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羅亦殷
摘要:試驗采用L9(34)正交設計,研究嫁接時間、接穗部位、枝條類型對美國山核桃芽苗砧嫁接成活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嫁接時間、接穗部位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顯著影響,枝條類型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極顯著影響。美國山核桃芽苗砧嫁接最佳方法是選用美國山核桃發(fā)育枝上的中部芽在5月1日嫁接,成活率可達75.04%。
關鍵詞:美國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 (Wangenh.) K. Koch];芽苗砧嫁接;最佳條件篩選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7-327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7.020
Study on Anvil Grafting Technology of Pecan (Carya illinoensis) Bud
Seedling Root Stock
TANG Li1,LUO Yi-yin2
(1.Economic Forest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Hunan Province “2011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College of Forest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18,China;2.Hunan Natural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Changsha 410012,China)
Abstract: Adopting L9(34) orthogonal design,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rafting time, scion parts and the types of branches on anvil grafting survival rate of pecan[Carya illinoinensis (Wangenh.) K. Koch] seedl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grafting time and scion part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grafting survival rate of pecan,grafted branches type had a very significant effect on pecan grafting survival rate. The best grafting method for pecan is to use bud in the centre section of development branch on May 1st,the survival rate could reach up to 75.04%.
Key words: pecan[Carya illinoinensis (Wangenh.) K. Koch];bud-stock grafting;optimum condition screening
美國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果樹種[1-8],原產于美國,引入中國已有100多年,20世紀70年代以來先后兩次引進栽培,至今均未進行系統(tǒng)的規(guī)?;N植技術研究[9-11],且美國山核桃的嫁接技術多集中在無性系的選擇、砧木的選擇上[12-18],鮮見對美國山核桃就嫁接的枝條類型、穗條部位、嫁接時間等芽苗砧接技術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報道。為此,試驗采用芽苗砧嫁接[19,20]研究美國山核桃繁殖技術,以期篩選出合理的嫁接時間、最佳的接穗部位和最好的枝條類型,為今后規(guī)?;绹胶颂夜昧譅I建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在江西省分宜縣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yè)實驗中心進行。早春在樹液流動前采集美國山核桃優(yōu)樹上芽飽滿、髓心小、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一年生枝條,采集后將每段枝條都截成頂端、中部和基部三類,蠟封后貯藏于低溫環(huán)境中備用。砧芽種子購于浙江省,用濕沙催芽,播種繁殖。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設計,嫁接時間(D1:4月15日,D2:5月1日,D3:5月15日),接穗部位(頂端Y1、中部Y2、基部Y3),枝條類型(結果枝Z1、發(fā)育枝Z2、徒長枝Z3),具體見表1,每個處理號嫁接90株,分別栽植于基質杯中,2個月后調查嫁接成活率。
1.3 數據分析
對所觀測數據采用SPSS 22.0進行方差分析,SASJMP 10進行最佳組合篩選及預測,Origin 9.2進行繪圖。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前期培育砧木,選擇合適的枝條及接穗部位,大致合理的嫁接時間,對美國山核桃芽苗砧嫁接技術進行了試驗,結果見表2。用軟件SPSS 22.0對表2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表4和表5。
2.1 嫁接時間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嫁接時間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顯著影響。通過多重比較研究3個嫁接時間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響(圖1),從圖1可以得知,4月15日的平均嫁接成活率為43.78%,5月1日的平均嫁接成活率為54.67%,5月15日的平均嫁接成活率為46.00%,5月1日的平均嫁接成活率最高,顯著高于4月15日和5月15日的。
2.2 接穗部位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響endprint
