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見梅鏐、鄧石如致黃易信札三通考略

        2017-10-13 05:59:24陳碩
        中國書畫 2017年6期

        ◇ 陳碩

        新見梅鏐、鄧石如致黃易信札三通考略

        ◇ 陳碩

        以往對于鄧石如的研究,多囿于原始材料的貧乏,以致難以呈現出其人其書的大量必要細節(jié)。隨著近年來若干文獻(若信札等)的漸次公布,向未及深究甚至翳然不彰的一些問題,亦具備了一定釋疑祛惑的可能性。若本文所涉的三通信札,雖都不是長篇巨制,但其中的信息足以填補既有認知中的一些空白,并將對鄧石如的相關研究以有益的推進。

        一、國家圖書館藏梅鏐致黃易札

        梅鏐之于鄧石如的培養(yǎng)與扶持,向來為治清代藝術史者所熟稔。尤其是包世臣在其聲名遐邇的《完白山人傳》中的相關記載,在一定程度上主導了后世作者的認知與敘述。而此札則于其說之外,為這段經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信息:

        [清]何道生致黃易傾倒札 故宮博物院藏

        嘉平廿日,孔戶部書中郵到瑤函,且疑且信。急啟讀之,且感且愧。先生以仕宦之身,公務旁午,乃于千里外之新知應答如響,何氣誼之篤如是哉!真鏐之大幸矣。更蒙漢碑及《金石史》之賜,拜謝拜謝。諭及吳山夫《金石存》,向惟于友人帖上抄一二跋語,久覓其全書,不得一見,使其見之,斷無《天璽碑》之刻矣。江太守宋拓《校官碑》亦未得聞,故前與鄧石如妄生臆測耳。凡此尤相知恨晚者也。讀《小蓬萊閣帖目》,經先生搜羅物色而現者累累,令我敬之羨之。蓋斯文光怪,原非棄擲埋沒所得銷蝕,特非我之精神至誠無間,則不足以相感召。此古人中所希覯,先生躬嘗試之,且屢行之,信今而傳后,復何疑者?鏐頭顱半百,業(yè)無一成,顧迂癖之性,偏嗜隸書,秉燭夜行,其效可睹,亦聊以自怡悅耳。前因徐四兄所冒瀆,幸留意焉?!赌俊吠饨鹗?,不敢忽略,茲先寄上古泉文廿馀種,惟照入之。素性寡交,惟鄧子石如相契,其印篆雖不能盡入秦、漢,然魄力特強,愈大愈佳,其得意處可與何主臣相抗。書法篆居一,隸次之,真、行又次。以彼天分之優(yōu),好學不倦,但苦親老家貧,四十未娶,先生將無愛而憫之乎?何緣得一枝之棲,令其挾藝而游,亦好古憐才者所當置之意中者也。附上印稿數方,徵其一斑矣。適徐四兄在省度歲,謂此信仍由吳門寄曲阜,寧遲遲,不可浮沉。徐四兄為謀館地,三番來此,迄無成說,可嘆可嘆。肅此奉復,兼候近祺。臨風神往。秋庵九兄先生千古。教弟梅鏐頓首。正月十八日。

        關于此札寫作的時間,筆者據其中云鄧石如“四十未娶”,將其下限定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按:今見諸類《鄧石如年譜》皆將鄧石如由梁巘引薦至梅鏐家系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而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鄧石如在梅家與徐嘉穀結交后,后者為之引介,得以繼娶〔1〕鹽城沈紹芳之女,并于五月攜眷歸里。因而札中的“四十”雖然未必實指為四十歲,但其所言之事早于鄧石如繼娶沈氏是切當不移的。又,由于札中云“適徐四兄在省度歲”,即指徐嘉穀此時在南京無疑。而考慮到其同鄧石如結交一事,應當與此事在同一歷史區(qū)間內發(fā)生,即二人同時在南京梅鏐家,遂系此札為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十八日書。此外,因札中所言之“孔戶部”為孔繼涵〔2〕,據翁方綱《皇清誥授朝議大夫戶部河南司主事孔君墓志銘》載其卒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二月十八日〔3〕,則札中所云于“嘉平廿日”(亦即十二月二十日)收到的孔繼涵信函,應是其去世之前發(fā)出的。

