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霞,江海瀾,劉江濤,覃琴,張文軍
(1.新疆庫爾勒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新疆庫爾勒841000;2.新疆兵團十三師淖毛湖農場,新疆哈密829303)
影響庫爾勒市棉花生產穩(wěn)定發(fā)展的原因及對策
鄧小霞1,江海瀾1,劉江濤1,覃琴1,張文軍2
(1.新疆庫爾勒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新疆庫爾勒841000;2.新疆兵團十三師淖毛湖農場,新疆哈密829303)
新疆棉區(qū)是全國最大的優(yōu)質棉、商品棉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庫爾勒市位于南疆腹地,具有充足的光熱資源,作為新疆重要的產棉區(qū)之一,植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70%以上,棉花生產已成為不可替代的經濟產物和重要的支柱產業(yè)。但近年來,受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氣候多變等因素的影響,棉花生產規(guī)模有所縮減。
1.1 政策因素
1.1.1 棉花價格的影響。2006—2013年棉花種植面積趨于平穩(wěn),且整體呈上升趨勢;2014年棉花種植面積較 2013年增加了 5.42萬 hm2(見圖1),原因是受到2011—2013年近乎無限量臨時收儲政策的支撐,棉花庫存量遠遠超過了市場的需求量,2013—2014年度國內棉價走勢仍維持在18 000~19 000元·t-1。2014年年底國家在新疆進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取消臨時收儲政策,機采棉按7元·kg-1、手摘棉按7.5元·kg-1兌付補貼資金。之后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持續(xù)進行,棉花價格長期低迷,市場需求量有限,導致棉農種植積極性受挫。
1.1.2 水資源匱乏。由于當地農民大量開采地下水用于棉田畦灌或滴灌,且農牧民的節(jié)水意識薄弱,灌溉模式相對粗放,致使庫爾勒市淡水資源匱乏。為應對愈加嚴峻的用水形勢,2014年庫爾勒市出臺了退耕休耕工作實施方案,因而2014年之后棉花種植面積持續(xù)調減,2015年較上年下降21.88%(圖 1)。
圖1 2006—2016年庫爾勒市棉花植棉面積變化情況
1.1.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響。2015年底國家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最大限度規(guī)避種植結構單一帶來的市場風險,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庫爾勒市積極優(yōu)化種植結構,大力發(fā)展特色農作物,部分棉農改種食葵、黑枸杞、孜然、甜瓜、西瓜、籽用西葫蘆、加工辣椒、加工番茄、豆類、洋蔥、紅著、甘草、黃芪等。據統(tǒng)計,僅2016年庫爾勒市種植特色農作物18種,面積達 5200 hm2。
1.2 氣候因素的制約
1.2.1 春季大風沙塵天氣較多。春季棉花播種期普遍出現大風、降雨、降溫天氣,經常出現缺苗斷壟現象,棉苗不齊,2014至2016年的4—5月平均風力均達5~6級,甚至出現8級以上大風。5月棉花常常受低溫降水天氣的影響,生長遲緩,推遲現蕾開花結鈴時間,造成減產。
1.2.2 雷雨、冰雹頻發(fā)。庫爾勒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降水量稀少,蒸發(fā)量大,光熱資源豐富,年均降水量60mm左右。然而2013年6月出現2次強降水冰雹天氣,2014年7月、9月共出現2次;2015年4—6月共出現3次雷雨冰雹;2016年5月、9月共出現2次冰雹,且部分地區(qū)單次降水量達20 mm,造成棉花受災減產。棉花是喜溫喜光植物,對溫度、光照的需求非常嚴格,庫爾勒每年8-9月棉花結鈴吐絮期氣溫偏低,降水異常偏多,多云寡照日數偏多,對棉花裂鈴吐絮不利,造成部分棉田有爛鈴,已吐絮的棉花出現發(fā)霉現象。
1.3 栽培技術的影響
1.3.1 棉田連作。棉農田管水平參差不齊,且大部分棉田常年連作,連作20年以上的棉田占全市植棉面積40%,連作10年以上的棉田占70%,連作5年以上的棉田占90%以上,致使土壤肥力差,易感枯、黃萎病。2006—2012年棉花產量逐漸提高,2012年之后產量有所減少,在2014年降到最低值為 103.08 kg·(667m-2) (圖 2)。
1.3.2 棉花生產機械化程度低。棉花田間管理除了耕地、整地和噴藥治蟲實現了機械或半機械操作外,其它均需手工操作;特別是棉花采收環(huán)節(jié)時間長,用工多,人工采收費均在2元·kg-1以上。目前的棉田種植模式,很難實現機械化生產,導致棉花生產成本不斷攀升。
1.3.3 棉花品種“多、亂、雜”。在選擇棉花品種時,種子經銷商對棉農的影響較大,許多棉農根本不知道自己種的品種是什么,僅考慮與自己收益相關的特質,而忽視對棉花品質提升的要求,導致棉花品種“多、亂、雜”的問題普遍存在;再加上棉種市場點多面廣,管理難度大,進一步加重了棉花品種的混亂局面,因此良種、良法配套技術難以實現,同時一些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1.3.4 病蟲害防治不當。當地農民素質偏低,田間管理較為粗放,思想保守,難以接受新技術、新品種;此外棉農不了解棉田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無法掌握最佳防治時間,在棉花生長關鍵時期化控不到位,導致棉田蔭蔽,通透性差,爛鈴多,脫落增加,嚴重影響棉花產量和品質的提升。
圖2 2006—2016年庫爾勒市棉花皮棉產量的變化情況
2.1 降低生產成本
需進一步加大規(guī)模種植、膜下滴灌、機采棉、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等技術的推廣;同時協(xié)調有關部門派出專門技術人員測土配肥,正確把握土地及棉花缺失的元素,做到缺什么補什么,以減少肥料的浪費。
2.2 提高植棉科技含量
一是加大新品種選育及推廣力度,選育抗旱、抗鹽堿、抗病蟲品種,使品種具有較強的環(huán)境適應性;推廣專用機采棉品種,提升規(guī)模化經營水平,轉變棉農經濟增長方式。二是加強農業(yè)科技服務隊伍建設。 增強技術培訓力度,提高棉農接受新技術的意識。三是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指導棉農在關鍵時期用藥,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開展棉花高產創(chuàng)建活動,制定棉花高產創(chuàng)建栽培技術規(guī)范,通過培育典型、樹立樣板,進一步提高本市植棉技術的規(guī)范率,示范帶動提高棉花產量。
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當前農資支出占農業(yè)生產成本比重仍較大,擠壓了農民種植利潤空間,政府應加大對棉花種植的支持力度,重點扶持棉花種植大戶或棉花專業(yè)生產合作社。加大良種繁育力度,積極推廣先進技術等,進一步調動棉農種植積極性,保證棉花生產穩(wěn)定發(fā)展。此外,需落實退耕休耕、實施高效節(jié)水灌溉、建設配套防滲渠和機電井安裝智能IC卡取水卡,推廣滴水出苗技術。
2.4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
進一步加大水渠的保護和治理,加強棉田井、電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大力發(fā)展節(jié)水灌溉;加大節(jié)水技術推廣力度,不斷創(chuàng)新節(jié)水機制和節(jié)水模式,使農民在災害之年不減收。
10.11963/1000-632X.dxxdxx.20170925
中國棉花·影響庫爾勒市棉花生產穩(wěn)定發(fā)展的原因及對策·2017,44(9):43-45
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