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三十年,進入“汽車社會”之后,中國的車與路猛然繁榮起來,看似人人生活都獲得了大便捷??墒牵芸?,我們就遭遇了大小法定節(jié)假日的“大堵車”的崩潰、平時早晚高峰的“小堵車”的煩躁,以及環(huán)境問題的困擾。所有科技的發(fā)展、人類對于自身體能限制的打破,當然是進步的標志,也是現(xiàn)代社會人類的勝利和收獲,但千萬不要忘記,總有一些不可預知的副作用潛藏在這些“進步”中,侵擾著人類單方面的美夢。
據(jù)說,截至2017年4月底,成都全市汽車保有量達424.59萬輛,僅次于北京,高居全國第二;機動車駕駛人總量達619.26萬,幾乎每兩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持有駕駛證。這還是讓人有點吃驚,成都竟然真把那些經(jīng)濟發(fā)達的沿海城市都甩在了身后。雖然,這勢必帶來一些看得見的問題和看不見的隱患,但目前成都仍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的做法,還是值得讓人點贊的。
讀了本期的《花生在中國的傳播史》,煮花生、炒花生都是我的最愛,沒想到這小小的花生,竟然有這么長的歷史,而且還是從國外引進的。果然是一花一世界啊。印象里,北方的花生是比較大個,四川的花生則要小得多,但顆粒飽滿,吃起來更香。
看了《納粹迫害猶太人:從驅逐到滅絕性屠殺始末》一文,若是時光可以控制,真的希望時間在萬湖會議前停止,或是在希特勒當政前停止。這篇文章看得我內心崩潰,雖然早就知道一些關于猶太人被迫害的歷史,但從來沒有讀過詳細講述迫害進程的文章。幾個人的野心,讓多少無辜的人付出了生命。
閱讀了本期的《1776年,英國精英為何沒能看清戰(zhàn)爭的預兆?》這篇文章,頗有感觸,自己從前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為何北美的反叛的預兆已表露無遺,但大英帝國的重要政治人物與知識分子甚少察覺,也許這就是“大國”容易走入的盲目區(qū)吧。當時身處舒適書房的精英們,忘了以變化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