        信札中所言諸事,則可依次稍事考證于下。一、梅鏐與黃易的此次交往(從“新知”一語知是二人的首度通信)賴于徐嘉穀的溝通,而孔繼涵協助轉寄了信函與物品。按:“徐四兄”即徐嘉穀〔4〕,以往言及此人,多止于知其號“盦”〔5〕,且與梅鏐交好等。但是,梅鏐為徐嘉穀“妻之外兄”(即其妻同父異母之兄長)〔6〕,二人的姻親關系才是徐嘉穀能夠“三番來此”并頻繁往還的重要因素。而黃易與孔繼涵交誼甚篤,其在與趙魏通信中曾云“因圣裔孔太史葒谷交好,自能盡致。葒谷博雜君子,好古亦類兄者”〔7〕,并謂之“圣裔之最好古者”〔8〕,則二人互相引介金石方面的同道自然合于情理。至于札末所言的“仍由吳門寄曲阜”,以孔繼涵早已于乾隆四十二年(1782)辭官歸里(曲阜)〔9〕,而黃易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迄五十年(1785)任東平州判〔10〕,則從此札中的信息出發(fā),可推測此回函與物品仍是交由孔繼涵轉致黃易的。二、郭宗昌在《金石史》中斥《天發(fā)神讖碑》為“牛鬼蛇神”與“怪誕”之作〔11〕,而吳玉搢在《金石存》中不獨將此碑錄文,且詳加考訂,云其“今在江寧縣學尊經閣”〔12〕。則梅鏐謂若郭宗昌見到吳玉搢的相關記載,便未必以此相稱了。三、梅鏐接觸到了以《小蓬萊閣帖目》為代表的黃易收藏著錄及相關信息,其中包括了向未及見的江恂(即“江太守”)藏宋拓《校官碑》,并回贈了藏品若“古泉文廿馀種”。四、梅鏐對寄居于家的鄧石如的篆刻、書法進行了簡要的評騭,并將其推薦于黃易。這段文字填補了二人之間交往的空白。同包世臣以起衰振廢的口吻盛譽的“篆書成”與“分書成”〔13〕等相較,梅鏐的中肯評價反映出其頗為卓犖的眼光,至于甲篆書、乙隸書而后及真、行的評述,亦準確預見了鄧石如一生的藝術成就,其知人之深、論藝之恰,于此畢見。而作為收信人的黃易在獲悉這樣的推介及“印稿數方”〔14〕后,自然不會緘辭杜口,而其后來與鄧石如的鴻雁往復、鐵筆交流,亦誠屬事理的必然。

        二、國家圖書館藏鄧石如致黃易札

        鄧石如與黃易的生、卒年接近〔15〕,且各自的交際圈也有一定交集,更遑論二人在乾嘉時期遠不是孤處一隅、泯然無聞者。所以,利用這些新見的信札,可以抉發(fā)一些向不為人所知的訊息。其中的具體細節(jié),除見于上節(jié)所錄梅鏐致黃易札外,此札更為實際的憑據,茲錄文于下:

        去冬匆匆一睹光儀,倏值公事倥傯之際,獲領竟夕清談,且窺所藏金石之秘,此亦一段翰墨緣也。幸何如之?時光馳忽,便爾夏訖,遙想臺禧,與時偕茂,慶慰奚似。前蒙贈車至宿遷境,大困綠林,書劍無恙,而腰纏罄矣。凄風嚴霜,狼狽歸里,書呈一笑,亦是異聞。所命作印二方,南漕查公還都之便,懇為轉致,當不浮沉。前蒙金諾,許代覓申公所翻瓦頭十幅,并允石室中所搨畫,時銘鼎言也。所寄梅石居物,春間已手致矣。奉請升安,臨穎不勝馳切矣。鄧琰頓首。秋盦老先生閣下。薛公處希叱候。四月一日在揚州旅次呈。

        僅以筆者的聞見,在2017年3月召開的“內涵暨外延:故宮黃易尺牘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朱琪《皖派與浙派篆刻交流的重要物證—鄧石如與黃易交游新探》一文便已對此札進行了具有相當意義的研究〔16〕。若文中云“查公”為查瑩,“申公”為申兆定,“梅石居”為梅鏐等,皆精當不移,足為后來學者的津逮。唯其將此札系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之四月一日,并認為是鄧石如自畢沅幕府辭歸后游山東、與黃易相識后所作,則尚有進一步修訂的余地。遂爰述己見于下。