從表4可以得知,接穗部位對美國山核桃芽苗砧嫁接成活率有顯著影響。通過多重比較研究3個接穗部位對美國山核桃芽苗砧嫁接成活率的差異性(圖2),從圖2可以得知,頂端芽、中部芽、基部芽的嫁接成活率分別為38.00%、56.56%、49.89%,三者之間差異顯著;其中中部芽嫁接成活率最高。
2.3 枝條類型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5可以得知,枝條類型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極顯著影響。通過多重比較研究3個枝條類型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圖3),從圖3可以得知,結果枝的平均嫁接成活率為37.89%,發(fā)育枝的平均嫁接成活率為60.11%,徒長枝的平均嫁接成活率為46.44%,結果枝的平均嫁接成活率與發(fā)育枝的有極顯著差異,與徒長枝的有顯著差異;發(fā)育枝的平均嫁接成活率最高。
2.4 美國山核桃最佳芽苗砧嫁接方法的確立
用SAS JMP 10軟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擬合表1試驗設計和表2中的平均數據,研究該嫁接試驗最佳組合及預期成活率得到圖4。從圖4可知,美國山核桃最佳芽苗砧嫁接方法:嫁接時間為5月1日,接穗部位為中部,枝條類型為發(fā)育枝,可望達到75.04%的成活率,置信區(qū)間為68.27%~81.81%。即選用美國山核桃發(fā)育枝上的中部芽在5月1日嫁接可達到75.04%的成活率,是美國山核桃的最佳嫁接方法。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嫁接時間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顯著影響,其成活率在43.78%~54.67%。表明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受嫁接時間的影響較大,在生產實踐中,應及時抓住合理的嫁接時間。接穗部位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顯著影響,其成活率在38.00%~56.56%。該結果表明美國山核桃芽苗砧接穗部位對其成活率影響較明顯,原因可能是中部芽受光照充足、營養(yǎng)豐富、發(fā)育充分,故生產實踐上美國山核桃芽苗砧接應以中部芽為接穗。枝條類型對美國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極顯著影響,其成活率在37.89%~60.11%。發(fā)育枝的平均嫁接成活率最高,主要原因可能是發(fā)育枝本身處于發(fā)育階段,有較強的生活力和豐富的營養(yǎng)。
通過對美國山核桃芽苗砧嫁接技術的研究可以得出,美國山核桃嫁接最佳方法是選用美國山核桃發(fā)育枝上的中部穗條在5月1日嫁接,成活率可達75.04%。
參考文獻:
[1] 張日清,李 江,呂芳德,等.我國引種美國山核桃歷程及資源現狀研究[J].經濟林研究,2003,21(4):107-109.
[2] 李永榮,劉永芝,翟 敏,等.薄殼山核桃品種果質性狀變異及選擇改良研究[J].江蘇林業(yè)科技,2011,28(3):6-11.
[3] 俞春蓮,王正加,夏國華,等.10個不同品種的薄殼山核桃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組成分析[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3,30(5):714-718.
[4] 劉廣勤,王秀云,生靜雅,等.薄殼山核桃育種研究進展[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1,25(4):87-88.
[5] 臧 旭,王秀云,周蓓蓓,等.薄殼山核桃優(yōu)良品種及其特性研究[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23(4):25-26.
[6] 姚小華,千開良,任華東,等.薄殼山核桃優(yōu)新品種和無性系開花物候特性研究[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4,26(5):675-680.
[7] 莫正海,張計育,翟 敏,等.薄殼山核桃在南京的開花物候期觀察和比較[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13,22(1):57-62.
[8] 常 君,李 川,王開良,等.薄殼山核桃無性系開花物候特性觀測[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34(4):730-735.
[9] 耿國民,周久亞,王國祥,等.薄殼山核桃常規(guī)育苗方法改良技術研究[J].林業(yè)實用技術,2010(12):26-27.
[10] 兗 攀,曹 凡,王克春,等.國外種源薄殼山核桃種子催芽試驗研究[J].江蘇林業(yè)科技,2013,40(4):5-7.
[11] 程 慧.不同基質配比對山核桃、湖南山核桃容器苗生長的影響[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1.
[12] 黃堅欽,方 偉,丁雨龍,等.影響山核桃嫁接成活的因子分析[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2,19(3):227-230.
[13] 姚小華.山核桃高效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14] 蔣明蘭.核桃芽苗砧嫁接育苗技術[J].江西園藝,2005(2):11-12.
[15] 翟 敏.薄殼山核桃容器育苗及嫁接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
[16] 翁春余,邵慰忠,葉浩然,等.薄殼山核桃17個無性系嫁接試驗[J].浙江林業(yè)科技,2012,32(3):35-38.
[17] 翟 敏,李永榮,董鳳祥,等.南京地區(qū)薄殼山核桃不同時期嫁接試驗研究[J].林業(yè)實用技術,2011(2):6-8.
[18] 王 敏,徐永星,邵慰忠,等.薄殼山核桃大砧木嫁接技術[J].江蘇林業(yè)科技,2010,37(2):44-46.
[19] 韓寧林.芽苗砧嫁接[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1.
[20] 倪 穗.芽苗砧嫁接及在我國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06,19(4):451-4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