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石門縣委組織部
“燕人重義,一腔碧血肥湘土;楚天多情,滿目紅云載雄魂?!?017年2月23日下午3時,湖南省石門縣南北鎮(zhèn)薛家村“名譽村長”王新法永遠地倒在了他深愛的義務扶貧路上。一時間,大地悲慟、山川嗚咽,萬名山區(qū)群眾沉痛悼念他們心中的好黨員、好村長。
同期 謝淼(與民共富軍人團隊成員):修第六座橋的時候,他是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在統(tǒng)籌)。就在2月23日去世那天之前,他還在跟我說,我們的這座橋馬上就要建了。
同期 曾德鳳(薛家村村民):(我)長這么大就沒見過這么好的共產(chǎn)黨員,沒見過這么好的軍人!
2013年7月,河北石家莊的退伍老兵王新法,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位于湘鄂邊界的土家山寨——薛家村。
同期 謝淼(與民共富軍人團隊成員):他說,我跟我的家人和戰(zhàn)友,就想找一個條件不好的村子,我們?nèi)プ鲇幸饬x的事情,去圓一個與民共富的夢。
同期 孫景華(王新法妻子):(之前)有幾個軍人團隊的人過來先考察了一遍,后面我們又來了一次,最后他決定在這兒,為老百姓服務。
2014年剛過完年,王新法就帶著鋪蓋、液化氣灶等生活物品再次來到薛家村。這一次他下定決心留下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夢想,帶領(lǐng)全體村民共同富起來。
同期 賀順勇(薛家村村民):一開始他來的時候,就帶著我們的一些村干部、共產(chǎn)黨員了解我們的風土人情,看哪些東西可以用來幫助我們的老百姓脫貧致富。
同期 曾德美(與民共富軍人團隊成員):他是做了功課來的,實際上他幾次的考察都記錄了這里的方方面面,整理了很多資料。
然而,大干一番的熱情,起初換來的卻是村民的質(zhì)疑:一個外鄉(xiāng)人,真的會無緣無故地到這個小山村義務扶貧?
同期 覃遵彪(薛家村黨支部書記):有的人說,來村里的凈是些老板搞什么旅游開發(fā)的,他在這個地方義務扶貧,老百姓肯定是不相信。有的人說,(他)是不是來我們這里開磷礦的;還有的人說(他)是不是想在下河里開采鐵礦……
面對村民們的誤解,王新法毫不在乎。他自掏腰包為村里的低保老人架設電線,為困難家庭購置節(jié)能燈泡和烤爐,王新法在薛家村不聲不響地忙活起來。2014年3月,王新法在薛家村做出第一個大動作——修建“山河圓”,請烈士回家。
同期 曾德美(與民共富軍人團隊成員):從2010開始這三年的考察時間里,他發(fā)現(xiàn)我們這個貧困山村,首先是老百姓思想上沒有精神支柱,所以當時他是想通過請烈士回家這個方式,讓老百姓找到精神支柱。
同期 覃遵彪(薛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兩委”包括老百姓能轉(zhuǎn)變觀念,就是因為六塔山河圓,請這68位烈士回家。他把自己補發(fā)的64萬元工資,全部拿到這個地方搞山河圓建設。
同期(王新法生前采訪):我們是帶著思想來的,不是帶著私欲來的。
同期 曾德平(薛家村村民):他為了修通這條公路,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打洞的時候,一個老百姓提出來,出了安全事故誰負責呢?“名譽村長”當場就寫下了一份生死狀,上面寫著:“如果出現(xiàn)不測,由我自己承擔,不給他人添責?!?/p>
同期 鄭子?。ㄑ掖宕迕瘢核麍猿至藥滋欤砩系钠ぞ腿珪衩摿?,天天穿著汗背心,天天大太陽曬,一般人哪能吃這樣的苦。
同期 曾德鳳(薛家村村民):他跟我說,勤勞妹子啊,今天這么好的天氣,我們已經(jīng)大酒大肉地吃過了,必須要找點事干一干。我說今天是大年三十誰會跟著你去干活?他說我在前面走,我就不相信后面沒有人跟。
同期 賀順勇(薛家村村民):他說我先上,我們的村干部再上,然后共產(chǎn)黨員上,相信我們的老百姓一定會跟著我們上。
同期 曾德鳳(薛家村村民):就包括我的老公看著他走了以后,也都跟著走了。一開始上山的時候只有5個人,走到最后跟在后面的一共是37個人。
同期 賀順勇(薛家村村民):剛開始人不多,之后就越來越多。那一年我們統(tǒng)計了一下,全村義務投工就達3000多人。
王新法進一步了解發(fā)現(xiàn),因為地處大山深處,吃水難一直是困擾薛家村祖祖輩輩的大難題。為了讓村民們用上方便潔凈的自來水,年過花甲的王新法一頭扎進大山,踏著崎嶇山路尋找水源。
同期 陳世選(薛家村村民):他聽說了就帶著我們找水源,長滿刺兒的地方他都在前面走,他一個人走在最前面比我們還厲害。
同期 田小春(薛家村村民):那種山有很高的坡,他都是這么爬上去的。我們?nèi)ブ?,每次只能背這么一點沙爬上去。出水的地方非常陡非常高,他爬上去了看到這眼水非常高興。
同期 陳世選(薛家村村民):大概只有三十幾天,就把水源全部接到家了。
同期 田小春(薛家村村民):從來沒有在家里吃過干凈水,他在我們這里受了千辛萬苦,幫我們找到這么一股好水,我們吃得非常開心。
修了路,找了水,王新法又忙著幫村民來架橋。
同期 唐德成(薛家村村民):2013年聽說來了一個“名譽村長”,他說了這么一句話:“你修橋我支持你!”我當時就是半信半疑。
同期 陳文賢(薛家村村民):“名譽村長”聽取了老百姓的再三要求,希望能修這么一座橋。他當場就直接表態(tài),他說我們馬上就修,我們馬上就干。他是講普通話的——“馬上就干!”