        較為習見的《鄧石如年譜》若金杏邨〔17〕、穆孝天〔18〕、許佳瓊〔19〕等所作者,多將鄧石如由武昌畢沅幕府辭歸的時間系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冬,遠藤昌弘亦對此予以確認〔20〕,但皆未有此年赴山東游歷的記載。以時令而言,在隆冬時節(jié),由湖北赴山東做自南至北的長途旅行,無論從交通條件,抑或是從旅途給養(yǎng)而言,皆非合情之選。因而謂鄧石如于乾隆五十八年冬游歷至濟寧與黃易相見的說法是難以成立的。

        而徹覽諸類年譜,最確切的鄧石如與梅鏐相識之后進行的山東之行發(fā)生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而其與黃易的晤面亦在當年的南返途中。理由有二:一、是年逢乾隆帝八旬壽誕,已退休在家的曹文埴專程赴京參與慶典〔21〕,鄧石如借以北游〔22〕,其在途中自會取道山東,而這恰是其與黃易進行“竟夕清談”的時機。二、據札中“南漕查公還都之便,懇為轉致,當不浮沉”,則鄧石如謂查瑩此時尚在任“南漕”而未“還都”明也。按:查瑩于乾隆五十五年起任巡視淮安漕務給事中〔23〕,后轉任南漕御史〔24〕(即鄧石如所云的“南漕查公”),迄五十七年(1792)八月十一日任湖北學政〔25〕,則此札作于五十五年至五十七年間斷無可疑〔26〕。綜合這兩點,此札的書寫時間當為乾隆五十六年(1791)四月一日,其時鄧石如業(yè)已結束了南返行程〔27〕。而由此可知,以往將鄧石如離京南返時間系于乾隆五十六年春〔28〕的說法亦是有修正余地的,因為此札中所言冬日中由濟寧、宿遷而歸里的這條路線確為南返旅途無疑,何況“凄風嚴霜”諸語本是形容冬季景致者,所以據此可以確知鄧石如出入北京皆發(fā)生于乾隆五十五年,而鄧石如與黃易的晤面,即在其南返的途中。

        [清]黃易 隸書臨楊太尉碑軸 69cm×27.5cm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

        從此札出發(fā),可以知悉二人直接交往的若干細節(jié),若黃易曾請鄧石如刻印一事,朱琪將其視為皖、浙二派篆刻作者的歷史性互動,自可備為一說。畢竟,以精擅鐵筆、廣覽金石著稱的黃易向一介布衣 的鄧石如求索印章,本就是不同凡響的舉動〔29〕。但若連同鄧石如觀覽黃易所藏金石,黃易幫助鄧石如南返,黃易許諾尋覓申兆定所翻瓦當及武梁祠畫像(拓片),鄧石如將黃易贈物轉交梅鏐等一系列事件相參照,則可知其背后仍是以梅鏐引薦為前提。而時任山東兗州府運河同知的黃易,利用其身處運河中樞的地緣優(yōu)勢所進行的廣泛交游,以及其人所具有的樂善好施、互惠互利的處事策略,方使得札中所言諸事最終成為可能。正如越來越多的黃易及其友朋書札所呈現的那樣,鄧石如慨嘆的“幸何如之”,在黃易的仕宦生涯之中不僅不是孤例,反而是相當頻見的一類情況。

        此外,還有一件鄧石如的詩(書)可以放在與此札相近的歷史條件下解讀此作為鄧石如自作五律一首:

        仆仆長安道,陵州此一游。地稱周上國,官是古諸侯。政肅郊原靜,風清棨仗休。開冰出河鯉,十日為淹留。德州署中贈王蓮湖使君,頑伯?!?0〕

        按:“王蓮湖”即王轂(1746—1809),字御軨,號蓮湖,徽州黟縣人〔31〕。據乾隆五十四年(1789)時任山東巡撫覺羅長麟《奏請以壽張縣知縣王轂升署德州知州員缺》折〔32〕,知王轂此時正任濟南府德州知州。詩中“開冰出河鯉”一語,則可證明此詩為乾隆五十五年(1790)冬鄧石如自京南返、途徑山東時所作〔33〕。而此“十日為淹留”的發(fā)生,自然與鄧石如札中所言的“去冬匆匆一睹光儀”相去不遠。

