下跪,多次“與家屬溝通(剖宮產)被拒絕”。隨后,家屬方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監(jiān)控畫面中并未記錄聲音,“下跪”畫面系因產婦疼痛難忍下蹲,并稱產婦數次要求剖宮產,其丈夫都答應了。
在誰拒絕了給孕婦做剖宮產的問題上,真相通常只會有一個版本:或者是孕婦家屬拒絕了,或者是醫(yī)生拒絕了。也就是說,在這個爭議中,必定有一方在撒謊。
有沒有可能出現第三個版本的真相——醫(yī)生與家屬都不存在拒絕剖宮產問題,而是孕婦本人一時難忍劇痛選擇跳樓?
但醫(yī)院、家屬所給出的各種材料以及讀者的爭論焦點,都指向“誰拒絕了剖宮產”這一事實。顯然,這一滔天爭議是事實判斷而非是非判斷。從常理看,孕婦提出剖宮產如果不被拒絕,她就沒有必要走向絕境。
在各執(zhí)一詞的紛繁爭議中,也許一時難以做出準確的事實判斷,但通過臨產陣痛導致的生命雙失的悲劇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兩種社會疼痛。
第一種疼痛來自誠實品格的殘缺。
這些年來,無論是過失責任的歸因,還是性騷擾指控的真假,都出現兩個或者多個真相的爭議。在老人跌倒與醫(yī)患責任中,真相更是常常被謊言弄得晦澀不清。
在事實判斷中,真相通常只有一個,但總是有人用謊言遮蔽真相,讓一個簡單的真假判斷變成無盡的真相迷藏。為了探尋真相,無數的讀者和網民都被訓練成了福爾摩斯。
盡管現有的監(jiān)控探頭能夠還原部分真相,但總有一些地方是探頭無法覆蓋的。哪怕探頭能夠覆蓋,也未必能夠顯現真相。像這次的榆林市第一醫(yī)院,鏡頭拍到了孕婦跪地,可是跪地到底是哀求剖宮產還是因為疼痛而蹲下,院方與家屬卻給出不同的說法。由此可見,人性的幽暗是機械設備所無法完全照亮的。
誠實品格的嚴重殘缺,使得人們必須時時處處都要依賴攝像設備記錄真相。但一個社會如果到了時時處處都要靠錄音錄像才能重現真相時,它所帶來的社會疼痛的劇烈程度,也會將一些人逼入道德和精神的絕境。
第二種疼痛來自個人權利的殘缺。
孕婦臨產,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作為“當事人”的孕婦居然沒有選擇權!
盡管醫(yī)學是門科學,許多時候要聽醫(yī)生的,但分娩的方式有其特殊性,除非情況特別,孕婦應該享有更高的選擇權。或許榆林的這位孕婦正是因為失去了這種選擇權利,最終釀成悲劇。
誠實品格和個人權利的殘缺導致的社會疼痛,可能是社會轉型期的陣痛,可能是社會變形期的恒痛——但愿它屬于前者!
【原載《海東時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