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波
[摘要]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的音樂人才,而應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名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使學生從中受益。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還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fā)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運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展現音樂才能提供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音樂素養(yǎng),豐富精神生活,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對生活產生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美好未來有更多的向往與追求。
[關鍵詞]音樂課;中學生;興趣;情境
音樂得到中學生的廣泛喜愛,特別是流行音樂。但是,相關調查表明,目前的音樂課卻不被大部分中學生喜歡,即便是喜歡音樂課的學生,也是因為音樂課堂相對比較輕松,而不是出于對音樂課的熱愛。正是因為學生在音樂課中體會不到其魅力,枯燥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無法真正走進音樂課堂,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音樂課應增進中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并樂于參與音樂活動,提高音樂感受與評價鑒賞的能力,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發(fā)展表現音樂的能力,豐富和提高藝術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增進群體意識,鍛煉合作與協(xié)調能力。學生目前的狀態(tài)很難實現音樂課程的價值目標,那么,教師應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素質和綜合素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喜歡音樂課,教師首先要得到學生的喜歡,用教師的人格魅力、藝術修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征服學生,進而使學生喜歡音樂課,喜歡音樂,提高學習興趣。
1.用自身才藝吸引學生
音樂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音樂技能,不僅要精通音樂學科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懂得相關學科知識,要專項多能。教師在音樂基本功方面要出類撥萃,對于舞蹈、器樂,不一定樣樣精通,但也要有具體了解。比如,教學七年級音樂《環(huán)球之旅》這一單元的欣賞部分,當講到印度歌舞的時候,我播放音樂,穿上印度服裝為學生即興跳了一段印度舞蹈,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的這種行為特別能感染學生,博得學生的“青睞”,從而使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并努力向教師學習。學生在欣賞后,也可以模仿教師做幾個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教師可以找一些有舞蹈特長的學生進行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較高的音樂素質是學生信賴和崇拜的重要因素之一。
2.與學生成為朋友,走進學生心靈
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之前有很強的距離感。其實,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他們身上具有無限的潛能。教師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充分地發(fā)揮其內在的潛能,如果學生畏懼老師,則必然會妨礙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所以,教師必須放下“架子”,維護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自己。同時,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情感具有調節(jié)教師自身行為的功能,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可以促進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教師對學生的愛,能縮短師生間在空間上和心理上的距離。比如,當氣候突變,教師感覺寒冷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在課余,教師可以邀學生談心,一起打球等。這些做法能大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教師面前是放松、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這樣,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前準備激發(fā)教師工作熱情,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備課是音樂教學里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是上好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課前的準備工作必須要充分、有條理,擴充知識面,恰當地補充和加深理解教材內容。教師的備課是為了教學,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和提高音樂技能。
1.查閱資料
現在各種教學參考資料應有盡有,這些資料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不同的層次對教材進行了比較深入透徹的分析、綜合和概括,設計了科學的教學思路,這些教學經驗對教師備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指導作用。教師應很好地利用這些參考資料,爭取用更多的時間進行分析和反思。教師平時聽公開課時的聽課記錄、自己上課的課后記錄等,也是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公開課凝結著講課教師探索創(chuàng)新的心血,其中的成功與失敗也可以作為聽課教師教學的借鑒。
2.精心備課
教師想要備好課,就必須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音樂教學,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梳理,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案是教師備課的結晶,是進行教育的依據,使每一堂課都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并合理地分配課堂時間。隨著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音樂教學法也由傳統(tǒng)的“封閉式”教學方式向現代的“開放式”教法過渡。教法中突出以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能力為出發(fā)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倡參與意識,把“動”引入課堂,使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直接體驗音樂美。
3.課件制作,準備教具
課件制作和準備教具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措施,借助課件和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既能達到直觀、形象的效果,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了解上課需要用到哪些教具,并在上課前準備好。課前準備做得越充分,課堂教學效果就會越好。
三、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精神飽滿、生動傳情的良好教學情緒,能使師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應。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學習音樂的情緒,使每名學生都參與到音樂課程的學習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音樂課堂良好的互動效果。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表現音樂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其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并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音樂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音樂。在教學《金色秋天》這一單元時,我鼓勵學生聯(lián)系四季變化,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聽、看、想、說、唱、動)體驗,進行節(jié)奏、歌詞創(chuàng)編,使音樂與情感、體驗相結合,促進學生提高音樂素養(yǎng)。endprint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音樂課強調活動性和實踐性,教師應運用靈活多變、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
第一,創(chuàng)設舞臺,展示自我。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靈活運用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動起來”的機會,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獲得知識、掌握新技能。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后,可以設計開展“課堂音樂會”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盡情用不同的方式演唱和演奏,使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展示自己。
第二,師生互動,激發(fā)興趣。在課堂上,我努力營造自由、和諧、雙向交流的教學氛圍,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和學生一起唱,一起跳,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啟迪。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都設計“快樂5分鐘”環(huán)節(jié),每次請一名學生自愿進行才藝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深受學生喜愛。
第三,以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將知識技能的學習融于審美體驗活動中。游戲對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學生都愛玩游戲。為了鞏固學過的歌曲,我設計了“旋律列車”這一游戲。我當列車司機,彈奏歌曲中的任意一段旋律,由學生接唱,接唱正確的學生擔任下一任列車司機,哼唱或演奏一段旋律,其他學生接唱,這樣循環(huán)反復,學生個個熱情高漲,積極踴躍?!靶闪熊嚒庇螒虻哪康脑谟谧寣W生樂于開口,大膽演唱,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現的意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第四,以小組比賽方式,激趣促學。好勝心強是學生的特點之一,而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生最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表現音樂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每次上音樂課時,我總是給學生留出10分鐘時間進行小組學習,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小組間進行互評,并給予相應的分數鼓勵,小組間競爭激烈,熱情高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除了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外,還應不斷努力,大膽實踐和探索。只有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從而使音樂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享受。教師還應善于發(fā)展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品質,使學生在音樂課中切實感到美的享受,讓學生喜歡音樂,真正走進音樂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傅道春.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