        三、故宮博物院藏梅鏐致黃易札

        此札與上節(jié)鄧石如致黃易札在文意上相連屬,應視為同一歷史區(qū)間內所為。其文如下:

        據“鄧石如南歸”諸語,可知此札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后。又,札中言“承賜唐拓《武祠畫像》模本”,據《小蓬萊閣金石文字》所收《唐拓漢武梁祠堂畫像》跋:

        丙午八月,易于嘉祥紫云山得祠象原石。……亟拓全文以寄雪礓,雪礓喜甚,許以此本見贈,未及寄達,旋歸道山。其弟鄰初踐兄宿諾,竟以歸?!瓘途「惰鳎潞群霉胖肯绦蕾p焉。辛亥十月錢塘黃易識于濟寧官廨?!?4〕

        可知黃易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十月得此拓本,旋即制作摹本,并付梓以饗同好,而梅鏐即是獲贈拓本的友朋之一。所以,札末所言的“二月十六日”,應屬于黃易得到拓本的次年〔35〕。因此,系此札為乾隆五十七年(1792)二月十六日書。

        上節(jié)鄧石如札中所言“所寄梅石居物,春間已手致矣”,可從此札中探求。從文本上看,在鄧石如南歸的既有所攜與 “正月廿日”的新近來信中,黃易贈與了梅鏐武梁祠畫像中的《孔子見老子》一紙與彼時新出的漢碑拓片,另囑其代求《古篆壽文》、李鱓(號復堂)與華喦(字秋岳)繪畫作品及漢代銅印。而梅鏐贈與了黃易二枚銅印及《景君碑》《黃叔度碑》拓片,另囑其代求全套武梁祠畫像、新出碑刻的拓片及瓦當若干。黃易及其友朋的金石交游,于梅鏐此札中可得一管窺。

        [清]鄧石如 德州署中贈王蓮湖使君隸書軸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如同梅鏐第一札中所言“前因徐四兄所冒瀆”,此札仍舊反映出徐嘉穀溝通聯系南、北二人的作用。因為關于徐嘉穀個人的史料較為有限,其何以有此作為,還難以周悉。但若從家庭淵源考察,則可呈現出其中的一部分緣由。按:徐嘉穀父徐鐸,字令民,號楓亭。結合梅鏐為其撰寫的《墓志銘》〔36〕,可以確知其一生中有三段在山東仕宦的經歷。分別是:乾隆三年(1738)十一月廿八日〔37〕迄乾隆六年(1741)十二月十九日〔38〕,任山東學政;乾隆二十二年(1757)十二月十九日〔39〕迄乾隆二十三年(1758)三月廿一日〔40〕,任山東按察使;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廿一日〔41〕迄六月廿七日卒于官〔42〕,任山東布政使。徐鐸的三段仕宦經歷皆任一省的要職,且其總歷時近四年。其子徐嘉穀以如此的淵源,而在此后同山東的一些人士保持一定的往來,當非逾情的推測。而此札的相關內容亦為研究乾嘉時期金石文化圈的南北交往提供了生動的細節(jié)。

        這三通信札呈現了梅鏐、鄧石如與黃易交往的部分細節(jié),其固然只是黃易四通八達的“金石之緣”〔43〕中的些許片段,但對于鄧石如的相關研究而言,這卻可以使后人可以管窺其借梁巘、梅鏐而與乾嘉時期金石文化圈中的核心人物建立關聯的開端。若結合鄧石如此后在諸類書體特別是金石銘刻上富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藝術實踐,則這些信札中無疑透露出其早年〔44〕參與彼時學術“預流”的生動瞬間,而這在清代藝術史上自然是引人矚目的事件。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責任編輯:歐陽逸川

        注釋:

        〔1〕按:鄧石如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娶同邑潘容度之女為妻,時年十八歲,潘氏二十三歲。迄乾隆二十八年(1763)九月,潘氏卒(二人無子女)。因此知梅鏐所云的“親老家貧,四十未娶”指鄧石如彼時并無妻室,至于其是否知悉鄧石如曾經娶妻,則以材料有限,不妄臆測。

        [清]奚岡致黃易閫吉札(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2〕 稱孔繼涵為“孔戶部”者,夥見于黃易及其友朋書札中,此由其曾官戶部云南司、河南司主事使然。

        〔3〕翁方綱《復初齋文集》卷十四,《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455冊,第481頁。