同期 唐德成(薛家村村民):第五天,(他)在電話里面通知的,他說唐兄弟你給我安排一個住宿的地方,我要離修橋的地方最近的第一戶。我就(給他)安排在白芳梅家。
同期 白芳梅(薛家村村民):每天他開工得早,收工得遲。
同期 唐德成(薛家村村民):哪里需要水泥,他就自己跑來搬,全都是光著雙手來搬。
同期 陳文賢(薛家村村民):十二天半的時間,就把這座橋修起來了。
同期 白芳梅(薛家村村民):千感謝萬感謝“名譽村長”,給我們架這座橋,我們這一塊兒的人素質(zhì)都提高了,現(xiàn)在我們都要學習“名譽村長”的這種精神。
隨著一件件實事的辦成,薛家村上下都對王新法刮目相看,更多的老百姓支持王新法的理念,支持他所干的事業(yè),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愿望和決心空前高漲。
薛家村有茶園上千畝,各家各戶多多少少都種了些茶葉,但因為茶的質(zhì)量不高,賣不到好價錢,一畝茶園一年算下來純收入不足2000塊錢。王新法跟村民們說,只要大家愿意,我就按一畝產(chǎn)茶50斤5000塊錢的底價來收,一畝地超過一斤就多出一百塊錢,但條件是,茶葉不能打農(nóng)藥,并且要把“三道四道茶”改為“一道茶”。
同期 田科軍(薛家村村民):按照他的這個理念,我們只要達到有機,比采四道茶(賺的)錢要多,又省人工。
同期 金新強(薛家村村民):收益方面差不多可以翻倍了,做的干茶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賣到一萬五(一畝茶園),而往年就只能賣四五千元。
王新法不但自己千里來扶貧,他還發(fā)動自己的老戰(zhàn)友到薛家村義務扶貧,創(chuàng)立了一支與民共富軍人團隊?,F(xiàn)在,這個團隊已經(jīng)有140多人。隨著王新法及其團隊在薛家村的付出和影響,各級黨委政府也大力支持薛家村脫貧攻堅,幾年來先后投入資金950多萬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薛家村的人均收入由幾年前的不足2000元,到現(xiàn)在的超過6000元,村里有64戶貧困戶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村民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同期 金新強(薛家村村民):我今年62歲了,像他這樣為老百姓做事,我還沒發(fā)現(xiàn)第二個人。
同期 白芳梅(薛家村村民):活了六十幾歲了,我真沒看見過這樣的共產(chǎn)黨員,沒看到過這樣的干部,他又不是沒的吃,又不是沒的穿,他為什么拿那么多錢在這里,為老百姓干這么些事。
大地無言,青山做證。走進這里,人人都會為薛家村的村莊新氣象、村民新面貌的迷人情景而贊嘆,人人都會為王新法的千里來扶貧、他鄉(xiāng)埋忠骨的動人事跡而感慨——“名譽村長”,是父老鄉(xiāng)親對他的最高褒獎。
同期(王新法生前錄影):關(guān)注我們的朋友都在問,為什么來湖南,為什么在薛家村,你們這么干圖的是什么?今天,我就想用我們已經(jīng)做過的事實告訴大家,因為我們是有信仰的共產(chǎn)黨員,因為我們是忠誠于自己國家和人民的軍人。
(該片獲湖南省常德市教育教學資源評比一等獎第一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