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璇 宋燕芹
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害采用雙環(huán)醇治療的臨床效果探析
張影璇 宋燕芹
目的 研究分析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害采用雙環(huán)醇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本院結核科104例藥物性肝損害患者,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口服雙環(huán)醇片)和對照組(口服甘草酸二胺), 各52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肝功能情況。結果 治療前, 兩組肝功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肝功能均有顯著改善, 治療組肝功能改善幅度比對照組明顯,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15%高于對照組的80.7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5859, P=0.0006<0.05),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雙環(huán)醇片治療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害療效顯著, 可幫助患者恢復肝功能, 且安全性高, 可在臨床廣泛推廣和使用。
抗結核藥;肝損害;雙環(huán)醇;臨床療效
結核病屬傳染性疾病, 指感染結核桿菌所致的慢性傳染病, 結核桿菌可侵入人體的各個器官, 其中以肺臟最常見,也可侵入其他部位[1-3]。臨床治療結核病最常用的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但研究指出, 采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聯(lián)合使用時, 有25%患者會發(fā)生藥物性肝炎, 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肝功能衰竭[4]。雙環(huán)醇能改善肝功能, 幫助肝臟解毒的藥物, 具有對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害的作用[5,6]。為探討雙環(huán)醇治療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肝損害的療效, 選取本院結核科104例藥物性肝損害患者做出研究,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結核科104例藥物性肝損害患者,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52例。治療組:男30例, 女22例;年齡24~67歲, 平均年齡(45.5±7.1)歲;肝損害發(fā)生時間5~28 d,平均時間(16.5±2.5)d。對照組:男28例, 女24例;年齡23~69歲, 平均年齡(46.0±7.6)歲;肝損害發(fā)生時間5~30 d,平均時間(17.5±2.5)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同一化療方案進行治療, 異煙肼, 0.3 g/次, 1次/d, 口服;利福平, 0.45 g/次, 1次/d, 口服,或利福噴丁, 0.45 g/次, 2次/周, 口服;吡嗪酰胺, 1.5 g/次,1次/d, 口服;乙胺丁醇, 0.75 g/次, 1次/d, 口服。
1.2.1 治療組 在不停用主要抗結核藥物的基礎上加用雙環(huán)醇片, 0.5 g/次, 3次/d, 口服, 療程為4周。
1.2.2 對照組 在不停用主要抗結核藥物的基礎上加用甘草酸二胺, 100 mg/次, 3次/d, 口服, 療程為4周。
1.3 觀察指標 記錄比較患者療效、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及不良反應情況, 包括惡心、嘔吐、納差, 疲倦、身、目黃染等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癥狀、體征完全消失, 丙氨酸氨基轉(zhuǎn)氨酶(ALT)、天門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總膽紅素(TB)水平均降至正常范圍內(nèi);有效:患者癥狀、體征顯著改善, ALT水平下降<80 U/L, TB水平較治療前下降50%;無效:患者癥狀、體征并無明顯改善, ALT、AST、TB水平較治療前下降<50%, 或患者病情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 兩組ALT、AST、T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肝功能均有顯著改善, 治療組肝功能改善幅度比對照組明顯,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 治療組顯效34例, 有效16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6.15%(50/52);對照組顯效27例,有效15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80.77%(42/52)。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5859,P=0.0006<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組中, 2例頭暈患者,1例皮疹患者。對照組中, 2例頭暈患者, 1例疲倦患者,1例皮疹患者, 1例腹瀉患者,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幾年, 城市結核病的發(fā)病率逐年提高, 特別在老年群體和慢性病群體中[7,8], 因其自身免疫功能較低下, 及肝腎功能均有不同程度衰退, 服用抗結核藥物后, 藥物在其體內(nèi)代謝的時間就越長, 發(fā)生藥物性肝、腎損害的幾率也就越高[9,10]。針對已經(jīng)有明顯肝臟損害的患者, 因結核病病情嚴重, 無法停藥的患者, 可采用雙環(huán)醇片治療, 可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11]。本研究結果提示, 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明雙環(huán)醇治療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肝損害療效顯著。雙環(huán)醇片是一種臨床新型的抗病毒肝炎藥物, 具有顯著的抗肝炎病毒和肝細胞保護作用。藥理學研究表明, 雙環(huán)醇片通過清除自由基, 起到保護肝細胞膜以及線粒體的作用,使肝細胞脫氧核糖核酸(DNA)不受損傷, 從而減少肝細胞凋亡, 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4]。雙環(huán)醇除上述作用外, 還能防止肝纖維化, 促進肝臟蛋白質(zhì)合成以及肝細胞再生作用, 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 阻礙肝臟谷胱甘肽、糖原耗竭, 從而減輕肝臟的脂質(zhì)過氧化。不僅如此, 該藥物通過降低肝細胞及其線粒體、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活性, 從而提高細胞ATP的含量, 使肝細胞結構及其功能得到提高。本研究結果提示,治療組的肝功能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且無嚴重不良反應,此研究結果與周建鳳等[5]研究相同。
綜上所述, 臨床治療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肝損害, 可在不停用主要抗結核藥物的基礎上, 加用雙環(huán)醇片, 能夠促進患者肝功能恢復, 且安全性高, 可在臨床廣泛推廣和使用。
[1] 陳燕琴, 高同軍, 遲儉, 等.雙環(huán)醇片治療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害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傳染病信息, 2005, 18(4):188-189.
[2] 劉佩英.雙環(huán)醇治療抗結核藥所致肝損害269例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1, 13(22):67.
[3] 王懷誠, 韋生坤, 高亮.雙環(huán)醇預防抗結核藥物肝功能損害的臨床療效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10, 26(11):1156-1157.
[4] 桂徐蔚, 沙巍, 梁莉, 等.雙環(huán)醇預防抗結核藥物所致肝功能損害的近期療效觀察.首都醫(yī)藥, 2008, 15(6):43.
[5] 周建鳳, 陳書長, 白春梅, 等.雙環(huán)醇片防治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的研究.肝臟, 2007, 12(4):286-287.
[6] 劉繼兵, 張建勇, 陳雪融.雙環(huán)醇預防抗結核化療所致藥物性肝損傷療效的Meta分析.遵義醫(yī)學院學報, 2016, 39(5):497-502.
[7] 謝松松, 左維澤.雙環(huán)醇在預防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損害方面的應用.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15, 22(6):34.
[8] 唐靜.雙環(huán)醇片防治抗癌藥物所致肝損害臨床研究.中國藥業(yè),2015(16):43-45.
[9] 周建國.雙環(huán)醇預防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害67例療效觀察.貴州醫(yī)藥, 2015(10):914.
[10] 陳墨洋, 趙勇華, 李晶媛, 等.雙環(huán)醇片預防抗結核治療藥物性肝損害25例臨床觀察.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15, 22(10):72-73.
[11] 彭偉明, 楊勇, 于強, 等.恩替卡韋聯(lián)合雙環(huán)醇片防治肺結核合并慢乙肝肝損害的臨床療效觀察.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17,24(8):87-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61
2017-08-04]
528000 佛山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結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