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瑜
晚自習放學回到家中,上高二的女兒扔下一聲嘆息道:“唉,爸爸,我現(xiàn)在怎么不做夢了呢?做夢真好玩?!睈澣缓蜔o奈的表情似青藤般爬滿女兒的臉。
我倏然驚愕,但一時無語。是啊,在本該有著七彩夢的青春年華里,到底是誰偷走了女兒的夢?還有夢中那些美麗的星星、藍天、白云、彩虹和微笑?
其實,我的寶貝女兒和千千萬萬個孩子一樣,在更小一些的時候,是很愛做夢的。她常常在夢醒時分為我描述夢境里的美麗相遇,與我分享她的驚喜與快樂。真的,我曾經(jīng)常常看見她在睡夢中練習伸展、練習微笑的優(yōu)雅動作和表情。就像看見草在夢中發(fā)芽、蕾在夢中開花一樣,無限旖旎。
然而現(xiàn)在,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女兒,只能與補課、自習、考試、分數(shù)和沖刺等關鍵詞日復一日地相遇。每周一天的休息日還常常被考試擠占,早晚自習更像是在海綿里擠水一樣,擠干了孩子所有的自由和寧靜,乃至看不見一點點時間的影子。
每天早晨,鬧鐘都要重復催叫女兒三遍,如果還叫不醒,我就要殘忍地去喚醒她。這時候,女兒往往會“呼”地爬起來,一邊揉眼睛,一邊用腳摸鞋子,那驚恐與慌亂的樣子,讓人憐惜與不忍。在那時,我的心簡直就要碎了。
諸君,快請看看吧,這就是我們的孩子,在應試教育生態(tài)中掙扎的孩子。當我們的教育以追求分數(shù)為旨歸的時候,當孩子越來越享受不到自由和快樂的時候,我們負得起這種類同摧殘的教育責任嗎?
是到了捫心自問的時候了,是到了反思當下教育之種種積習的時候了。
吳非教授曾說:“詩也許是夢,夢也許是明天的詩;可是時下的教育似乎并不想讓孩子做夢?!笨磥?,在處處講實惠、講功利的教育語境下,“做夢真好玩”自然成為女兒遙不可及的奢望了。
報載:一個中學生上晚自習遲到了,當被老師問及原因時,她回答說是“看星星”。這是理由,卻像詩歌;這是現(xiàn)實,卻像夢囈。也許,在孩子眼里,星星或許就是掛在教育天空的詩或夢吧。那兒綴有她小小的精神意趣和璀璨幻想。
很難得,這位中學生還有個性訴求在,還有幻想在。如果,那些星星可以摘下來,我想她一定會去做的,即使錯過整個晚自習,她也不會錯過觸手可及的夢的。
而我的女兒是隱忍的,她會默默地負重前行。不偷懶,不懈怠,不找借口,更不會隨意落下一節(jié)課,有時甚至帶病上課。作業(yè)不做齊,她自己都不會原諒自己,哪怕留著淚也要堅持做完。
女兒小小的身軀和心靈,在自覺而艱難地承受著不能承受之重。可我,作為一名父親和老師,不知是欣慰還是辛酸,坦然還是擔憂。除了一遍遍催她睡下,我真不知道該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
女兒洗沐之后,又躺在床上看了一會兒書,終于在二十四點左右睡著了——這幾乎就是她每日作息的常態(tài)。我輕輕地走過去,替她掖了掖被子。我知道,這個時候,幾乎沒有什么聲音能夠吵醒她,她太累了、太乏了,太需要睡眠了。但我不知道,女兒何時才能做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夢呢?
可現(xiàn)實是:就在不遠處,更艱難的高三生活,正風雨將至般地等待著我的女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