        〔5〕鄧石如《鹽城沈氏族譜序》,見穆孝天、許佳瓊編《鄧石如研究資料》,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版,第174頁。又,“盦”,亦有作“盦”者,然所指皆為徐嘉穀。

        〔6〕參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一百七十八,見周駿富編《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版,第155冊,第149頁。

        〔7〕黃易致趙魏札,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手跡》,故宮出版社2014年版,第165頁。按:孔繼涵,字體生,號葒谷。

        〔8〕同上書,第166頁。

        〔9〕翁方綱《皇清誥授朝議大夫戶部河南司主事孔君墓志銘》:“一旦以母氏有心疾,遽移告歸養(yǎng),三年而母歿,又三年而君歿?!睆钠渥淠辏ㄇ∷氖四?,即783年)逆推六年,知其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辭官歸里。見《復初齋文集》卷十四,《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455冊,第480—481頁。

        〔10〕見《光緒東平州志》卷十《職官表》,《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70冊,第183頁。

        〔11〕郭宗昌《金石史》卷上,《石刻史料新編》,第3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第39冊,第474頁。

        〔12〕吳玉搢《金石存》卷三,《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輯,第30冊,第30頁。

        〔13〕包世臣《完白山人傳》,見《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藝舟雙楫〉》,黃山書社1994年版,第431頁。

        〔14〕從上文語境推測,梅鏐所寄較可能是其著重稱揚的“魄力特強,愈大愈佳”者—印面較大的印蛻。

        〔15〕按:鄧石如(1743—1805),黃易(1744—1802)。〔16〕見《內涵暨外延:故宮黃易尺牘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內部資料,2017年,第239—246頁。

        〔17〕金杏邨《鄧石如年譜》,見孟瀅編《鄧石如書法篆刻全集》卷三,安徽美術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頁。

        〔18〕穆孝天《鄧石如年譜》,見穆孝天、許佳瓊編《鄧石如研究資料》,第97—98頁。

        〔19〕許佳瓊《鄧石如年表》,見劉正成主編、穆孝天編《中國書法全集·鄧石如卷(附鄧傳密)》,榮寶齋出版社1995年版,第297頁。

        〔20〕遠藤昌弘《鄧石如年譜詳考》,《大東書道研究》,2007年,第91頁。

        〔21〕曹文埴《石鼓硯齋文鈔》卷九《請詣京祝厘折》,見《清代詩文集匯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87冊,第83頁。

        〔22〕從《石鼓硯齋文鈔》與《石鼓硯齋詩鈔》中的大量記載可知,曹文埴應是從歙縣至杭州后,沿京杭運河北上的。其間雖曾于部分路段改以車騎,但此北上的路程整體上確以水路為主。而包世臣《完白山人傳》等記載反映出,鄧石如不僅未與曹文埴同行,且較可能多是由陸路北上的。而二人自京南返的交通方式,似亦仍大致如此。

        〔23〕參臺灣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內閣大庫檔第092378號。

        〔24〕查瑩任此職的具體起止日期不詳,《清實錄》載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十一月在任“巡視南漕御史”,見《清實錄》卷一千三百九十一,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6冊,第696頁。

        〔25〕參錢實甫《清代職官年表》,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684頁;又,臺灣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內閣大庫檔第028918號。

        〔26〕按:“南漕北運”本為清代重要的經濟制度之一,參吳琦《南漕北運:中國古代漕運轉向及其意義》,《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5卷第6期,2016年,第119頁。鄧石如云查瑩官“南漕”,則其必有“還都”之期,這是符合史實的。而這一系列語辭的具體所指,自然是查瑩一生中唯一一次任職“南漕御史”的經歷。

        〔27〕此札何以不寫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或五十五年(1790),以其確與相關文獻有抵牾處,所以難以成立,遂不從。關于乾隆五十七年的假設:今見所有《鄧石如年譜》皆記載鄧石如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秋啟程赴畢沅幕府,從而開啟了約三年的幕僚生涯,則其五十七年四月應在湖北而非江蘇。若在此年上巳(三月初三),鄧石如作有《壬子上巳,純齋觀察劉公重修禊事于武昌借園,余亦與會,因賦二章》詩,可證其確在湖北無疑。(詩見穆孝天、許佳瓊編《鄧石如研究資料》,第137頁。)至于筆者何以不認為鄧石如的山東之行發(fā)生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并于乾隆五十五年寫作此札,則有以下幾點原因。一、今見所有《鄧石如年譜》皆無其于乾隆五十四年赴山東的記載。二、鄧石如于此年冬有《和大觀亭西泠女史題壁詩并序》一詩,其《序》中有言“己酉冬,從田間來皖,徐子蘭坡榻余于石麟堂之東塾”(見安徽省博物館藏墨跡)。則其呈現的是自懷寧至歙縣的一段行蹤。以時令而言,筆者認為鄧石如此年冬天在安徽境內度過的可能性為大。三、查瑩于乾隆五十五或五十六年何月任職“南漕御史”,尚無直接的文獻可稽。但據其與穆克登額在乾隆五十五年二月十六日以“奏為拿獲行劫盜犯王二、劉得壽等具奏”之折,知其此時尚在任“巡視西城給事中”(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折件043630號)。則查瑩即使在鄧石如作札的“四月一日”前任南漕御史(當然,這種可能性極小。因為這意味著查瑩要在三、四月間完成卸任巡視西城給事中,并旋即連續(xù)擔任巡視淮安漕務給事中與南漕御史兩職。而如此急促的職務變更,在清代漕運的相關歷史上似乎并不常見),鄧石如面對甫任此職的查瑩而旋即預言其“還都”,似乎遠不如其在查瑩于乾隆五十六年歷任巡視淮安漕務給事中、南漕御史后(即已經在此職位上工作了一段時間),預言其“還都之便,懇為轉致”為合理。綜上所言,筆者認為此札不寫于乾隆五十七年或五十五年。

        〔28〕參穆孝天《鄧石如年譜》,見穆孝天、許佳瓊編《鄧石如研究資料》,第95頁;又,遠藤昌弘《鄧石如年譜詳考》,《大東書道研究》,2007年,第88頁等。

        〔29〕當然,此事亦不應被過度解讀。以黃易交游之廣,酬應之頻,進行種種形式的交換、唱和,自不是意外之舉。今見的黃易及其友朋書札中,時常可以見到其與故交、新知的各類往還,其中廣涉詩文、書畫、碑帖、文玩等諸多類別,而此處向鄧石如索取印章,亦可作一并觀。

        〔30〕按:筆者此處僅論其文本。此隸書書作為四體書屏之一,據其中楷書書作的款識“辛酉首夏養(yǎng)疴集賢律院中作四體書舊詩”,知其書于嘉慶六年(1801)。

        〔31〕參汪啟淑《續(xù)印人傳》卷四,見《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092冊,第84頁。

        〔32〕《宮中檔乾隆朝奏折》,臺北故宮博物院,1988年,第71輯,第631頁。

        〔33〕周夢莊、穆孝天等皆系此詩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赴京時所作,然以不甚合于詩意,故不從其說。參周夢莊《鄧石如年譜》,第34—35頁;穆孝天《鄧石如年譜》,見穆孝天、許佳瓊編《鄧石如研究資料》,第93—94頁。

        〔34〕黃易《小蓬萊閣金石文字·武梁祠像唐搨本》,道光刊本,頁23b—24a。

        〔35〕以彼時鉤摹復制、刊刻付梓、信函郵寄的速度而言,歷時三至四個月完成贈送行為應是較為熨帖的估計。

        〔36〕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一百七十八,見周駿富編《清代傳記叢刊》,第155冊, 第149頁。

        〔37〕錢實甫《清代職官年表》,第2650頁。

        〔38〕同上書,第2652頁。

        〔39〕同上書,第2062頁。

        〔40〕同上書,第2063頁。

        〔42〕 同〔41〕;又,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一百七十八,見周駿富編《清代傳記叢刊》,第155冊, 第150頁。

        〔43〕見國家圖書館藏趙魏致黃易信札中語。

        〔44〕此謂之“早年”,乃是從其藝術風格的成熟程度而言。

        蜜桃av夺取一区二区三区|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bav|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高清乱理伦片|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韩国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更新| 男女18视频免费网站|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巨乳自拍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激情av一区二区| 熟女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专区| 偷柏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秘书 |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东京热|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视频午夜| 久久国产人妻一区二区| 少妇人妻真实偷人精品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卡| 91自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人妻| 国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 日韩无码无播放器视频| av在线手机中文字幕|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电影69 |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视频| 男人扒开女人下面狂躁小视频 |